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2833-11月24日
发布时间:2014-11-24 14:26:56 浏览量:2339次
|
新闻详情
|
|
1.或售10万左右 绅宝X65将于2015年上市 |
|
在2014广州车展中,北汽绅宝首款SUV车型X65正式亮相。近日我们从绅宝展台了解到,这款车将会在2015年上半年正式上市,售价在10万元左右。
绅宝X65使用了绅宝家族式的进气格栅设计,保险杠中采用了梯形进气口,在底部装有银色防擦护板。新车在内饰上设计较为简洁,运用了三辐式多功能方向盘,仪表盘为炮筒式设计。中控台面板为黑色涂装,中央集成了一块液晶显示屏。
在动力上,绅宝X65将搭载一台2.0T涡轮增压发动机。传动系统方面,与发动机匹配的是6速手自一体变速箱。
|
|
|
2.或7万起售 中兴GX3或将12月正式上市 |
|
中兴汽车在2014广州车展上发布了全新SUV车型GX3,我们于日前得到消息,GX3将可能会在12月份上市,其起售价将可能在7万元左右。


中兴GX3定位于小型SUV车型,这款车的长宽高为4181/1761/1675mm,轴距达到了2500mm。外观方面,GX3的外形设计方正,前进气格栅为蜂窝状设计,配合大开口的前保险杠和方形前大灯,使新车拥有了不错的视觉效果。

动力方面,中兴GX3搭载1.5L发动机,其最大功率为113马力,最大扭矩为141N·m,与发动机匹配的是5速手动变速箱。
|
|
|
3.先期配2.5L 丰田全新皇冠2015年初上市 |
|
日前,我们从一汽丰田相关人士处获悉,丰田全新皇冠将于2015年春节前后正式上市(注:2015年春节为2月19日)。据此前获得的信息来看,先期上市的是2.5L车型,而在下半年(预计8月后),2.0T车型将会正式推出。



全新皇冠于广州车展发布,新车是皇冠家族的第14代车型。外观方面,新车整体外形相比海外版本车型有一些改动,新车前进气格栅采用倒梯形设计,并配备了横条幅中网,造型犀利。崭新的大灯组内部融入LED光带,造型非常时尚。




内饰方面,国产皇冠采用了与海外新一代皇冠相同的内饰风格设计,中控台配备有大尺寸液晶显示屏,空调控制区域也运用了触摸屏设计,仪表盘采用双圆仪表配合液晶显示屏的组合搭配。此外,该车还配备有真皮多功能方向盘。


动力系统方面,据我们从相关渠道获悉,全新皇冠先期将搭载2.5L发动机,而配备2.0T发动机的车型将于下半年(预计8月后)推出。更多消息,我们将继续关注。
|
|
|
4.长安铃木启悦预售:9.19-12.59万元 |
|
11月24日,长安铃木官方公布了启悦的预售价。该车有五款车型可选,预售价区间为9.19-12.59万元,即日起,长安铃木全国经销商均可接受消费者预定。另据了解,启悦已全系入选国家节能惠民推广目录,该车在12月正式上市后,消费者在购车时就可直享3000元的节能惠民补贴。


长安铃木启悦是一款紧凑型三厢轿车,其长宽高分别为4545/1730/1475mm,轴距达到了2650mm。此外,该车提供星辰银、丹霞红、晶岩灰、曙光棕、珠光白、铂金灰六种颜色供消费者选择。

配置方面,长安铃木启悦全系标配ABS+EBD+HBA、前座双安全气囊、行人保护系统;乐享型和尊贵型还配备了ESP车身动态稳定系统、TCS牵引力控制系统、前座侧安全气囊和贯穿式前后侧气帘、倒车雷达、双开式防夹电动天窗、无钥匙进入系统/一键启动系统等;顶配尊享型还装有高分辨率倒车影像、定速巡航系统、GPS导航系统、车载蓝牙免提系统、大尺寸全触控数字液晶显示屏、自动空调、独立后排空调出风口、DVD+MP3+AUX IN+USB等。

动力方面,长安铃木启悦搭载的是1.6L发动机,最大功率122马力,峰值扭矩158牛·米,分别匹配5速手动或爱信的6AT手自一体变速器。
|
|
|
5.先进技术齐亮相 丰田在华转变营销心态 |
|
