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2761-8月8日
发布时间:2014-08-08 16:59:54 浏览量:2165次
|
新闻详情
|
|
1.或年底上市 猎豹飞腾自动挡车型曝光 |
|
日前,国内媒体曝光了猎豹飞腾自动挡车型的谍照,这款车最快将可能会在今年年底上市。

外观方面,自动挡车型的设计与手动挡车型基本相同,方正的线条配合短小的车身设计,使得这款车具备了硬朗的视觉效果。

这款车最大的亮点在于配备了具备手动换挡模式的自动变速箱。新车将依然配备最大功率121马力的2.0L发动机。
|
|
|
2.或13.98万起 广汽本田缤智将于10月上市 |
|
日前,广汽本田副总经理郁俊在接受采访时透露,广汽本田首款SUV车型缤智将会在10月份上市。根据此前消息,新车的预售价格为13.98-17.38万元。

广汽本田缤智定位于小型SUV,未来将会与别克昂科拉、东风标致2008等同级别车型竞争。外观方面,新车借鉴了海外本田VEZEL的设计理念,只是在细节上有所区分,例如前中网采用单幅镀铬装饰,并且两侧与前大灯组相连。

配置方面,缤智将采用一键启动、电子驻车、刹车预警等配置,中控台将搭载一块7英寸电容触摸屏,可以进行空调以及多媒体等方面的控制。其高配还会采用LED前大灯。
动力方面,缤智将搭载1.8L发动机,最大功率139马力,峰值扭矩172N·m,传动或匹配5速手动及5速自动变速器。
|
|
|
3.引入混动SUV 广汽三菱将发力新能源市场 |
|
在劲炫ASX超越版上市后,我们从广汽三菱销售部副部长李建军处了解到,目前广汽三菱正在推动混动SUV的引入计划,但具体时间表并没有透露。

据了解,广汽三菱未来将主打SUV产品,而其还将会推出混动的SUV产品。据此前相关媒体报道,这款车型将基于三菱GC-PHEV概念车打造而来,并将采用混合动力系统,预计这款车将采用3.0L V6发动机+电动机的动力组合,并配全时四驱系统。但对于是否基于该车打造,官方目前还没有给出肯定的回答。

未来广汽三菱将会大力发展插电式混合动力与纯电动车型,而具体发展还需要与当地政府进行更多磋商。在不久后,广汽三菱还将引入i-MiEV电动车在长沙地区做小范围试运营。
|
|
|
4.推8款车型 广汽传祺GA3S•视界今晚上市 |
|
8月8日晚,广汽传祺GA3S·视界将正式上市。此次上市的新车共计8款车型,上市发布会时间为20:18正式开始,敬请关注。


广汽传祺GA3S·视界基于广汽AF平台进行打造,外观设计与传祺GA3相比有了很大的不同,新车运用了全新的家族式前脸设计,三横条辐进气格栅采用镀铬处理,前大灯造型微微上扬,视觉效果非常大气。

