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2888-2月16日
发布时间:2015-02-16 17:06:44 浏览量:2065次
|
新闻详情
|
|
1.名爵锐腾参数配置曝光 推2种动力共7款车型 |
|
前不久,MG品牌旗下首款SUV正式公布了相应的中文名——MG锐腾。目前,我们进一步获得了该车的参数配置和车型信息,其将搭载2种动力共7款车型。
外观方面,MG锐腾采用了家族式V型进气格栅,且与前大灯连为一体。前保险杠方面,新车采用了犀利的银色装饰,颇为凶猛。车身侧面,锐腾拥有较高的离地间隙,同时配备了车顶行李架。尾部方面,新车采用了横向的组合式尾灯,并采用了双边单出式排气管,很时尚。
内饰方面,锐腾采用的全黑设计很动感。另外,三幅式多功能方向盘、简洁的中控台以及不规则的空调出风口造型也都很讨年轻人喜欢。配置方面,新车配备了电子手刹、发动机启停系统等,高配车型还配备了ESP和倒车雷达等。
动力方面,锐腾将搭载一台MGE 2.0TGI发动机,最大功率为162kW(119Ps),峰值扭矩350N·m。传动系统,与之匹配的是TST 6速双离合变速箱,官方表示0-100km/h加速时间将在8秒内。
此外,新车还将提供一台1.5T车型,最大功率为123kW(167Ps),峰值扭矩250N·m。传动系统,与之匹配的是7速双离合变速箱。此外,新车还将配备四驱版本车型可选。
|
|
|
2.国产奔驰C级3新车曝光 有望2015年内上市 |
|
目前,我们获得了一组国产全新奔驰C级车型的无伪实车谍照,3款新车将分别包括C200 4MATIC标准轴距版、C300标准轴距版以及C300L长轴距版车型,3新车有望2015年正式上市。

尺寸方面,国产新一代奔驰C级长宽高分别为4714/1810/1442mm,轴距为2840mm(比海外标准轴距版车型增加了28mm)。相比目前在售长轴版而言,国产标准版新C级车身长度短了69mm,轴距也减少了80mm。

动力方面,国产全新奔驰C180搭载了一台1.6T发动机,最大功率为115kW(156Ps),峰值扭矩为250N·m;C200搭载了一台2.0T低功率版发动机,最大功率为135kW(184Ps),峰值扭矩为300N·m;C260搭载了一台2.0T标准功率版发动机,最大功率为155kW(211Ps),峰值扭矩为350N·m;C300搭载了一台2.0T高功率版发动机,最大功率为180kW(245Ps)。

最后,鉴于宝马3系在中国市场上也有推出标准版和长轴版,且取得了很好的反响。相信,国产全新奔驰C级紧跟这一策略后也会取得不错的表现。
|
|
|
3.配置调整 国产索纳塔九2.0L车型谍照 |
|
北京现代索纳塔九已于2月2日下线,并将在3月20日正式上市。日前,我们获得了一组索纳塔九2.0L车型的国内无伪装谍照,新车在外观及配置方面进行了相应调整。据悉,索纳塔九2.0L车型将不会在1.6T和2.4L车型上市初期推出。

从谍照来看,索纳塔九2.0L车型的前进气格栅依然采用了现代家族式的六边形设计,但前格栅内部造型与1.6T及2.4L车型截然不同,新车三幅式的设计给人感觉较为中庸。同时,新车取消了LED日间行车灯和大灯清洗装置,但增加了1.6T和2.4L车型并未装配的前雾灯。另外,新车侧裙部位的镀铬装饰被取消,轮圈也采用了相对简化的造型。
车尾方面,新车尾灯内部取消了LED光源,后保险杠整体也采用了同色的处理,作为车尾最为明显的变化,索纳塔九2.0L车型采用了单边单出式排气设计。另外,通过新车车身上的标识也可看出,谍照车辆为国产索纳塔九2.0L车型。

内饰方面,新车方向盘采用了与2.4L车型相同的四辐式造型,中控台上部的多媒体系统屏幕尺寸有所减小,由于全部控制按键集中在屏幕周围,因此在1.6T和2.4L车型上出现的多媒体按键控制区则被深色的饰板所取代。另外,从换挡杆后部的区域来看,新车取消了电子手刹、驾驶模式选择等配置。