11月8日,丰田(中国)与丰田(常熟)汽车研发中心(简称 TMEC)在TMEC测试场内举办了“丰田技术空间”大型技术体验活动,这是丰田(中国)迄今为止举办的最大规模的技术说明试驾会。从此前各区域轮流技术 交流会到现在举办大规模试驾会,人们口中的“保守丰田”正用一种更加开放的姿态向中国消费者展现丰田在汽车技术领域和安全方面的发展情况。
推动混动技术不遗余力
截止2014年9月,丰田混合动力车在全球已累积销量突破700万辆。在中国市场,尽管雷克萨斯混合动力,凯美瑞尊瑞在其领域有了不错成绩,但相对于受众更为普遍的中小型车市场,推广却显得颇为棘手。“价格”是能否取得胜利的关键因素。
随着丰田中国“云动计划”的启动,以及TMEC及其周边企业相继落成并投入使用,首批搭载国产混合动力总成的卡罗拉和雷凌混动版将于2015 年上市,即使丰田并未透露具体的国产化比例,但电池将来自丰田在常熟合资电池厂。新一代卡罗拉自上市以来销量节节攀升,十月已达到2.1万台,新车雷凌也 已突破万辆,先将这两款车国产“混动”看中的便是在传统动力方面积累的良好口碑,再辅以燃油经济性,丰田寄望于两车在销量和“混动传播”上实现突破,同时 这项举措也与丰田“中小型车”战略相辅相成。当被问及未来汉拉达、RAV4等车型是否有望推出搭载国产混动动力总成的车型时,内部人士透露具体时间计划将 视未来混动版雷凌、卡罗拉的具体销售情况而定。
消除认知偏见丰田车很安全
长此以来,丰田本着“人、车、交通环境”三位一体的核心理念,努力追求交通事故“零伤亡”的终极目标。在此次的活动中,笔者在高度再现的驾驶 环境中,亲身体验了丰田在“停车、主动安全、预碰撞安全、被动安全、救助”的研发成果丰田,实测再次证明了丰田对安全的精益求精有着与生俱来的执迷。
业内人士总结日系车的研发理念是“市场驱动”,这决定了它们更多是根据市场的调研结果和实际用车环境来决定配置取舍。技术的成熟度和市场风险 的承受能力也是考量的重要因素,这也是为什么丰田合资企业在中国推出的每一款车都需要大量“田野调查“的原因。在对消费者负责的同时,近年来,丰田也意识 到就安全话题上为消费者作出更理性的分析解释和推广“混动技术”同样重要,因为安全与技术是挂钩的。在这样一个消费者购买认知尚浅、产品真实性能不对称的 中国市场中,“偏好”和“血统影响”成了购买主要因素,今年市场份额回归的丰田更需要积极普及理性全面的汽车认知,类似于此次“丰田技术交流”的活动还将 不定期举行,实时向消费者展示丰田在各领域方面作出的不断努力。
【简评】真正的产品宣传不是宣导,而是体验。这个体验先从品牌开始。
|
|
|
6.奇瑞捷豹路虎合资前景待考 |
|
前段时间,奇瑞捷豹路虎常熟工厂开业及首款国产车型正式下线的消息在业内引起广泛关注。这家姗姗来迟的合资企业,开创了中外双方合作的崭新营销模式。不过,其合资前景能否按预想发展,尚有诸多考验。
各取所需
早在2012年11月18日,名为“奇瑞捷豹路虎汽车有限公司”的合资公司宣布成立。该项目以双方50∶50出资,总投资109亿元,年产整车13万辆。
奇瑞与捷豹路虎的合资对双方而言,可谓各取所需。对于奇瑞来说,作为中国本土汽车制造商中的“老大哥”,在短短10余年的时间内产销规模已突破60万辆。但由于产品力不强、利润不高而始终徘徊在中低端市场。多年来奇瑞一直力图扭转自己的中低端品牌形象,但几次向中高端市场发起的冲击最终都收效甚微。而与捷豹路虎的联姻为其再次冲击中高端市场提供了机会。另外,奇瑞自2009年以来盈利能力一直比较弱,甚至出现亏损。与捷豹路虎的合资还可以为奇瑞带来现金牛奶,从而改善持续亏损的局面;资金状况的好转也将推动奇瑞的整体上市计划。
此外,目前自主品牌普遍都遇到了较为严重的品牌瓶颈,虽然产品品质与合资车型差距不大,但品牌上的差距却是十分明显的。而目前自主品牌普遍采用“攀高枝”的方式快速提升品牌形象。比亚迪“傍”上了奔驰,吉利“傍”上了沃尔沃,而奇瑞显然也有这方面的需求,目前来看,路虎捷豹是个很不错的选择。