内饰方面,新车采用了传祺家族最新设计风格,中控台采用一体式设计,并配备了部分镀铬装饰条,整体造型非常时尚。

动力方面,本次上市的广汽传祺GA3S·视界将搭载一台1.6L自然吸气发动机,其最大功率为122马力,峰值扭矩158牛·米。传动方面,与发动机匹配的是4速自动或5速手动变速箱。
|
|
|
5.东南双品牌销量腰斩 三菱在华战略向广汽集团倾斜 |
|
在自主品牌市场份额持续锐减的背景下,福汽的业务重心能否向东南汽车转移,成为东南汽车双品牌提升销量的重要期望。“从年初福汽旗下新龙马汽车发布新自主 品牌‘启腾’以来,几乎福汽的主要资源都开始向新龙马汽车转移。”一位熟悉福汽的人士透露说,目前福汽的工作重心就是在打造新龙马和重组金龙汽车上,东南 汽车已经很难获得福汽更多地支持,刚刚实现盈利的东南汽车或将再度面临亏损困境。
双品牌销量腰斩
作为福汽旗下的自主品牌乘用车板块,东南汽车自2006年三菱汽车入股以来,一直以东南品牌与三菱品牌双品牌运营。
乘联会的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东南汽车坚持自主研发和引进车型双品牌战略,全年实现销量11.71万辆,增长13%,自主品牌车型销量增长21%,远超全国市场增幅,并且全年利润增长87%,实现连续5年增长。
然而,今年上半年东南汽车双品牌的销量仅为3.37万辆,同比下滑了40.1%,仅完成全年13万辆销售目标的25%,销量下滑程度仅次于天津一汽和长城汽车。对于东南汽车销量下滑的原因,外界不得而知。
汽车分析师贾新光认为,如果说长城汽车的重点是SUV,天津一汽还有合资公司支撑的话,东南汽车的销量几乎是全面下滑,其旗下无论是东南品牌还是三菱品牌的销量,都可以用“惨淡”来形容。
“可以说东南汽车自主品牌下滑是主因,但三菱品牌的销量下滑却可能和三菱在华战略向广汽集团倾斜有关。”亚运村汽车交易市场(以下简称“亚市”)副总经理颜景 辉称,如今在亚市内的自主品牌4S店都已退出,曾经经营东南汽车的经销商也依靠与三菱的关系,改为经营广汽三菱。
通过在亚市走访看到,目前东南汽车与广汽三菱正共店销售,店外正面只能看到广汽三菱的标志,而没有任何与东南汽车有关的信息,只是在4S店后面的外墙上有一张东南菱悦V3的海报,才发现广汽三菱4S店下还“隐藏”着东南汽车品牌。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广汽三菱累计销售2.95万辆,同比增长了110.46%,占据三菱汽车在华销量的85%以上,但其中东南三菱的占比不到15%。
贾新光表示,基于和福汽的关系多年来一直未能理顺,占福汽25%股权的三菱汽车与广汽集团成立合资公司之后,资源开始向广汽三菱倾斜。而随着三菱在东南汽车 中的地位弱化,东南汽车的“去三菱化”趋势也正在形成,这意味着未来东南汽车销量将完全靠东南品牌支撑,东南汽车的销量下滑也在所难免。
福汽单飞重心转移
实际上,东南汽车的命运转变与福汽试图单飞不无关系。此前,在国家相关部门、福建省主政者见证下,东风和福汽高层签署了联姻的框架协议。虽然双方至今仍未否认谈判终止,但有消息称,双方谈判已经全面停顿,前景并不乐观。
据悉,东风汽车一直看重的是福汽旗下自主品牌东南汽车的资产。按照双方协议,福汽年销量在达到30万辆后,东风汽车将增持福汽15%股份,总持股达到60%。以此计算,东南汽车年销量需要翻两倍。
不过,似乎福汽并不甘心被东风汽车兼并,从去年开始着手扩建改造新龙马项目,打造福汽真正独立的自主品牌,显示出了独立发展的意图。
一位业内人士透露,新龙马项目总投资超过40亿元,福汽投入了近半资金,这也让福汽其他项目投资只能延缓。同时,今年厦门金龙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无偿划拨给福汽,使得福汽优质资产增加,在与东风汽车谈判中筹码发生变化,福汽的盈利重心开始转移。
“由于双方谈判并未终止,协议也会一直生效,如果福汽不甘心被东风汽车全盘重组,不排除对东南汽车减少投入、换取东风汽车无法增持股份的可能。”一位证券分析师认为。
按照计划,今年东南汽车将有多款改款车型上市,但真正意义上的新车要等到明年才能上市,这也与此前规划的一年一款新车的节奏不符。而对于今年上市新车的计划,东南汽车方面没有更多的消息对此回应。
“如果没有东风汽车的支持以及三菱的技术帮助,福汽目前自身缺乏完整的自主乘用车研发能力和核心零部件技术,东南汽车后续车型也会捉襟见肘。”贾新光表示,一 旦福汽寻求单飞,在自主品牌市场份额下滑、品牌已经被边缘化的背景下,东南汽车几乎难有依靠自身独立增长的机会。