动力方面,根据之前的报道,索纳塔九搭载的2.0L发动机最大输出功率为160马力,峰值扭矩为193牛·米,传动系统将匹配6速手自一体变速箱。
|
|
|
4.或10月上市 国产自由光更多谍照曝光 |
|
近日,我们获得了一组疑似Jeep国产自由光的测试谍照,此次曝光的谍照为我们展示了高低配车型内饰上的不同。据悉,这款车可能会在10月份正式上市。

外观方面,测试车采用了重度伪装,从暴露的细节来看,国产车型的设计与已经上市的进口车型基本相同。不过具体情况如何,仍需等待进一步消息进行确认。

在内饰部分,国产车型的设计与进口车型同样保持一致,不过我们看到谍照中座椅分为皮质和织物材质座椅两种,可能是国产后高、低配车型将采用不同的材质。目前,进口车型则统一为皮质座椅。
在动力部分,国产自由光可能搭载的是2.4L自然吸气发动机,而搭载3.2L发动机的车型或仍将继续以进口的形式投放中国市场。在传动系统部分则使用了9速手自一体变速箱。
|
|
|
5.江淮汽车投资4.4亿布局3款新车 |
|
沿着做强做大商用车、做精做优乘用车的发展思路,江淮汽车(600418)加码优势领域的战略逐步铺开。公司今日公告,拟以自有资金投资MPV新车型瑞风M4、SUV新品瑞风S7和新一代重卡N221,上述3个项目合计固定资产投资约为4.4亿元。
瑞风M4为江淮汽车老瑞风穿梭换代产品,公司将对乘用车一厂相应生产线进行适应性改造,项目固定资产投资约为1.35亿元。瑞风S7和新一代重卡N221项目则将分别在乘用车二厂和重型商用车公司基础上进行投资和改造,两个项目的固定资产投资分别为1.68亿元和1.38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瑞风S7定位于中高级城市型SUV市场,江淮汽车深耕SUV市场的决心可见一斑。江淮汽车此前发布的产销快报显示,由于2014年下半年推出的小型SUV产品瑞风S3产销两旺,公司去年共生产SUV车型7.17万辆,销售7.15万辆,同比增幅均超过100%。今年1月,江淮汽车SUV单月产量继续攀升至2.34万辆,销售2.18万辆,同比增长341%,在自主品牌SUV车型中表现夺目。
据证券时报记者了解,江淮汽车本次拟投建的三个新项目预计将于2016年下半年建成试车。而在此之前,公司新品推出的步伐也不会中断,首款小型MPV瑞风M3将于2015年3月正式上市,并将推出升级版的瑞风S5和入门级SUV车型S2等新车型。
|
|
|
6.车企扎堆开发新车型 SUV/MPV成竞争目标 |
|
随着2015年“春季攻势”的逐步到来,众车企在新车型的开发方面明显发力,其中SUV和MPV成为不少整车企业竞逐的目标。业内分析认为,随着中国汽车产品消费结构的变化,多功能汽车市场或将迎来激战。
以江铃汽车为例,公司2月12日公告称,拟投资生产N330SUV和J20重卡2款新车型。前者为自主开发的一款SUV产品,项目总投资12.12亿元;后者则是公司新开发和引进的重型卡车产品,项目前期费用11.73亿元。
沿着做强做大商用车、做精做优乘用车的发展思路,江淮汽车加码优势领域的战略也在逐步铺开。公司12日公告,拟以自有资金投资MPV新车型瑞风M4、SUV新品瑞风S7和新一代重卡N221,上述3个项目合计固定资产投资约为4.4亿元。
还有部分整车企业投建新车型的路径选择了与国际龙头企业的合作。中国证券报记者从北京汽车获悉,公司将与MBtech成立合资公司,双方将通过在汽车产品的开发能力及技术方面的合作,开发新车型产品及进行核心零部件研发。
随着新车型的陆续投放,加之既有产品的市场份额稳步提升,不少业绩稳健型车企都上调了2015年的汽车销量目标。以长城汽车为例,公司一直是以SUV 见长,除了H2、H1、H9这三款新车型继续上量外,今明两年coupe C以及H7、H8也将陆续推出,进一步丰富产品线。公开资料显示,长城汽车2015年目标销量为85万辆,同比增长16%。
