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分会
今天是:    
售后服务第655期
发布时间:2014-09-28 17:18:51    浏览量:1628次    

新闻标题

 
1.汽车金融成淘金热土 互联网金融锦上添花拓市场  
2.贷款渗透率提升汽车金融公司比银行受青睐  
3.十部委亮剑车企售后垄断 3C认证强开维修密码  
4.质检总局支持平行进口 亚市中保推三包险  
5.约租车或无缘扬手即停  
6.面对汽车反垄断 网络渠道或成最大赢家  

新闻详情

 
1.汽车金融成淘金热土 互联网金融锦上添花拓深市场
  

   自2004年8月《汽车金融公司管理办法》正式实施,中国汽车金融市场发展10年来,汽车销量增长近300%,但汽车信贷的渗透率却只有17%。

    一方面是汽车销量与需求量大幅发展,一方面却是汽车金融发展之疲乏。

    现在中国国内主要的汽车金融机构为汽车金融公司,这国内现有19家,外企占17家包括福特、大众、通用等老牌大汽车金融公司和本土比亚迪与长城滨银汽车金融公司,吉利汽车金融公司正在等待审批;还有就是银行提供的金融服务以及伴随互联网金融兴起的网上汽车抵押、融资租赁等汽车金融服务模式。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汽车销售得到井喷式发展。自2004年8月《汽车金融公司管理办法》正式实施,国内汽车金融市场发展10年来,国内汽车销量增长近300%。

    但与此同时根据福特亚太公司的2014年研究数据表明,亚太地区汽车信贷的渗透率,美国为80%以上,印度为70%,巴西为50%,俄罗斯30%,而中国为17%。

    汽车之家调查数据也表明:33.0%的消费者选择汽车贷款是为降低经济压力,31.3%是为弥补购车款不足,25.7%是为盘活现金流动。消费者贷款购车多为弥补购车款不足和降低经济压力,而对于汽车金融最重要的内涵——盘活现金流动,中国消费者意识还不高。

    根据上海通用汽车金融公司的调研,2004年大概只有7-9%的汽车销售涉及到一些贷款,但是2013年已经成长为19%,贷款购车数量上升。同时消费者对于汽车贷款的接受度也在发生变化,2004年,不到50%的消费者愿意考虑去借汽车贷款的,而到2013年,这一数字达到75%。

    同时,调研显示,中国汽车金融渗透率在过去六年里不断上升。在豪华车细分市场中,汽车金融渗透率从2008年的8%上升至2014年的31%。基于中国乘用车销量在未来几年的持续增长预期,汽车金融服务机构依然具有很大的市场潜力。

    大众汽车金融中国提供的数据也显示,2010年以前,大众汽车集团在中国的贷款率在10%左右,2013年这个数字翻了一番达到20%以上。2013年,大众汽车金融中国为22.8万辆提供了金融服务,新增合同数同比增长52%。

    中国汽车包括二手车存量的可观规模,让各金融公司、银行与新兴互联网金融纷纷调整战略,布局汽车金融。

    据了解,像福特、大众、通用等老牌大汽车金融公司,利用其自身技术、资金、客户等原本成熟的金融服务汽车的体系,近几年在中国得到大发展。其也不断推陈出新,运用各种新技术新手段抢夺市场份额的措施。

    如上海通用汽车金融公司,得到相关政府部门的支持与银行的合作,利用其对客户的大数据驱动,15分钟即可完成整个信贷过程;且对于特殊人群推出定制化的汽车金融服务;同时在销售渠道方面,不仅利用本身强大的电子商务,还通过微信来生成更多的客户。

    互联网金融与移动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也激发了一些“大佬”涉足汽车金融市场。

    腾讯理财通和一汽-大众奥迪展开品牌跨界合作,推出“奥迪A3,购车即理财”的合作。用户在“理财通”指定页面冻结1万元理财金可作定金支付,突破传统购车模式中客户定金被冻结却无收益的局限。

    评:汽车经销商、银行等开始重视汽车与金融结合这块市场;消费者消费热点与情绪的改变;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大趋势,也将支持汽车金融市场更好的发展。诸多因素迎合了汽车金融市场的发展,且市场潜力巨大。
 

 
 
2.贷款渗透率提升汽车金融公司比银行受青睐
 

   汽车金融公司比起银行有更强的执行力,无论是信贷人员的反馈速度、申请审批所需的时间,还是放款的及时性,汽车金融公司都比银行效率高;另一个造成经销商对银行满意度较低的原因是,销售代表联系客户的通讯方式不够数字化。不过,在经销商最重视的“融资信用额度”方面,汽车金融公司和银行都得了差评。

