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2843-12月8日
发布时间:2014-12-08 14:02:06 浏览量:2027次
|
新闻详情
|
|
1.增电子手刹 国产新款CX-5谍照首次曝光 |
|
日前,汽车之家网友向我们提供了一组长安马自达新款CX-5的国内谍照,相比老款,新款车型对外形设计进行改进,同时配置也会有升级。
在外观方面,国产的新款CX-5并未采用与海外最新款CX-5车型相同的LED日间行车灯以及前后尾灯设计,只是对前进气格栅和雾灯位置的细节设计进行了调整。此外,国产新款CX-5配备的是海外最新款样式的轮圈,相比现款的设计要更加动感。
在内饰部分,国产新款CX-5变化不大,不过我们可以发现其针对配置进行了升级,最为明显的是取消了传统手刹设计,以电子手刹取代。除此之外,新款车型还增加了多媒体系统的旋钮与按键控制区域。
动力方面,预计国产新款CX-5变化不大,仍然提供2.0L和2.5L发动机可供选择,传动部分匹配6速手动或6速手自一体自动变速箱。
|
|
|
2.推五款车型 曝东风风行2015年新车计划 |
|
2014年即将结束,近日我们从相关渠道获得了东风风行2015年的新产品计划。据悉,2015年东风风行将推出5款新车型,其中包含三款MPV车型、景逸X3 1.6L车型以及景逸S50 2.0L车型。

据我们了解,在2015年第三季度时,景逸X3将迎来搭载1.6L发动机的车型,与这款1.6L发动机匹配的将是一台CVT变速箱,未来新车的外观预计与2015款景逸X3相同。

此外,在2015年第二季度时,景逸S50则将推出搭载2.0L发动机的车型,据悉这台2.0L自然吸气发动机来自于PSA集团,未来搭载2.0L发动机的景逸S50外观或有少许变化。另外,未来东风风行还将基于景逸S50衍生出更多车型。


而关于MPV,东风风行现有MPV车型均将在2015年略有调整。其中东风风行CM7将推出2.0T自动挡车型,传动系统运用的是6速自动变速箱。除此之外,关于东风风行全新MPV,此前我们已经捕获到该车的路试谍照,据悉这款车也将于2015年第四季度推出,新车将采用传统开门式设计,其内饰造型将更趋近于轿车样式。另外,这款车将搭载的是一台1.6L发动机,传动系统与之匹配的是5速手动或CVT变速箱。
|
|
|
3.配2.0T发动机 曝猎豹CS10量产版实车照 |
|
近期,汽车之家热心网友向我们提供了一组猎豹CS10量产版的实车照,新车未来或定名为“猎豹Q5”,其有望于2015年正式推出并上市。通过最新谍照我们看到,猎豹CS10量产版预计将搭载的是一台2.0T发动机。


猎豹CS10量产车基本沿用了概念车的设计语言,其量产版本只是在一些细节处进行了调整。新车尾部造型依旧圆滑,两侧尾灯样式较为时尚,另外,该车侧面车窗边框还增添了高亮材质的镀铬装饰条。排气布局方面,猎豹CS10量产版运用双边共两出排气样式,上方配以银色后扩散器装饰。
内饰部分,新车配备的是一款四辐式方向盘,中央为品牌LOGO,上方为炮筒式仪表盘。此外,猎豹CS10量产版的中控台样式也比较前沿,中控台上方配备一块液晶显示屏,中部采用黑色材质,其功能区域控制按键较多。另外我们可以看到,猎豹CS10量产版的内饰配色以黑色为主。


动力系统方面,猎豹CS10量产版预计将搭载的是一台2.0T涡轮增压发动机,而关于这台发动机的具体参数,目前我们还尚不了解。传动系统与发动机匹配的是一台手动变速箱。
|
|
|
4.配1.5T发动机 曝江淮新款瑞风S5实车照 |
|
汽车之家网友近期向我们提供了一组江淮新款瑞风S5的实车照,新车相比现款车型除造型有所调整之外,还将配备一款1.5T发动机。