而对于捷豹路虎来说,中国市场已经变得不可或缺,中国市场的地位和巨大潜力是让捷豹路虎的高层下定决心扎根中国市场的动力;捷豹路虎与奇瑞合资便可实现在中国生产和决策本土化,更迅速有效地响应市场需求。在中国对汽车产能扩张逐渐收紧的政策环境下,捷豹路虎赶在中国政府关闭合资大门之前,进入中国市场是当务之急。目前捷豹路虎在全球只有三个生产基地,都在英国,其他地区则设立了CKD组装工厂。中国工厂投产后,将是捷豹路虎在英国之外的首个真正意义上的生产基地。
奇瑞与捷豹路虎在这样的背景下一, 拍即合。捷豹路虎要提升销量,奇瑞则要提升品牌;如果操作得好,双方都将取得长足的发展。
权利平衡
奇瑞与捷豹路虎“联姻”最大的亮点,是在众人关注的渠道建设上,采用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创新模式:合资公司与捷豹路虎中国成立联合市场销售与服务机构(IMSS),下设战略委员会、运营委员会、网络开发委员会3个部门。这一虚拟机构负责对捷豹路虎的进口和国产业务进行整体规划,合资企业的网络筛选工作也由该联合机构主持,双方共同运营管理该机构,捷豹路虎中国执行副总裁陆逸担任总裁。在成本、利润方面,合资企业和外资公司将各自按照车型进行分摊。这一模式,是中外双方共同博弈的结果。双方希望避免重蹈北汽奔驰曾经出现的国产、进口网络自相残杀、两败俱伤的局面,最终商定出这一充满创意的解决方案。
据了解,IMSS实行的是“双签制”,涉及合资公司的预算、财务等关键决定,必须由代表捷豹路虎中国的IMSS总裁陆逸和奇瑞路虎市场销售与服务副总裁胡俊同时签署才能生效,胡俊具有对合资公司业务的一票否决权,形成权利的相互制约。IMSS不具有法人资格,呈现在消费者面前的是一个机构,其实IMSS背后是两个独立核算的企业法人,不涉及利益分成,也就是说,进口车销售利润仍由捷豹路虎中国获得,而国产车的销售利润由中外双方按照50∶50的合资比例进行分配。其成立的目的是为了使奇瑞路虎合资公司业务和捷豹路虎中国执掌的进口车业务更好的融合,同时平衡中外双方的话语权。 “应该说这个结果不是最好的,但也不是最坏的。”业内人士评价。从人员配置上看,捷豹路虎中国的员工超过200人,而奇瑞派驻IMSS的员工仅20人左右。这意味着,虽然奇瑞在IMSS中可以获得相对对等的管理职能,在未来国产车上量之后,对于本土市场的管理具有一定话语权,避免了奇瑞路虎陷入代工厂的命运,但最终要真正实现平等,仍需要一个过程。
后续存疑
对于此次奇瑞捷豹路虎合资工厂的开业与国产化,此前业内曾给予多种不同评论,多数人士持置疑态度。今年前三季度,捷豹路虎的市场表现虽在第二阵营中保持领先地位,但与第一阵营仍旧相差不少。而凯迪拉克、英菲尼迪等二线豪华品牌近年来也大有“异军突起”之势,尽管销量数据尚不抢眼,但以增长速度来看,却是形势逼人。
在这样的背景下,奇瑞捷豹路虎此时国产难免危机四伏:如果通过减配、降价等方式先“走量”,势必要与进口极光正面冲突,并且伤及其豪华品牌形象;但如果始终保持“原汁原味”,则意味国产后的价格优势不够突出,在未来竞争格局中,捷豹路虎国产后品牌形象一旦受损,形势将急转直下。
另外,奇瑞与捷豹路虎各自定位差异大,较难融合。奇瑞在过去十余年间已积累了一定的汽车制造与销售的经验,可能成为其与捷豹路虎沟通合作的隐形障碍,主张难以达成一致。此外,豪华品牌国产往往是一把双刃剑,虽能大幅度提高市场供应能力、降低成本及售价,但同时国产也会带来“质量下滑”的质疑。奇瑞曾长期占据低端汽车市场的鳌头,捷豹路虎则是英国顶尖的豪华汽车品牌,虽然如今奇瑞的品牌转型已初见成效,但消费者能不能完全接受奇瑞与捷豹路虎合资生产的车型还有待市场的检验。
另一方面,IMSS成立以后,谁掌握渠道权,谁就更有话语权。而从目前来看,如何来平衡国产和进口车的销售比例,如何解决进口和国产车之间的利益之争,仍是个难题。总之,IMSS在运营实践过程中将会遇到什么样的新问题,目前还不清楚。
【简评】 合资公司仍然面临复杂的权利平衡,这在未来将对国产车销售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如何保证合资双方的利益最大化,将成为IMSS日后最为敏感的焦点,不妨继续关注。