    9月17日,J.D.Power亚太公司发布了2014年中国经销商汽车金融满意度研究(DFS)报告。研究结果显示,在汽车金融服务领域,经销商对于汽车金融公司的总体满意度高于对银行的满意度。

    具体到服务的细节上来看,汽车金融公司和银行在“申请及审批流程”方面做得最好,而“产品的提供与选择”方面就有所欠缺。值得注意的一点是,汽车金融公司比起银行有更强的执行力,无论是信贷人员的反馈速度、申请审批所需的时间,还是放款的及时性,汽车金融公司都比银行效率高。

    另一个造成经销商对银行满意度较低的原因是,销售代表联系客户的通讯方式不够数字化。经销商最青睐的是用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上的即时通讯交流,最不耐烦的是电话交流;60%的汽车金融公司使用电子邮件作为主要联系方式,而银行只有24%———汽车金融公司的数字化通讯的使用率明显高于银行。

    而库存金融领域,汽车金融公司与银行的表现则按照区域、城市级别或者国际与本土品牌划分各有优劣。在四线城市,银行的表现优于汽车金融公司(805分对比789分);在南部区域,银行和汽车金融公司旗鼓相当(808分对比812分);而自主品牌经销商对银行与汽车金融公司的满意度评价相近(817分对比820分)。

    值得一提的是,经销商最重视的“融资信用额度”方面,汽车金融公司和银行都得了差评。经销商普遍期望获得“完全满足新车库存资金周转需求的融资信用额度”,但仅有29%的金融服务机构能够做到。

    而在产品多样性方面,除了新车金融服务以外,金融服务机构还为展厅陈列车辆、参展车辆、二级网店新车和库存零配件提供相应的库存金融服务。但是,银行提供的这些多样服务的比例却低于汽车金融公司。 对于汽车金融公司整体服务优于银行的现象,杨绪认为,这是由于银行业务范围广和客户群复杂,无法提供具有专业性优势的汽车金融公司同样程度的针对性较强的服务。

    自2004年《汽车金融公司管理办法》实施,国内汽车金融市场经历十年发展,过去六年的汽车金融渗透率不断上升。据统计,我国主流汽车细分市场的贷款渗透率已经从2008年的5%,增长到2014年的16%;豪华车细分市场也从2008年的8%,增长到2014年的31%。不过,与较为成熟的美国市场当前62%的贷款渗透率相比,还有巨大差距。

    汽车金融市场的发展直接推动了中国汽车行业做大做强。在市场呼唤金融服务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了服务专业性、服务质量和服务满意度的重要性,更高的客户满意度会推动金融产品更高的渗透率、更好的口碑,从而形成螺旋式的正循环。”

    在零售金融领域,经销商最期望得到的是“贷款/分期付款业务的操作流程培训及解释”和“提供有效的销售话术及营销工具”两项服务。然而,销售代表在这方面的表现不尽人意。经销商的另一个期望是在递交库存融资申请当日放款,但只有23%的金融服务机构能够满足。

    看来,各金融机构要想把中国汽车金融市场这块蛋糕做得更大,分得更多,还需在服务上更加的多样化和专业化,从而在这个市场初现规模的关键时期赢得更多的客户。

    评:在汽车金融零售贷款方面,中国目前的车贷渗透率,无论新车还是二手车,都和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在汽车金融批发贷款方面,无论金融公司还是银行,都应该在产品提供方面做出改进以满足经销商的需求。

 
 
3.十部委亮剑车企售后垄断 3C认证强开维修密码 
 

   9月18日,由交通部牵头,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公安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商务部、国家工商总局、国家质检总局、中国保监会共十部委共同印发《关于促进汽车维修业转型升级提升服务质量的指导意见》。这被业内视为,继前几个月发改委针对整车企业对于汽车售后领域的垄断调查与处罚后,十部委后再放大招。

    用3C认证撬开维修密码

    据此次《意见》起草、制定的主导方交通部下属协会——中国汽车维修协会副秘书长盖方透露,在协会负责的2014年度中国汽车售后服务客户满意度调查过程中发现,“维修价格太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车主的品牌忠诚度。

    近年来,由于新车优惠幅度不断加大,厂家的销量考核任务越来越重,4S店经销商在很大一部分车型的新车销售环节已经没有利润,甚至是赔本走量,利润主要依赖于售后服务。即便像奥迪、宝马、奔驰等豪华品牌,也公开强调今后的竞争重点是售后领域。