江淮新款瑞风S5前脸运用了江淮最新的“宝瓶式”造型设计,整体黑色前脸涂装中央镶嵌有横条镀铬格栅。另外,新车雾灯区域还配备了LED日间行车灯。尾部方面,江淮新款瑞风S5的整体样式基本与现款车型相同。
内饰部分,新款瑞风S5与现款车型的内饰设计也基本保持一致,但配色部分有所变化。新车配备了三辐式多功能方向盘,中控台中央为大尺寸液晶屏多媒体系统,其中控台整体布局较为规整,按键也很简洁。此外,新款瑞风S5的内饰配色由红色与黑色组成,运动感很强。

动力系统方面,路试谍照中的这台江淮新款瑞风S5搭载的是一台1.5T涡轮增压发动机。此外,未来新车预计还将沿用现款车型配备的1.5L和2.0T发动机。
|
|
|
5.图谋2020前三强 福特艰难平衡“两驾马车” |
|
排兵布阵,福特正为2020年进入中国市场销量第一军团而努力。
近日,福特宣布了多款新车投放计划,其在华最核心的合资企业——长安福特推出三款新车的同时,其商用车领域的重要棋子江铃汽车(000550.SZ)也推出了首款福特SUV产品。
面对通用、大众在中国市场已经遥遥领先的局面,追赶者福特为了实现进入第一军团的梦想,就必须要让其在华“两驾马车”——长安福特和江铃汽车共同发力并得到平衡发展。
全力出击
随着“1515”战略(福特于2011年提出的在华发展计划,目标是到2015年在中国推出15款新车和20款变速器)即将收尾,福特正在展现出全力出击的态势。
“‘1515’战略落实的这几年是长安福特发展最快的时期。2011年,我们只有蒙迪欧致胜、福克斯、嘉年华和S-MAX四款车,通过这几年的发展,产品谱系不断完善,除了目前在售的车型外,明年还有全新福睿斯、全新锐界、全新金牛座上市。”近日,长安福特执行副总裁罗明刚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2015年,也就是‘1515’计划收尾的时候,多款新车投放之后,长安福特将会实现不低于30%的增速。”
而在长安福特导入多款新车,强力冲击2015年的同时,一度在福特在华布局中扮演配角的江铃汽车也正在获得新契机。近日,福特在江铃汽车投放的首款SUV正式亮相。福特(中国)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罗礼祥表示:“作为福特旗下最新的中型7座硬派SUV车型,全新福特撼路者将于2015年通过江铃汽车在中国市场生产和销售,是福特在华快速发展的‘1515’计划中的一款重要产品。”
在罗礼祥看来,撼路者的导入将进一步强化福特在中国的SUV阵容,并引领福特与江铃汽车构建更为紧密的合作关系,开拓新兴的细分市场。按照福特的布局,撼路者将在江铃汽车位于江西南昌的小蓝工厂生产,并由江铃旗下的福特品牌经销商负责销售。
加码江铃
随着江铃汽车和长安福特相继发布新品,福特在华推动江铃汽车与长安福特一道冲刺乘用车市场的格局已经初步形成。
“通过江铃汽车向中国市场引入全新福特撼路者,是福特与江铃汽车之间的合作更进一步的最佳例证。”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陈远清表示,“中国消费者对于像全新福特撼路者这类的硬派越野型SUV车型有着强劲的市场需求,这也是本次产品导入的契机和原因之一。而随着全新福特撼路者的加盟,江铃汽车旗下的福特品牌产品阵容将进一步扩大,并将首次进入中国乘用车市场。”
其实获得福特的SUV产品,对于江铃汽车而言殊为不易。资料显示,福特拥有江铃汽车32%的股权,系江铃汽车最大的单一股东。但是,此前因为江铃汽车的战略定位是以生产商用车为主,所以福特十多年来并未向与江铃的合资公司导入轿车和SUV产品。