|
|
|
7.华颂”开道 华晨汽车挺进高端市场 |
|
自主品牌队列里终于又有一款产品能够搅动所有人的神经。2014年11月7日,华晨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晨”)旗下全新高端商务车品牌——“华颂”正式发布,作为该品牌下首款车型,“华颂7”的首发亮相既夺人眼球也令人心生疑虑。
据悉,华颂品牌系华晨历时3年、斥资20亿元打造的高端自主品牌。华晨汽车集团董事长、总裁祁玉民坦言:“华颂就像一颗炸弹,轰炸了华晨汽车的所有短板。”
一直以来自主品牌抢占中低端市场饱受诟病,而向高端车领域进军之路一直磕磕绊绊。对华晨而言,华颂品牌承担着品类扩充和商业模式转变的双重重任。
自主新起点
11月20日,新车型“华颂7”于广州国际车展全球首发,并将竞争对手锁定在别克GL8和本田奥德赛等车型。在外界看来,这只是华晨汽车旗下一款新车发布,其实不然。
近年来,中国汽车产销量已突破2000万辆,面对如此巨大的市场需求,自主品牌却迟迟未能挺进中高端汽车市场。
从2010年开始酝酿到2011年正式启动,华晨汽车用了一整年时间铺展“世界级”规划,而宝马集团作为华晨的合资伙伴扮演了重要角色。当然,宝马的角色不是代替华晨去开发这款新车,而是为华晨提供咨询、建议和帮助。
在产品开发过程中,宝马组建了专门团队为华晨内部团队及其研发伙伴麦格纳斯太尔公司提供全面的咨询建议。随着国际合作深化,华晨高层逐渐察觉到之前的准 备并不充分,从生产质量到销售终端,每一环节都有待完善,仅凭一款经由宝马授权的4缸涡轮增压发动机(N20)并不能把华颂真正推向市场。华颂这颗“炸 弹”已在空中引爆,再墨守成规恐不能行。
“这使我们意识到,已有的准备远远不够。既有状况从技术、监督到管理都与华颂不匹配,不匹配就要改革。”祁玉民此言轻松,背后却是华晨汽车从生产线到销售布局的巨变。
据华晨总结,一个“世界级”品牌应有以下三个支撑点:核心技术、优良品质、优秀服务。
在核心技术环节,华晨拥有华颂MPV完全的自主权,并独立生产N20发动机、独立承担了底盘开发等重要工作;在优良品质方面,华晨在合作伙伴宝马的协助 下进行了生产线全面改造;在服务方面,华晨优选出一部分经销商作为第一批经营华颂7的团队,再用一年半时间对这些店进行升级、改造和形象设计等,从而满足 华颂7进入市场的需求。
至此,在华颂品牌诞生之际,华晨已完成一场全面改革。由一款车型“引爆”的全局改造,正在等待市场检验。
“孤注一掷”
现今车市,自主品牌,尤其是在走高端化的自主品牌,有三个普遍难题——市场份额下滑、质量不高和成本难控。
汽车行业知名评论员张志勇认为:“自主品牌是否走高端化路线,应该由消费者来决定,在市场不明的情况下走高端化路线并发展独立品牌,势必引起企业成本增加和营销压力骤增。”
事实上,自主品牌走高端化之路,很多品牌都曾“折戟”,而华晨的风险也不小,但是这次做华颂品牌,其内部认为是个绝佳的机会。华晨汽车集团汽车工程研究院院长邢如飞说:“这一次,我们已把多年做车的‘家底儿’全部拿出来,只为做好华颂。”
不得不说,华晨的这个决定大有“孤注一掷”之味。
华晨汽车原是沈阳金杯客车制造有限公司,彼时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并不具备自主生产的条件,暂时只具备组装能力。1991年,第一辆全散件组装的金杯海 狮车下线,当时的“天价”面包车曾让华晨风光不已,但此后的9年,其生产线一直被锁定在该领域,产品线过度单一让华晨危机隐现。接下来,华晨不得不重新规 划产品线,开始发力轿车领域,先后引进丰田技术,自主开发“凸头车”锐驰等,至此华晨汽车独立开发技术基本成型但仍不完善,核心技术依旧缺乏。
随后华晨选择了与宝马展开合作,10年磨合,双方合作日趋平顺。随着与宝马合作不断深化,华晨一直欲在核心技术领域求变。当已知N20发动机技术将成为囊中之物时,华晨意识到机会来了,并将目标锁定在了MPV高端领域。