    而4S店之所以能在售后上赚取丰厚利润,根源在于维修信息和配件供应上的独占性。“《意见》就是要从维修技术信息公开作为切入口打破售后垄断。”盖方表示,“对公开维修技术信息不及时的新车取消3C认证的做法就是对车企的一种威慑”。

    今年7月发改委针对汽车行业垄断的调查风波中,捷豹路虎、奥迪、奔驰、克莱斯勒等多家车企先后下调零配件价格。在发改委在全国多地的敲山镇虎式的处罚后,交通部此次聚集十部委之力,则是希望从政策法规层面根治汽车售后的垄断问题。

    《意见》指出,自2015年1月1日起,汽车生产企业要在新车上市时,以可用的信息形式、便利的信息途径、合理的信息价格,无歧视、无延迟地向授权维修企业和独立经营者(包括独立维修企业、维修设备制造企业、维修技术信息出版单位、维修技术培训机构等)公开汽车维修技术资料。并要求在2015年12月31日前,车企要全部公开进入工信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的国产车型以及获得3C认证的国产和进口车型的汽车维修技术信息。

    评:现在过保修期的车辆在外维修保养已经越来越多,对4S店业务已形成竞争,让车企放开配件管控对4S店又是利好消息。
 

 
 
4.质检总局支持平行进口 亚市中保推三包险
 

   作为中规进口车市场的重要补充,“平行贸易进口车”(即非中规进口车)以车型的“新、奇、特”和价格、质量优势满足了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为抑制进口车价格虚高起到了一定作用。

    不过,近两年来,由于受宏观经济调整、反腐防贪、各地上牌标准不统一等因素影响,平行贸易进口车销量出现下滑,主要的原因就在于其经营模式的不规范,而售后服务和三包承诺也一直是平行贸易进口车销售的短板,愈来愈制约平行贸易进口车销售和市场健康发展。

    9月25日,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汽车有形市场分会与北京亚运村汽车市场共同主办了“平行贸易进口车市场规范发展论坛”。在论坛上,国家质检总局产品质量司质量处处长巫小波表示,非中规进口车市场目前面临着建立“三包”服务体系、贯彻“三包”规定、规范发展的课题和艰巨任务,需要政府、协会、汽车市场、经销商、汽车维修企业、保险公司共同携手创新,规范非中规进口车市场,最终服务消费者,推动中国汽车行业做大做强。

    本次论坛上,中国人保与北京亚运村汽车市场签订了“推进汽车三包保险战略合作协议”。汽车三包保险,是针对平行进口车在售后服务和汽车三包服务上的缺失和设计的新的险种,将有利于平行进口车市场的规范发展,有利于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中国人保是第一家推出此项保险的保险公司,此次与亚市的战略合作,汽车三包险将在亚市设立的“特色进口车销售专区”中将率先实施。此举也开创了汽车有形市场与国字头保险公司合作,共同为经销商搭建“三包”服务平台,推动平行贸易进口车市场规范发展的先河。

    评:平行进口车由于在售后方面的缺失,一直抑制着其销量,针对平行进口车制定的三包险将会从一定程度上消除消费者对其售后的顾虑,将会对销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5.面对汽车反垄断 网络渠道或成最大赢家
 

   继26日市交委公布将公开听证投放2950辆约租车之后,从市交委获悉,约租车的操作很有可能通过手机软件或电召两种方式进行,打车价格或将在市民需求的基础上参考目前市场上商务租车的定价,比出租车略贵;此外,首批投放的约租车还可能仅在高峰上路成为“朝九晚五”的高峰运力。

    虽然市交委在公告中表示,目前以约租方式营运的出租车试点工作尚处于决策准备阶段,如何操作等将听取听证会代表及市民反馈意见进行设计完善。但从相关部门了解到,约租车的操作很有可能通过手机软件或电召两种方式,这也意味着约租车“无缘”扬手即停。

    市交委相关负责人昨日称,前期普通出租车电话电召服务以及社会打车软件的广泛使用培养了广大市民约车出行的使用习惯,约租车投放时将考虑手机软件约车的形式,不过广州有96900电召平台,因此两种方式都将被纳入考虑。

    手机软件“嘀车”还是电召?昨日记者街采市民了解到,接受软件和电召方式的市民各半。有习惯了软件“嘀”车的年轻人表示:“手机软件打车反馈及时,投诉和沟通渠道成熟,有没有车在手机上一看便知”;也有不少尚未学会软件打车的市民则认为,软件会将部分有需求的中老年人拦在门外。

    约租车是出租车中的“高富帅”?对于约租车,市民关注的焦点在打车费上。昨日从市交委了解到,约租车的定价需与物价等部门一起研究,但据透露,将参考市场上商务租车的价格,将比出租车略贵。