而且,福特在中国的另外一个合作伙伴长安汽车(000625.SZ),一直以来也谋求加深与福特的战略合作,力图将福特所有乘用车产品均导入双方各占50%股份的长安福特中。因此,福特对于在江铃汽车投放乘用车产品也是顾虑重重。但执著的江铃汽车并没有因此放弃,多年以来,江铃集团(江铃汽车母公司)前董事长王锡高与福特汽车前CEO穆拉利就福特SUV产品导入问题进行了多轮谈判。随着双方谈判的深入,2013年6月,在位于江西南昌的江铃汽车小蓝基地的投产仪式上,福特方面首次披露了将会在江铃汽车投产SUV车型的消息。
协同发展
事实上,在江铃汽车进入乘用车市场发展后,福特更有信心在中国市场提升排位。
近年来,福特在中国市场保持着高速增长。数据显示,2013年福特在华销量同比大幅攀升49%至93.6万辆,首次在年销量上超过丰田汽车,在各大外资车企中排名第五。今年1~10月,福特(中国)销量继续高速增长,批售总量突破90万辆大关,达到90.66万辆,与2013年同期的74.18万辆相比,增长22%。
然而,福特在保持两位数以上的增长之时,其与在中国市场占据第一阵营前三名的通用、大众、现代相比还有极大的差距。数据显示,今年前10个月,通用在华累计销量为287.3万辆,同比增幅10.7%;大众在华销量达到229.6万辆,对比去年同期的201.8万辆,增幅为13.8%;现代汽车集团在华累计销量则达到了142.1万辆,同比攀升8.4%。
而在第一阵营遥遥领先于福特之时,位列第二阵营的福特与排名第四位的日产汽车差距正在缩小。数据显示,今年前10个月,日产在华销量为104.4万辆,比去年同期下降了9%。在一升一降之间,福特汽车与日产的差距正在被拉近。
有分析人士指出,江铃汽车在得到福特SUV产品支持以及未来会进一步获得新品投放的允诺后,或将迎来新一轮增长周期,而这将为福特在华发展注入新的力量。
然而,是否向江铃汽车导入乘用车既然能令福特纠结多年,自然不是能够简单解决的问题。未来如何向两家合资公司分配资源,将成为福特要长期面对的“尴尬”问题。
在业内人士看来,相对于占股50%的长安福特,福特与其控股的江铃汽车关系本应更为“密切”,而之所以一直在产品和技术的导入上犹豫不决,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怕引起长安汽车方面的不满。毕竟,福特当前的在华发展主要依托于长安福特,无论是对销量还是利润的贡献,江铃汽车都远远不能与长安福特相提并论。而且,从长安福特的角度来看,牵制江铃汽车获得更多的车型和资源也是无可厚非,近年来,其他国际汽车巨头的两家在华合资公司因均衡发展而内斗不休的案例屡见不鲜,长安福特不得不防范于未然。不过,对于对乘用车市场图谋许久的江铃汽车而言,撼路者的导入对其的意义不亚于久旱甘霖,此番引入福特SUV产品势必只是一个开始。
【简评】 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如果福特能令两家合资“和平共处”,其冲击销量前三强则多了一重胜算;反之,如果福特无法平衡“两驾马车”,使得双方因车型和资源问题争论不断,也有可能导致其在华发展陷入僵局。
|
|
|
6.借力渠道扩张 DS立下“两年盈利”军令状 |
|
进入中国市场两年多的时间,DS终于跻身豪华品牌销量前十名;但在更为艰巨的目标面前,这只是一个开始。
, 日前,履新DS品牌中国及东南亚地区总裁、长安PSA销售分公司DS品牌总经理不久的陈国章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DS品牌未来几年有三大任务:打造一流团队、两年内实现盈利和建设新世代豪华品牌。”
事实上,陈国章所说的两年内实现盈利,是从DS品牌国产之后开始计算。这意味着,DS要在2015年扭亏为盈。为了达成这一目标,DS已经着手进行渠道改革,并将于明年实行网点倍增计划,希望以大幅的渠道扩张提升销量。而在接下来不足13个月的时间里,DS究竟能否得偿所愿?