不过,如今中国汽车在MPV市场尚未形成红海。
2013年,全国MPV的累计销量分别为130.52万辆,同比增长50.8%。今年,这一势头仍有增无减。但这并不归功于某个单一品牌或某个具体车型,而是得益于市场带动下整个行业“齐头并进”式发展。
在此情况下,除了技术上有所突破之外,华晨也已为华颂上市铺展最新道路:鉴于市场条件,自主高端MPV可能一时难以广为接受,因此,华晨把初期阶段意向 客户锁定在商务公司并以展开业务洽谈;此外,华晨欲展开汽车租赁业务以打开市场,并通过个性化定制业务以满足消费者需求。
汽车行业知名评论员钟师表示:“MPV市场正处于转变关头,且市场潜力巨大。高速增长背后,是各品牌不成形的产品体系。在此时切入高端市场,华颂做到了‘识时务’,发展前景看好。除此之外,与宝马的互利合作也将为其保驾护航。”
不过,华晨也应该清楚认识到宝马对项目的参与和支持只是一个有利的外部因素,并非华颂MPV一举成功的充分条件。
【简评】对于一个新创品牌来说,华颂面临着市场认知度不足和网络建设等挑战,这些都需要华晨更多努力。
|
|
|
8.中德联手打造车联网 |
|
今年10月在中德“联合内阁”峰会间隙签署的一份不为人注意的协议,可能会帮助确定全球最大汽车市场车联网与无人驾驶的形态——在这种新形态中,部分思考工作将由汽车来承担。
德国电信(Deutsche Telekom)同意与中国国企中国移动(China Mobile)合建一个汽车网络。德国电信还希望,该协议能为一个此前封闭的市场开一扇后门,展现出车联网技术进步带来的潜在机遇。
这两家公司将把中国移动覆盖全国的4G网络与200万辆德国汽车目前所用的德国电信操作系统结合起来。作为全球最大的移动电话公司,中国移动到今年底将建成全球最大的4G网络,届时将拥有50万座基站和5000万用户。
中国移动数据部总经理刘昕表示,德国电信在该领域的技术已得到验证,而他的公司“有信心在明年早些时候建成100万座(4G基站)”。
车联网在全球变得越来越普及。德国电信和中国移动希望,它们对半出资组建的合资企业,能发展为一个像苹果(Apple) iOS或谷歌(Google) Android操作系统那样的平台——第三方应用开发者可以该平台为基础搞进一步的开发。
德国电信旗下T-Systems负责车联网的高级副总裁霍斯特•莱昂贝格尔(Horst Leonberger)表示:“以我们的基础设施为基础,你可以开发娱乐、电视、保险和维修服务。”尽管该系统将允许其他公司开发应用,但德国电信和中国 移动肯定希望从在它们网络上实现的销售收入中得到分成。
这两家公司还希望汽车与汽车之间能够通过它们的操作系统实现“对话”。莱昂贝格尔表示,如果有足够多的汽车实现互联,中国的驾车者就能避免在该国出了名拥堵的城市中堵车。据他估计,需要有10%的汽车实现互联,“因为届时你就可以用算法来预测交通流量”。
中国目前的乘用车约有1.8亿辆,而且每年还会增加约2000万辆。
莱昂贝格尔表示:“如果你开着一辆大众(Volkswagen)、我开着一辆梅赛德斯(Mercedes),我希望知道你何时会刹车。要么汽车业必 须实现数据交换的标准化——那将需要大量时间——要么我们建立起一个能做到这一点的开放系统。我们组建这家合资企业就是希望建立起这样的系统。”
更长远的目标是,最终建立起一个支撑无人驾驶的网络——这也是谷歌正在致力做的事情。
有关各方将展开激烈的竞争,以求在全球最大汽车市场建立起一个有朝一日能支撑无人驾驶的网络。刘昕表示:“这是一个完全开放的市场。很多公司都对车联网业务感兴趣,它们对该业务将如何发展都有自己的看法。”
莱昂贝格尔表示:“主要竞争对手是谷歌。这是真正的威胁,如果他们能够接入足够多汽车的话。假如汽车制造商什么也不做、或者不进行合作,那么谷歌就会成为赢家。在这方面,他们已经拥有了Android平台和最大的云包(cloud-sourcing)社区。”
然而,谷歌在中国面临巨大障碍。2010年,谷歌放弃了中国内地的互联网搜索市场,原因是该公司认定其著名的“不作恶”(do no evil)原则与中国政府的审查制度不相容。