|
|
|
7.2015年各车企销量目标出炉 |
|
近日,各车企2015年销售计划纷纷出炉,为新一年目标开始努力。面对着复杂多变的羊年市场,一些车企低调制订销量目标;另一些车企则宣布了高于行业增幅的计划。
“自主”愈挫愈勇
从目前公布的各自主车企2015年的销量目标来看,对自身的销量增长预期普遍高于合资车企。奇瑞国内市场的目标为40万辆以上,比2014年35万的实际销量增长14.29%;长城目标85万辆,比2014年73.08万辆的实际销量增长16%;吉利目标定在45万辆,比去年41万辆实际销量增长9.8%;广汽传祺2015年目标为16万辆,相比2014年的11.68万辆,同比增长36.99%;众泰2015年目标20万辆,2014年众泰全年销量16.6万辆,较2014年增长20.48%;而江淮更是将目标定在30万辆,目标增幅高达53.29%;东风柳汽也较为大胆,2015年销量目标锁定35万辆,目标增幅激增52.2%%。
今年如此普遍的高目标增幅,在历年的自主品牌目标销量中并不鲜见。不过,从近几年的实际销量来看,成绩并不见理想。如何在今年实现逆势增长,显然是一大考验。
“坐着赚钱”的时代已经过去,面对纷繁复杂、竞争异常激烈的市场,自主车企中也不乏稳健者。上汽乘用车今年目标24万辆,相比去年24万辆的目标下降9.23%;上汽通用五菱目标190万辆,增长仅5.2%,而2014年同比增长为12.83%;而先前欲在2015年实现产销中国第一目标的比亚迪,却迟迟没有透露2015年目标。显然,之前“激进”造成的苦果,使其更加谨慎。
“合资”谨慎前行
相比自主车企的预期高增长,合资车企普遍趋于保守。去年夺得乘用车销量桂冠的一汽-大众,今年稳步前进。产销定位在185万辆。相对去年178.09万辆,目标偏保守、仅增长3.88%;上海大众的目标是希望超过190万辆,并力争达到200万辆的销量,增幅约为10.1%;上海通用今年目标190万辆,同比增长7.9%;东风悦达起亚也将目标瞄准74万辆,增幅16%;而神龙汽车在2014年同比增幅25%的基础上,2015年的目标增长率也低调地定在13.6%,目标为80万辆,其中东风雪铁龙35万辆,东风标致45万辆;一汽马自达今年目标11.6万辆,去年10.25万辆,同比增长13.2%。
另外,从部分汽车企业公布的2015年销量目标来看,与上年相比,腰斩的也不在少数。包括丰田汽车、神龙汽车等汽车企业2015年的目标增长率仅为2014年增幅的一半。数据显示,北京现代在2014年完成了112万辆的销量,同比增长8.6%,2015年销量目标为116万辆,目标增长率为3.5%;丰田汽车2014年销量103万辆,同比增长12.5%,2015年目标销量为110万辆,同比增长6.8%。而东风雪铁龙2015年的销量目标是35万辆。按照原先规划,2015年东风雪铁龙的销量目标是要突破40万辆。这也意味着,东风雪铁龙2015年的销量目标前后缩水5万辆。东风日产2015年销量目标是100万辆,比2014年的110万辆目标还降低了10万辆;华晨宝马今年目标增长15%,而去年实际销量增速为35%。 由于产能释放和新车型推出,长安铃木2015年目标21万辆,增幅27.27%;长安福特2015年目标100万辆,较2014年的80.16万辆,增幅25%;长安马自达2015目标15万辆,较去年的10.45万辆,增幅近50%。
由于产能释放和新车型推出,长安铃木2015年目标21万辆,增幅27.27%;长安福特2015年目标100万辆,较2014年的80.16万辆,增幅25%;长安马自达2015目标15万辆,较去年的10.45万辆,增幅近50%。
|
|
|
8.奔驰:保卫渠道 |
|