重任在肩
今年以来,DS品牌发展迅速,1~10月,DS的在华销量为1.76万辆,达到去年全年销量的5倍。然而,DS品牌的目标,远远不是与过去的自己相比。因此,在其累计销量仅能比肩主流豪华品牌一款车型的情况下,DS还是立下了两年内实现盈利的军令状。
自10月1日正式担任长安PSA销售分公司DS品牌总经理至今,这是陈国章首次对外发布目标和规划,而作为其中唯一被量化的指标,“两年盈利”显然是核心任务。此外,由于陈国章在PSA总部和合资公司的双重职务,此番“宣言”又似乎不仅仅是DS品牌自身的军令状。
在今年4月PSA所发布的“回归赛道”的战略规划中,第一项内容就是DS品牌独立,而战略规划的第二项内容,则是至2020年将PSA全球45款车型削减至26款,DS也因此成为PSA未来几年仍会增加资源并投放更多车型的唯一品牌。
“DS作为它旗下唯一的高端品牌,中国又是这一品牌复兴的关键所在,在华盈利是必须的,这也是PSA全球战略里的核心部分。”陈国章坦陈。
不过在长安汽车(000625.SZ)方面,则有着另一层顾虑。2013年年末,长安PSA完成股权转让,并入长安汽车,为了不拖累上市公司业绩,长安汽车对长安PSA提出了2015年盈利的要求。据悉,这一点早在合资公司成立之初,双方就已有默契。
重重压力之下,DS在中国市场的盈利不仅势在必行,而且迫在眉睫。
渠道改革
在9月底首款国产SUV车型DS6上市之后,DS首轮国产产品的投放也告一段落。据长安PSA副总裁、销售分公司总经理蔡建军透露,未来DS在华将每年投放一款新车,不包括改款和换代车型。
“DS6上市之后,几款国产车型的销量表现都很好,接下来DS将通过历史传承、动力跨界和网络发力三个手段来完成任务。”陈国章表示,这三个手段实际上都是为了支撑DS作为豪华品牌在网络层面的推进,提升经销商的盈利能力是吸引经销商的关键所在,也是两年内实现盈利的关键之一。
在网点铺设方面,DS早在入华之初就开始推行“展厅先行”的计划,但这一做法却导致了建店成本居高不下。因此,在新的规划中,DS将以轻豪华战略进行渠道改革。
以佛山为例,据悉,经销商的改装成本约为450万元,DS在前期将支持品牌建设费用280万元,同时给出了三年返利的优惠政策:新进经销商如果能在三年内卖出2000辆车,DS将有约为600万元的返利。这样一来,对于以旧店改造形式加入的经销商,DS相当于给出了880万元的补助。
“DS给出的各类补助,可以确保经销商的盈利,通过这一手段,近期我们拿到了很多品牌调整的申请,渠道可以在短时间内大幅扩张。”陈国章表示,这就是轻豪华战略渠道改革的效果,在维持品牌形象之余,减低投资成本,以此迅速提升终端销售能力。如果进展顺利,预计2015年DS的经销商实际战斗力将提升4~5倍。
【简评】 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是,DS在销量上的基础过于薄弱,即使在取得了高速销量增长的今年,面对其原本定下的5万辆的销量目标,DS品牌也注定望尘莫及,而这对于“两年盈利”这一艰巨任务而言,也必然是一个不小的打击。
|
|
|
7.欲与大众抗衡 2018年前通用将在华投资140亿美元 |
|
日前,通用汽车发布了11月在华销售数据,上海通用汽车11月份国内销量同比增长5.4%至14.97万辆,前11月累计销量为151.88万辆,同比增长9.6%。虽然南北大众尚未公布其11月销量数据,但前10月,二者的整体销量已经分别达到148.85万辆和149.89万辆。
履新上海通用总经理的王永清此前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上海通用今年销量增速的放缓主要源于原有的新车都处于生命周期的末端,而新车上市时间都集中在下半年,对销量的贡献并不能完全在年内释放所致。
合资公司上海通用的销量直接影响了通用在华的整体销售情况。数据显示,今年前11月,通用在华的总销量为318.3万辆,同比仅增长10%,增速较去年同期回落1.4个百分点。
短期销量下滑,但从长期来看,通用加码中国市场的信心依然坚定。12月5日,履新通用汽车总裁不足一年的丹·阿曼(Dan Ammann)在上海通用总部金桥强调,中国是通用最为重要的市场之一,从2014到2018年间,通用将在华增加140亿美元的投资,并推出超过60款全新和改款车型,其中9款为SUV车型。与此同时,在这期间,通用在华的5家新工厂将投入运营,使其产能达到500万辆。
从某种意义上说,通用的这一投资计划是为了准备与其全球竞争对手大众进一步抗衡。早在2012年,大众汽车公司中国区负责人海兹曼就曾表示,到2018年,大众在华的产量将要从当时的220多万辆扩容至400万辆,几乎翻番。