【简评】 福建汽车的短板就是自主品牌,在各方利益博弈下,东南汽车如何重拾消费者信心和经销商信心,并实现自我造血的生存能力,是东南汽车目前所面临的重要挑战。
|
|
|
6.解密奥迪湖北垄断案 缘于新车保险捆绑 |
|
8月7日,湖北省十一家奥迪经销商高管集体赴京,与一汽-大众奥迪的代表共同接受发改委约谈。一天前,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秘书长李朴民明确表示,上海发改委对克莱斯勒、湖北物价局对奥迪的调查已经接近尾声,两家企业存在垄断行为,近期将接受处罚。
知情人士告诉记者,对奥迪经销商的集体约谈主要是进行最后告知,按照一定的法律流程,最终的罚单将在12天之内发出。截至本报发稿为止,奥迪并未对此进行回应。
据了解,惩罚的额度将按照奥迪2013年在湖北全境销售额的1%-6%的比例进行处罚,而十一家经销商同样按照2013全年在湖北销售额1%-6%的比例进行处罚。由于奥迪在湖北的销售额不小,惩罚力度将达到几亿元人民币,而十一家经销商的惩罚额度也将达到几千万元。
价格同盟
奥迪在湖北涉嫌违法反垄断法源于奥迪与当地保险公司之间的博弈。据了解,由于历史原因,奥迪在湖北地区的保险售后维修的理赔价格,包括工时费和配件价格普遍低于全国其他地方,而武汉是全国为数不多的实行“新车共保”城市,当地保险公司和保险协会比较强势,这一价格标准由保险公司制定。
所谓“新车共保”,就是消费者购买新车后,统一到新车保险服务中心办理有关汽车保险手续,新车保险服务中心与车管所上牌办证服务厅设在一起,由共保中心按照自行划分的额度,为消费者分配需要投保的保险公司,消费者选择权有限。
武汉的“新车共保”中心成立于2003年6月28日,是武汉地区经营车险业务的四大财险公司——人保湖北分公司、太平洋财产保险武汉分公司、平安财产保险武汉分公司和天安保险武汉分公司,在湖北省保险行业协会牵头下组建的一家经营新车保险服务的机构,这一机构的成立曾经在当地引起轩然大波。
有消费者认为,车管所是政府管理机构,这样指定专用保险单的方式,涉嫌利用职权强迫消费,是为保险公司垄断经营护航。
不过,武汉新车保险的运作方式从另一个角度看,也减少了保险公司对于4S店的依赖。在全国其他地方,一般保险公司都入驻4s店,由于4s店为保险公司提供了重要的客户渠道,保险公司对于4s店集体提高零部件价格只能接受,这也导致保险公司在某些品牌的车险业务方面出现亏损。
武汉保险业的强势为其与整车企业的对抗提供了机会。为了对抗保险公司,2014年初,奥迪在湖北当地的十一家经销商签订了售后工时费和配件价格的同盟,对保险理赔限定了最低价格。
奥迪湖北大区与当地经销商与保险协会的博弈,最终影响到了消费者的权益,一位当地消费者由于维修奥迪车不能得到保险公司的理赔,而将保险公司告上法庭,而保险公司随后又将奥迪经销商告上法庭,随后湖北省物价局介入,事件由此愈演愈烈。
按照《反垄断法》第四十六条和第四十七条规定,经营者达成并实施垄断协议或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均将由反垄断执法机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一年度销售额百分之一以上百分之十以下的罚款。
总之,发改委反垄断的重拳即将落下,除了奥迪之外,针对克莱斯勒新车价格垄断,以及12家日本企业实施汽车零部件和轴承价格垄断的调查,8月6日都被李朴民证实。
【简评】 目前看来这一轮反垄断风暴的指向是整车企业对于授权经销商的纵向控制,包括新车价格和汽车售后市场中的维修和配件供应。
|
|
|
7.反垄断撼动格局:美欧日系将踩急刹车 |
|
反垄断撼动汽车业格局
在肆意掠夺中国市场垄断性暴利的路上“飙车”多年后,美欧日系汽车厂商们将不得不紧急踩一下“刹车”。
近日上午,发改委秘书长李朴民在促进, 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新闻发布会上说,对奥迪、克莱斯勒的调查表明,两家车企确实存在垄断行为,近期将会受到相应处罚。他同时透露,“国家发改委近日完成了对日本12家企业汽车零配件垄断行为的调查,并将依法进行处罚。”
这并非日系零部件企业首次吃“罚单”。美国司法部去年9月26日通报,日立汽车、三菱电机、三菱重工等9家日企承认操纵美国汽车零部件价格,为此将支付逾7.4亿美元罚款。
“任何国家都不会容忍外资企业在本国赚取垄断利润。”中国乘用车联席会副秘书长崔东树向上证报记者表示。