中国内地互联网用户被重定向至谷歌在香港的搜索引擎,该网站经常被中国审查机关屏蔽,就像这家加州公司的Gmail服务一样。目前,中国内地互联网用户只有借助虚拟专用网(VPN)工具才能使用这两项服务。
中国政府肯定更希望由中国最大的移动通信运营商来组建一家合资企业,率先发展属于未来的车联网和无人驾驶技术。
在被问及该合资企业的操作系统是否将提供VPN服务(这样,坐在汽车后座无事可干的青少年就可访问YouTube、Facebook、Twitter等常被中国政府审查机关屏蔽的网站)时,在美国受过教育、曾任IBM高管的刘昕表示:“我们必须遵守政府法律法规。
“我不认为这么做会削弱我们的竞争力。”
中国移动决定与德国电信合作,而不是与AT&T等美国企业合作,这绝非偶然。
德国是中国最亲密的西方合作伙伴,两国都对美国的大规模监听活动感到厌恶。这些监听活动是由目前仍亡命天涯的前美国情报机构承包商爱德华•斯诺登(Edward Snowden)曝光的。
该合资公司还将让德国电信获得一个特别通道,来进入这个全球最大的电信市场——在中国电信市场,外国投资者实际上不准提供固话和移动电话服务,而提供增值服务的企业,外资持股比例也被限定为不得超过50%。
【简评】 这种机会似乎永远不太可能提供给美国或英国电信运营商。
|
|
|
每日新闻摘要 |
|
1.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本周,全国工商联汽车经销商商会发布公开信,督促汽车制造商采取措施解决汽车销售价格倒挂问题,否则汽车经销商商会将采取法律手段向汽车制造商进行集体维权。其实这个汽车价格倒挂很简单,就是新车销售价格低于经销商进货价格就形成了倒挂。在全国工商联汽车经销商商会日前进行的一次经销商调查中,近乎 全部的经销商都反映存在价格倒挂问题。除了保时捷等豪华品牌之外,包括奔驰、宝马在内的一些高端品牌都出现了价格倒挂的问题,中低端品牌相对则更为严重。 其中倒挂最为严重的车型,价差甚至达到了19.5%。 |
|
2.据新华社电,截至目前,北京、上海、广州、天津四个城市汽车总量已超1200万辆。汽车停靠在路边政府划定的车位上,车主每次动辄要付出十几元甚至数十元的停车费。道路停车位属公共资源,但“新华视点”记者近日调查发现,车主缴纳的停车费与政府财政所得之间存在巨大差额,至少有一半收上来的钱最终没有进入政府的口袋。 |
|
3.《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涵盖了从中央到地方,从资金到技术,从能源开发到双边贸易等各方面对清洁汽车和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促进规划。而就在《声明》发表之后,11月19日国务院又印发了《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的通知,将大力发展天然气和能源替代作为主要任务,明确提出要“加快发展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和天然气汽车,扩大交通燃油替代规模”。 |
|
4.去年以来的国内整车合资企业股比大讨论,终于有了“最终答案”。日前,国家发改委发布《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修订稿(以下简称 《目录》)并公开征求意见。新的《目录》依据“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精神,进行了19年来最大幅度的修订。不过备受关注的“汽车整车”仍被明确列入限制 外商投资产业目录,保持“中方股比不低于50%”的政策“红线”,即暂不放开。 |
|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