对比目前大众和通用在华的布局,在中级以及以下的车型布局上,二者并无太大差异,但在豪华车市场上,奥迪品牌的销量和口碑却是凯迪拉克目前难以望其项背的。因此,在进一步保持雪佛兰和别克品牌可持续发展的同时,通用将其在华的增长和提升押宝到了凯迪拉克品牌身上。今年7月,54岁的约翰·德·尼琛被任命为凯迪拉克总裁兼通用汽车执行副总裁,在加入通用之前,其在豪华车运营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曾担任英菲尼迪全球总裁,而在这之前,他曾在大众集团美国公司担任奥迪(美国)总裁近8年。
“新总裁上任后,几乎每个月都会来一次中国。”上海通用凯迪拉克市场营销部副部长李征卉告诉记者,而这样的频率在此前显然并不多见。“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豪华车市场。”约翰·德·尼琛强调,不仅如此,与国外的消费者相比,中国的豪华车车主也更为年轻。
在分析人士看来,偏于年轻化的消费人群一方面可以让豪华车有更大的市场覆盖面,而另一方面,其对车型年轻化的倾向也在让豪华车品牌“被迫”做出改变。在此之前,提及凯迪拉克,更多人会将其理解成为宽大的大空间高油耗的豪华,“在美国市场,人们对豪华的理解倾向于高性能,这和中国以及其他市场消费者的理解不同,因此我们也将会更多考虑本土化的需求。”约翰·德·尼琛表示。凯迪拉克正在形成更加清晰的品牌特性,不仅将注重细节,还将进一步加大对动力总成的革新以及对可替代能源的使用。
通过上述努力,通用正试图将凯迪拉克建设成为一个全球化的豪华车品牌,到2018年全球销量达到35万辆,2020年达到50万辆。“我们希望在美国和中国之外的市场都取得成功。”这是凯迪拉克的愿景。但在达成这个愿景之前,在中国市场的成功将是战略的第一步。今年来,凯迪拉克在华销量迅速增长,全年销量预计在8万辆左右。不过,据尼尔森咨询机构的预测,不出意外今年中国的豪华车总销量将超过165万辆,明年将达到200万辆,约占总市场的10%。
【简评】 在通用汽车看来,凯迪拉克是要做一个全球化的豪华车品牌,但其更愿意在下一个10年到来之时,也就是2020年前,将眼光集中在中国市场,先将凯迪拉克打造成一个在中国更为成功的豪华车品牌,然后进一步开拓欧洲以及中东等市场。
|
|
|
8.薄石离任在即 奥迪迎“维稳市场”新课题 |
|
近日,记者获悉,担任一汽-大众奥迪销售事业部总经理一职四年多的薄石,已确定将于年内离职,预计本月就会与继任者完成工作交接。一汽-大众奥迪方面表示,目前关于薄石的去向及继任者的人选尚无消息可对外发布,但近期将会以新闻稿的形式公布相关事宜。
在薄石的带领下,奥迪在华年销量由22万辆增长到如今超过50万辆,不过在此期间,国内豪华车第一阵营的缠斗也日益激烈。尽管奥迪在销量上仍保持着领先地位,但宝马和奔驰已经连续数月在增长率上高于奥迪。在竞争对手穷追不舍、中国豪华车市场增长逐渐趋缓的背景下,奥迪今后要如何维稳其国内豪华车市场1/3的份额和“第一把交椅”,将是对继任者最大的考量。
品牌重塑成效
在离任之前,薄石已经交出了其在中国的最后一张成绩单:1~11月,奥迪在华累计销量达到51.28万辆,同比增长16.5%,已经超过去年全年的49.20万辆。而且在薄石任期内,奥迪成功地实现了由“官”到“商”的品牌重塑,并仍致力于由“商”到“家”的品牌建设。
据悉,薄石于2010年9月开始担任奥迪销售事业部总经理,这一年,奥迪以22.56万辆的年销量居于豪华车榜首。与此同时,中国开始进入消费转型期,豪华车市场势头正盛。而在另一方面,2009年之后,公车采购开始逐渐向自主品牌倾斜,奥迪长久以来的“官车”之路难以为继。一面是坚实的基础与庞大的市场,一面是重塑品牌形象的挑战和危机。彼时的奥迪,正处于十字路口。
好在,曾经出任过奥迪韩国公司及日本公司总经理的薄石,对于如何顺应当地市场,进行品牌打造和渠道拓展,拥有相当丰富的经验。四年间,一面依托于奥迪“全价值链本土化”的战略,一面致力于突破固有形象、“去官车化”,薄石成功地重塑奥迪品牌。随着奥迪S6、S7、A3、Q3等偏年轻、个性化车型的推出,奥迪不断地开展“启迪未来·实践中国梦”“奥迪世界好声音”等年经化的营销活动,以此重塑并锐化奥迪品牌的新形象。
这些策略的成果显而易见。在“去官车化”的过程中,奥迪的年销量增长均在9万辆左右。而在奥迪2013年近50万辆的销量中,公车采购占比不足10%。显然,奥迪不仅没有受到公车采购制度改革的影响,更成功地扭转了品牌形象。