可以预见,随着反垄断调查的深入,豪华车、零部件价格以及维修保养等的费用都会下降,中国消费者将迎来更好的消费环境。对相关车企和经销商而言,冲击难以避免,整个中国汽车产业格局将现重大变化。
调查始于2011年底
“国家发改委对汽车及配件的调查,始于2011年底。我们在广泛征求相关企业、行业协会、专家和律师意见的基础上,对严重违反反垄断法的一些汽车整车、零配件生产企业和经销商进行了调查。”
李朴民详细介绍了调查的最新进展,上海市发改委对克莱斯勒、湖北省物价局对奥迪的调查已近尾声。奔驰是否存在垄断行为,正调查取证。8月4日,发改委物价和反垄断部门对奔驰位于上海的办事处进行了调查。上周,江苏省物价局反垄断分局也已对苏州、无锡、丹阳等五个城市的奔驰经销商进行反垄断调查。
“包括汽车产业在内,现在很多产业都有反垄断措施,这是为了迎合全面深化改革的诉求,让市场发挥最大的作用。”有业内人士告诉上证报记者。
国家相关部门对汽车行业反垄断调查多聚焦在零配件价格过高的“零整比”问题。所谓零整比,就是将一辆整车拆开来,按厂家授权4S店报价的零部件售价,除以新车厂家指导价,其比值能反映厂家通过维修和保养环节是否攫取过高利润。通常情况下,“零整比”在300%之内被认为是合理的,国内豪华车品牌这一比例通常超过400%。在今年4月,由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中国汽车维修协会发布的一份零整比报告中,北京奔驰C级W204以1273%的整车配件零整比高居榜首。
汽车厂商:降价或是虚与委蛇
面对反垄断调查,多家跨国车企已经着手宣布下调零部件价格作为回应,包括克莱斯勒、奥迪、奔驰。
目前,中国的豪车市场被外国品牌尤其是德国品牌主导,其中奥迪、宝马和梅赛德斯·奔驰共同拥有约七成的市场份额。
Automotive Foresight咨询公司董事总经理张豫从事汽车行业咨询服务多年,深谙中国市场给高端车厂商带来的高利润空间。在他看来,很多汽车厂商在中国市场卖一辆车的利润,需要在海外市场卖10辆车才能实现,这一不正常的现象应该纠偏。张豫认为,豪华车等高端汽车制造商无疑是这波反垄断行动中受冲击最大的。
据央视报道,路虎揽胜在中国市场的售价至少为人民币189万元(合30.5万美元),而其在美国市场的售价仅相当于人民币约54万元(8.7万美元)。
“反垄断调查不应该是短期行为,而应该建立长效监督措施和机制,否则,可能降不了太多,而且很快会恢复原来的价格。”崔东树对最终结果不无担心。
事实上,也有不少业内人士提醒,风口浪尖上,不排除有汽车企业通过降价虚与委蛇,应付国家相关部门的检查。
以克莱斯勒为例,其近日下调了部分产品和零配件的价格,零配件价格的平均降幅更是达到20%。其中,旗舰产品Jeep大切诺基SRT8的价格下调了6.5万元人民币,大切诺基5.7L旗舰尊悦版的价格下调了4.5万元人民币。
市场销售专家人士对此分析指出,看上去上述这几款车的降价幅度很大,显得车企决心很大,但明眼人都知道,这几款车在中国市场每年的销售量很少,像Jeep大切诺基SRT8每款不到50辆,拿出这样的车型来降价,显然只是装装样子。
【简评】垄断调查对整个行业将产生深远影响,尤其在流通领域,垄断格局的打破将有助于市场资源优化配置。
|
|
|
8.国内27%汽车零部件从日本进口 无定价权 |
|
中新网8月8日电 国家发改委“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新闻发布会上,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秘书长李朴民表示,已经完成了对12家日本企业实施汽车零部件和轴承价格垄断案的调查工作,并将依法进行处罚。
据了解,被调查的12家日本企业全部为零配件生产企业,他们涉嫌零部件价格垄断及轴承价格垄断,而国内的所有日本投资的整车合资企业和日本独资的整车进口企业此次全部幸免。而根据《反垄断法》上述12家零部件日资企业将会面临每家不超过亿元人民币的处罚。
日系零部件企业操纵价格早有先例
日系零部件企业因涉嫌操控零部件价格,在美国、欧洲都遭到过反垄断调查。在今年2月,日本轮胎制造商普利司通承认操纵汽车零部件销售价格的行为违反了美国《反垄断法》,同意向美国司法部支付4.25亿美元罚款。
而在2013年11月,日本轮胎巨头东洋橡胶工业公司承认参与价格垄断,已同意支付1.2亿美元(约合人民币8.52亿元)罚金。据美国司法部称,1996年至2012年期间,东洋橡胶在美国向丰田、日产、富士重工销售防震橡胶产品时,在相关竞标中多次与他方联手操纵价格。2006年至2010 年期间,其它汽车零部件的销售中也存在同样行为。