    目前广州商务短途租车的价格至少是同时段、同距离出租车的1.5倍,根据车型的豪华程度及服务要求的多样,最高可达6倍以上。不少街坊表示,希望约租车考虑市民需求,“价格就低而定”;但也有不少商务乘客表示:“约租车并非严格意义上的公共交通资源,应该倾向于真正有需求的商务人士,而我们对价格不太敏感,关键是服务质量。”

    市交委昨日还透露,约租车可能并不会在夜间运营,而是另一种“高峰的士”,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对出租车生意的冲击。约租车在投放后可能并不会24小时接单,约租车司机也仅在白天上班。

    上世纪70年代,出租车属于较奢侈的交通工具,乘客必须走到相应站点乘车,广州首创了“扬手即停”,这个做法在广州施用后,很快推广到全国。

    目前,约租车服务已在许多国家的大城市出租车中占主导地位,因其能有效降低巡游服务带来的交通拥堵和无效行驶等问题而备受青睐。在国内,尚未有真正规模化的约租车服务试点。因此,广州本次若成功投放约租车,羊城街坊将饮上头啖汤。
 

 
 
6.面对汽车反垄断 网络渠道或成最大赢家
 

  9月16日举行的商务部例行发布会数据表示,今年发改委共查处330多件价格垄断案件,涉及外商的只有33件,仅占10%,虽如此却引得外国商会抨击评论。从趋势不难看出,在深化改革大背景下,汽车反垄断已提上日程,虽然需要一个逐渐被接受的过程,但这是市场健康、有序、公平运行的条件。今后,反垄断的阶段性成果将使耕耘中国汽车市场的厂商及经销商格局发生很大变化。

    汽车超市的发展空间令人遐想,具备多品牌汽车展示与销售、综合一体的售后服务、汽车文化驿站……但是,如果不能打通线上,最终可能只会成为汽车电商的仓库,品牌厂商的线下服务站点。汽车销售网络渠道应成为终极端口,尤其移动端依旧看好,配合支付宝、财付通等推出的购车理财服务,或其他金融类服务,才能把整个生态建立完善,形成壁垒。未来必将形成以线下服务、供应资源为优势;和以技术为擅长的汽车电商,从低价和便捷中获得高流量和高人气。

    曾几何时,汽车电商还只能以网销平台的配角形象辅助经销商去完成厂商的销售指标,只能依靠与大量4S店合作打通多个汽车品牌销售的通路,如今这些汽车电商平台更是向上延伸,直接与品牌厂商展开合作。由此,一些新型的气销商业模式也正在逐渐浮出水面。以渠道擅长、潜行汽车电商O2O模式多年的“车风网”为例,目前已与大众、别克、、奥迪、奔驰乃至宾利等众多品牌厂商展开合作。今年9月更首次开创“包销直供”的销售模式,即从汽车厂商“拿货”、直接卖给消费者,减少中间环节,降低渠道成本。而这正是电商这些年蓬勃发展的根本要义。

    以此次车风网销售的凯迪拉克CTS精英型为例,45.8万起的官方指导价仅需41.8万,且全国统一价格开卖,优惠力度大幅超出品牌经销商。通过这个例子一方面我们不难看出通过模式创新降低汽车销售成本的可行性,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了新兴综合汽车电商平台对传统车企厂商的议价能力,以一种更为直接和有效的方式切入到汽车销售领域。未来销售规模上百亿元,能与厂家相抗衡的超级汽车经销商或许真的有可能诞生于汽车电商之中。

    在汽车行业反垄断调查的大潮下,汽车流通行业变革大幕也徐徐拉开,放开备案从“品牌汽车销售”变更为“汽车销售”无疑为这两股力量放开政策束缚的手脚。我们需要将更自由的竞争引入到市场中,这样才能让消费者以相对合理的钱去选择、购买产品和服务。渠道开放,利润降低,将促进经销商更侧重于销售方式的多元化发展,以此来提高竞争力,而电商作为成本相对较低的经营模式,很有可能在未来的汽车营销中得到长足的发展。虽然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更加自由的市场必将促进国内汽车产业的整体发展,以便为车企、经销商、消费者提供一个更加朝气、更加公平的市场环境。

    评:从政策导向看,经销商和厂家的合作关系发生了极大变化。经销商可以根据厂家商务政策的好坏,双方合作的顺畅,以及是否给予经销商足够的操作空间等,去选择所要代理的品牌。汽车大卖场、汽车超市等模式或许离我们不遥远了。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