“过去几年中国的高端车市场出现了很多的变化,其中最明显的变化是,现在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把汽车作为自己个性的表现和生活体验,而这种体验将是未来保持用户忠诚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要让消费者对奥迪品牌保持一种兴趣和热爱。所以在现在所进行的市场营销活动中,我们不说要发展新客户,而是说要培养新的粉丝。”薄石在总结自己4年任期时告诉记者。
维稳策略
目前,奥迪在中国拥有多款进口车以及A6L、A4L、Q5、Q3和A3共计5款国产车型,产品线涵盖了豪华车的各个细分市场。根据最新数据,奥迪现有365家经销商,分布在161个城市。基于此,薄石对奥迪在未来继续保持豪华车市场1/3的市场份额颇有信心。
不过,这是相对于奥迪自身的基础而言,而在当前的消费环境和市场格局下,从长远角度来看,奥迪在中国豪华车市场的地位未必能一直稳如泰山。
进入今年以来,受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的影响,豪华车市场已经不再有此前30%~40%的平均增幅。在企业层面,价格下探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各豪华品牌都开始布局A级豪华车市场;而在市场终端,豪华车的价格战更是愈演愈烈,车型“一上市就降价”的情况也屡见不鲜。与此同时,越来越多豪华品牌涌入中国,并迅速国产。尽管这些新兴的二线豪华品牌在销量上仍与奥迪、宝马、奔驰相去甚远,但其高速的增长却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第一阵营市场份额的下滑。
此外,奥迪的两大竞争对手宝马、奔驰也始终步步紧逼。今年年中,宝马就开始进行下一阶段的在华战略布局,提前4年与华晨续约,将合资协议延长至2028年,并计划在现有的宝马3系(标准轴距版和长轴距版)、5系长轴距版和X1之外,再增加三款国产车型。而奔驰在重组在华业务、合并销售渠道之后,在华销量也开始高速复苏。今年1~10月,奔驰有6个月的增长超过三成。而且,在GLA、CLA等新产品推出之后,奔驰对产品线的扩充计划也已经浮出水面,按照规划,在2020年之前,奔驰还将推出12款全新车型。
除了上述外部压力,一汽-大众奥迪近年来人事变动频繁,也为其维稳市场之路留下了一定的隐忧。综上背景下,即将接替薄石的“新帅”将如何布局奥迪未来的在华发展?
以目前的信息来看,未来数年内,一汽-大众奥迪的发展重点仍在于产品和渠道方面。按照规划,奥迪未来在中国将以每年不少于3款新车型的投放速度,继续扩大产品阵容。而在奥迪的全球产品规划中,则将进一步补充SUV车型,在2020年之前,奥迪将通过Q1到Q9车型全面覆盖SUV市场。由此不难推论,奥迪在其全球最大市场——中国也必然会进一步加强SUV阵容。在渠道方面,奥迪计划在2020年形成由700家经销商构成的强大网络布局。
【简评】 以奥迪在中国的基础和目前的形势来看,至少可以在未来5年内继续保持豪华车品牌销量第一的地位。但随着中国汽车产业格局的变化以及竞争的加剧,奥迪能否长期占据榜首,仍是未知之数。
|
|
|
每日新闻摘要 |
|
1.日前,工信部发布的2014年11月新能源汽车产量数据显示,11月新能源商用车产量暴增至3617辆,比10月新增2367辆,环比增长1.9倍。 |
|
2.目前全国约有1.3亿辆汽车,平均车龄3.23年;预计2015年我国过保汽车数量约6700万辆,占汽车保有量的比重为54%。汽车后市场细分为19大方向,目前市场主要将目光集中于维修、养护等环节。近两年,汽车后市场产值规模约为6000亿~8000亿元,预计随着平均车龄逐渐延长、汽车保有量稳步增长,汽车后市场的产值将突破万亿。 |
|
3.12月5日,环保部通报了2014年1~10月各地黄标车和老旧车淘汰进展情况,1~10月,全国累计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481.92万辆,完成全年600万辆淘汰任务的80.32%。 |
|
4.近日,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了“中国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调查”VIA,该指数显示,2014年11月库存预警指数为65.7%,比上月上升了10.7个百分点,处于警戒线水平以上。行业专家认为,库存增加、经销商冲量愿意强烈导致车价维持在较低水平,年底正是消费者购车的最佳时机。 |
|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