在外界看来,奔驰能在去年的经销商“起义“风暴中幸免,多少有点让人意外。事实上,厂商关系从在华战略的软肋逐步变为稳定因素,这也是北京梅赛德斯-奔驰销售服务有限公司(简称“奔驰销售公司“)成立两年来,最让中德双方有成就感的改变。
“对于我们来说,2014年最大的收获,并不是实现了近30%的增长,而是我们跟经销商伙伴建立了坚实的互信基础。“北京梅赛德斯-奔驰销售服务有限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倪恺称。
从强大的产品攻势,到不断扩张的经销商网络和培训机制,再到通过6个月内连续3次售后环节降价所印证的对客户的坚定承诺,在倪恺看来,这是奔驰与经销商双方共建对话机制、共同应对市场变化的成功表现,虽然其中的磨合确实并不轻松。
“在过去的这么多年中,我们从来没有把厂商和经销商之间的关系想得如此透彻“。北京梅赛德斯-奔驰销售服务有限公司高级执行副总裁李宏鹏称,“2014年对于每一个汽车厂商来说都值得深思,因为车最终不是厂家卖的,最终所有的销售都是通过经销商来实现的。“
正是这种“领悟“,让奔驰与经销商从对立走向了对话,让奔驰在中国汽车厂家与经销商的深层矛盾集中爆发的2014年,不仅保住了自己从生产到销售环节的稳定,也保住了2015年冲刺30万辆的底气。
建立对话机制
作为业界共知的事实,奔驰在两年前与经销商的关系并不融洽,而在更长的过去,与经销商的僵持和博弈更是导致奔驰在华错失市场时机的主要原因之一。这让临危受命的倪恺上任两年来压力重重。在任何市场,与经销商维持和谐关系都是保证产品销量的基本前提。
但是在2015年1月的最后一个周末,坐在媒体对面的倪恺表情轻松,他甚至看着窗外暖洋洋的冬日阳光开玩笑说,这么好的天气大家坐在一起谈工作,感觉像是已经放假了却还要在家中写作业一样。
倪恺的自信不仅来自2014年奔驰在华近30%的增幅——在去年多变的中国车市环境下,这是三大德系豪车中最快的增速,这份自信更来自奔驰在2014年与经销商建立了充分、顺畅的沟通和互信的关系。
“实现同比30%增长,并不是无休止地冲销量,而是与经销商一起洽谈,一起制定的这个目标。“倪恺称。在过去的一年中,他在不同的场合反复表达奔驰的立场:“我们的目的是在不牺牲任何经销商利益的情况下推动销量的增长,我们绝对不愿意以高库存的代价实现销量增长“。
2014年底,来自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的数据显示,中国汽车经销商的库存达到1000亿,亏损面积持续扩大。
坐在倪恺旁边的是他工作中的“左膀右臂“——北京梅赛德斯-奔驰销售服务有限公司高级执行副总裁李宏鹏和销售与市场营销执行副总裁段建军。无论在经销商商务政策还是产品营销方案上,奔驰管理层在2014年做的最多的就是和经销商的及时沟通。
就在三位高层面对媒体的两周前,奔驰宣布推出双“新“举措:从2015年1月1日起,奔驰在华所有经销商网点实行全新零配件厂家建议零售价,优惠幅度达5%-25%。调价后,奔驰E级车电子喇叭的降价幅度达到8%,而C级车减震器的降价幅度高达25%。
这是继去年7月降低维修保养价格、8月下调部分维修配件价格后,奔驰在半年内的第三次售后降价。“提升客户满意度和客户体验,是我们2015年的核心发展策略“,倪恺称,“通过两个阶段的零部件价格下调,我们希望让客户充分享受到优质的客户体验,体会到我们的诚意。“
但现实是,在卖车赚的钱越来越少的情况下,售后环节的利润是大部分奔驰经销商的主要盈利来源。
“我们花了整整两天的时间和经销商进行了两轮沟通,“李宏鹏回忆说,第一轮是与经销商联会售后服务团队以及经销商管理层进行沟通;第二轮跟15家经销商战略投资者沟通。奔驰销售公司的所有管理层都参加了这两次沟通会。
奔驰销售公司的售后团队把利害关系摆在了经销商代表面前:是想通过短期内不降低营业额保障利润,还是从长远来说失去更多用户对这个品牌的忠诚度?