2013年9月,美国司法部彻查9家总部设在日本的零部件供应商企业,被处以7.45亿美元的罚款。价格操纵涉及的零部件产品包括座椅安全带、散热器、风挡雨刷、空调系统、电动窗电机和动力转向组件。
在澳大利亚,今年6月份,日本精工就因同另外两家日本轴承制造商组建卡特尔联盟,密谋在澳大利亚市场对轴承产品的价格进行操纵,日前在澳大利亚被处以300万美元罚款。
在中国,日系零部件企业的方式也如出一辙,据消息人士透露,此次发改委公布的12家日本企业涉嫌的垄断,不同于克莱斯勒、奥迪所触犯的“达成限 定向第三人转售商品的最低价格”的“纵向垄断”红线,此番12家日本企业的违法行为涉及“横向垄断”。比如说在投标过程中,多家企业串通起来,以一家企业报相对低价,其他企业报高价的方式,轮流中标。
日本汽车零部件全球领先 几乎所有汽车流着日本“血液”
2011年3月11日本大地震,因日本汽车零配件的短缺,德国汽车企业一度不得不停产,由于生产这些零部件的企业停产,造成全球微芯片、发动机控件、ABS、安全气囊等系统的关键零部件供应紧张。当时美国的一家机构预测,日本大地震导致的零部件短缺将使全球汽车行业减产约30%。
Automotive News发布的2013年全球汽车零部件配套供应商百强榜单终,日本企业占据29家,美国与德国分别有25家与21家入榜,中国仅一家。全球汽车产业对日本汽车零配件的依赖导致其操作价格实施垄断的诱因。
日本拥有实力强大的汽车零部件产业,在汽车产品大量使用的电子元件领域,电子产业发达的日本在电子芯片、元器件的生产上在全球都居于垄断地位,牢牢把控半导体、集成电路等高附加值的汽车核心零部件市场。另外,在汽车行业的所谓“后装市场”,如车载电子系统、显示屏等,也基本上都是日系产品一统天 下的局面。
而中国对日系汽车零配件依存度很高,2013年中国汽车零部件从日本进口额为95.8亿美元,占进口总额27%,虽然汽车零配件进口额度低于德 国,但日本的核心制造技术优势明显,除去日元贬值效果的影响,变速箱及离合器进口占比均达到45%,制动器进口占比达33%,核心零部件进口占比远高于德 国。
外资垄断零部件 致汽车市场“横向垄断”严重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3年,外商独资及合资汽车零部件公司在EMS发动机控制系统、安全气囊、 ABS系统、三元催化器、电动天窗、空调系统、汽车座椅总成、电动玻璃升降器、照明系统、自动变速箱、高压燃料泵等系统和部件方面,基本控制了高达75% 以上的市场份额。
在汽车市场成熟的国家,零部件投资通常大于整车投资 整车投资与零部件投资的比例通常为1:1.3至1:2,然而中国汽车零部件投资规模长期占整车投资的40%左右。重整车、轻零部件的思想不但使得零部件投 资的规模小于整车,同时零部件领域的投资速度也往往落后于整车。包括发动机、底盘等关键零部件在内的零部件整体投资水平较低已经成为汽车产业链健康发展的制约因素,这也进一步诱发了汽车零部件市场的垄断行为,占据垄断地位的零配件企业串通从而操纵价格,一家公司在投标过程中报价较低,其他公司抬高报价,轮流中标,共同获利。
【简评】 造成零部件厂商垄断地位的根本原因在于其掌握核心技术优势,技术壁垒高,光靠反垄断政策很难改变。在反垄断的同时,提高本土零部件企业的技术实力,才是长久之计。
|
|
|
每日新闻摘要 |
|
1.昨晚(7日),宝马(中国)正式宣布,自8月11日起,再次下调原厂零部件的批发价格,包括车身、压缩机、发电机、电瓶和刹车盘等在内的2000余件产品,平均降幅达20%,其中车身部件下调45%,发电机下调40%,电瓶下调25%,刹车盘下调20%等。 |
|
2.当地时间8月5日,菲亚特在意大利证券市场股票交易价格收于6.85欧元,较此前一天的7.07欧元收盘价,下跌了3.1%;较当天7.11欧元开盘价,下跌了3.7%。在盘中曾跌至6.56欧元低谷,并一度导致停牌。这也创下了自2014年以来的7个月新低水平。 |
|
3.新增投资75亿元、新增整车产能24万辆——武汉打造“中国车都”再添澎湃动力。昨日下午,上海通用汽车武汉基地项目二期合作协议在汉签署。省委书记李鸿忠、省长王国生会见了上海汽车集团公司董事长陈虹、总裁陈志鑫一行,并见证签约。 |
|
4.昨日,上海市政协科教文卫体委员会考察国家新能源汽车示范基地,记者了解到,目前上海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使用比例仅为6.76%,也就是有九成多充电桩无车问津。 |
|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