“这两个层次的沟通,当时争论点非常多。“李宏鹏坦言,“最后达成共识是非常不容易的。“
这种沟通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内并不是偶然为之。作为主管经销商网络发展及培训的一把手,李宏鹏认为,奔驰和经销商关系的改善正是缘于这种对话机制的建立。
2013年3月奔驰销售服务公司的成立开启了对话的可能性,“新公司从根本上解决了以往经销商听到来自厂家的两个声音、在意识里有来自两个渠道的产品、甚至于是在进口车与国产车两个渠道里一同工作的思想状态“。李宏鹏称,新公司让经销商得到了非常清晰的来自同一个奔驰品牌的信息。
沟通平台的另一端是“奔驰经销商联会“,同样在2013年,奔驰经销商自发在汽车流通协会旗下建立联会。在经销商联会下设有市场分会、网络分会、售后分会,各分会代表分别与对应板块的奔驰销售公司业务负责人直接沟通。
“2014年无论我们制定的目标、政策还是执行措施,都是跟奔驰经销商联会充分探讨过,并达成共识的。“
2014年底,在豪车品牌纷纷向经销商发放返利大红包以平息经销商怨气的时候,李宏鹏表示,这都是在计划内的,是为了感谢经销商在2014年不平稳的车市环境下为奔驰带来稳定的增速。
强化伙伴关系
在李宏鹏总结的与经销商关系融洽的原因中,还有一个重要环节,那就是与战略投资者沟通渠道的进一步加强。
“奔驰和别的品牌不一样,在众多经销商伙伴中,我们有战略投资人“李宏鹏介绍说,目前奔驰旗下共有15家战略经销商,无论专营奔驰的利星行和仁孚,还是同时经营其他品牌的中升、庞大等,都是实力强大的经销商集团。他们对网络的覆盖能力达到70%,销量超过70%。
值得玩味的是,业界从去年豪车经销商逼宫事件中总结出的经验是,不要将某一地区的销售网络过于集中在几家经销商集团手中,奔驰更被认为是这方面最早的前车之鉴。
但“吃一堑长一智“的奔驰并没有摈弃与大经销商集团合作的路线,而是成立了“奔驰战略经销商俱乐部“,与他们共同探讨关于网络发展的战略。在李宏鹏看来,通过俱乐部进行的情感沟通,也是让战略投资者愿意和奔驰共度时艰的重要原因。
“如何平衡经销商集团在经销网络中的作用,是我们2013年吸取的教训,使得我们在2014年做的更加到位。“李宏鹏称,大的经销商集团对某一区域进行集中布网能够有效避免网点竞争的无序,同时,无论从经验、信心、资金实力等方面都对奔驰品牌有非常好的忠诚度和信任。特别是在对空白市场的提前投资覆盖和培养上有优势。
2014年,奔驰新增106个经销商网点,使奔驰在中国的网点数量达到447家,覆盖超过200个城市。而从2015年开始,奔驰的渠道覆盖将更多下探至三线和三线以下城市,更多的卫星店和多元化的销售及服务网点将全面铺开,这些都需要战略投资者的共识。
这些战略投资者也将成为奔驰未来五年网络规划的主力。为了达成奔驰在2020年重返全球豪车销量冠军的目标,奔驰已经完成了2016-2020年的未来五年在华网络战略的发展分析,而这五年恰恰是对奔驰品牌发展而言至关重要的五年。
同时,新产品的投放计划将帮助奔驰的网络保持良好的持续盈利性,段建军介绍,2015年奔驰在华将推出超过15款新车型,包括刚刚推出的梅赛德斯-迈巴赫S 600和S 400 4MATIC车型、和即将上市的国产GLA SUV、以及全新一代smart等。
让战略经销商伙伴安心并不意味着一味的妥协和返利,而是保持他们的盈利性。
“经销商伙伴为了奔驰品牌投入了非常大的资金、人力,我们希望他们能够得到非常好的回报。“倪恺强调。奔驰在华网络上的最终目标是“打造可持续发展的、有较强盈利能力的、有很高品牌忠诚度的、高效的经销商网络体系“。简言之,效率而非数量,将成为未来奔驰渠道建设最重要的评估标准。
|
|
|
每日新闻摘要 |
|
1.日前,长城汽车公布了2014年业绩快报,在这外界认为艰辛无比的一年中,长城汽车仍实现了625.99亿元收入,同比增10.23%,净利润80.51亿元,同比下降2.20%,利润总额96.50亿元。 |
|
2.得益于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出色表现,在过去的一年里,戴姆勒集团销量实现了显著增长,总量超过250万辆,同比增长8%。 |
|
3.国家信息中心曾发布过一组数据,从2007年到2011年,汽车企业传统四大区域市场的份额变化明显,其中东部的市场份额已由60.0%下降到52.2%,而西部则由18.0%上升到21.9%。 |
|
4.2014年中资、外资厂家纷纷进入新一轮能力建设投入,近两年主要企业快马加鞭已经建成3500万辆的产能规模,即便5年内中国市场能够冲顶4000万辆新车销量规模,产能过剩几乎已成定局。 |
|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