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分会
今天是:    
快讯2941-5月11日
发布时间:2015-05-11 17:59:56    浏览量:1969次    

新闻标题

 
行业信息 产品信息
1. 汽新能源:技术升级与市场创新走向前台 5. 售5.98-8.04万元 新款力帆720正式上市
2. 北汽密会铃木 昌河铃木或导入新车迎转机 6. 输出122马力 曝北京奔驰GLA 180实车照
3. 祭出“历史营销牌” 斯柯达潜行品牌“独立之役” 7. 售14.69万元 上海大众新款POLO GTI上市
4. 互联网拼车烧钱战一触即发 多家企业获巨额融资 8. 6月上市 欧力威X6预售价6.19-6.89万元

新闻详情

 
1.上汽新能源:技术升级与市场创新走向前台15-05-11 来源:中国经营报    作者:李戈
http://auto.gasgoo.com/News/2015/05/1108032932960335036909.shtml
      新能源补贴一降再降,相关车企却处之泰然。

      日前,北汽新能源已明确发声:“我们不可能永远让国家补贴下去,依靠自身努力才是硬道理。” 与之同伍的还有比亚迪汽车和上汽乘用车公司,二者也均表示对补贴“退坡”并无焦虑。其中,上汽乘用车方面也表示,将寄望借由产品定位、技术升级与市场创 新,实现新能源车销售占比15%~20%的目标。

      《通知》发出后,多数新能源汽车企业反应较为平静,补贴“退坡”,企业将面临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脱掉“拐杖”独立行走,新能源车企面临着更大的考验,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与政策支持逐步减弱的状态下,这一愿景能否实现?

      谋局“插混”

      “根据中国市场的政策、消费习惯和上汽本身的技术储备,我们把宝押在了PLUG-IN(插电式混合动力)上。”上汽技术中心副主任朱军表示。

      从2013年11月推出荣威550PLUG-IN开始,上汽乘用车就把在新能源领域的工作重心放在了插电式混合动力上,并在系统驱动效率等领域上大做文章。目前,其EDU(智能电驱变速箱)与丰田汽车和通用汽车技术先进水平已基本持平。

      截至2014年末,荣威550PLUG-IN销量已逾2000辆且一直呈现供不应求状态,朱军坦言;“市场如此叫座,我们自己都没想到。”据其透露,6月之后,该车产能将实现翻倍增长,并有望达到月产能1000辆目标。

      借由技术升级,上汽已成为第一个率先承诺“2020年百公里油耗达到5升以内”的车企。

      而对于终端消费者来说,目前可供选择的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不在少数,且不断有新的竞品加入。其主要竞争对手将锁定在合资品牌车型上,如何在技术升级的同时做好品牌营销,将成为上汽乘用车面对的主要问题。

      开展分时租赁

      作为国内起步较早的新能源制造企业,上汽乘用车押宝PLUG-IN之时,并不意味着放弃纯电动汽车,事实上,上汽乘用车正在采取插电式混合动力、纯电动、燃料电池汽车“三条路并行”的战略,助力其实现长期发展目标。

      若想同时走好“三条路”,就要在产品研发的同时做好营销与渠道。2015年初,上汽乘用车与赛特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签订1000辆新能源汽车采购、合作开 展分时租赁业务等协议。所谓分时租赁模式,即将电动车的拥有权与使用权分开,用户以较低的价格以小时计算随用随取车,并可实现异地还车。上汽此举不仅在短 时间内实现了大宗订单成交,还在很大程度上增加车型曝光率,同时在新能源车起步阶段,以这种模式降低了消费者对新产品使用上的担忧,充分体验之后再决定购 买,甚至就这以“以租代买”的方式成为其代步的有利补充。分时租赁的创新形式也为上汽的品牌营销起到了不小的助力。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成 员科技部电动汽车重大项目监理专家组组长王秉刚认为:“近两年,我国的新能源推广工作已取得显著成绩。最新发展方向即为社会资本开始进入,分时租赁的商业 模式开始导入。”WINGS(伟恩咨询)总经理、资深咨询师何易亦称:“这种创新商业模式将为新能源车推广带来更好的效果。”

      【简评】 分时租赁业务上的摸索,正是上汽在新能源汽车商业模式上的一次创新.    

 

2.北汽密会铃木 昌河铃木或导入新车迎转机 15-05-11 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刘烨 黄春棉
http://auto.gasgoo.com/News/2015/05/11081115111560335043406.shtml
      中国经济网独家获悉:今年上海车展期间,北汽集团就昌河铃木未来发展在京与铃木密谈一周之久,昌河与铃木两个长期闹别扭的小伙伴似乎正迎来一丝转机,据称将有一款铃木新车型导入合资公司……

      今年上海车展,昌河汽车与“东家”北汽集团联合参展,铃木的LOGO也与北汽的其他合作伙伴——现代、奔驰,一同被印于展台中的品牌墙上。

      虽然位列北汽旗下三大合资公司之一,但与北现、北奔星光闪耀的明星阵容相比,只有“老兵”北斗星一款合资车型参展的昌河铃木则显的寒酸许多。

      对此,有接近昌河铃木人士对中国经济网记者表示,昌河铃木已多年未能引入全新国产车型,中日股东昌河与铃木早已貌合神离,甚至铃木与昌河已“既成事实”地分家。“昌河铃木内日方技术管理人员已全面撤离,当前只剩下一个日方专家维持基本需求。”

      其实早在昌河联姻北汽之初,就曾有昌河内部人士断言,此次重组前景不仅要看北汽是否履行承诺,大力扶持昌河,同时能否理顺昌河与铃木之间尴尬的合作关系也是关键。时年北汽也曾表态,重组后将积极促进铃木引入全新车型,深化两方合作。

      然而一年半过去,昌河铃木合资层面仍未见起色,尤其是对比过去两年已分别引入城市型SUV锋驭和三厢轿车启悦两款全新车型的长安铃木,全无任何新车引入规划的昌河铃木尴尬尽显。

      中国经济网近日获悉,昌河与铃木两个长期闹别扭的“小伙伴”有望迎来一丝转机。据了解,今年上海车展期间,北 汽集团就昌河铃木问题在京与铃木密谈一周之久,虽然双方仍未就昌河铃木未来发展达成战略一致,铃木仅表示希望继续以贸易合作的方式供给零配件,但经过北汽 方面斡旋,最终铃木也原则性同意近期会为昌河铃木导入一款全新车型。

      “铃木本身并不具备大众、丰田雄厚的产品储备实力,其现有产品线并不足以同时支撑两家合资伙伴生存。‘吃不饱’的尴尬,也进一步导致铃木陷入与合作伙伴的矛盾纠葛中。”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罗磊表示,北汽欲重新整合昌河与铃木的合作绝非易事,此间关系错综 复杂,甚至于还要看铃木在华另一家合作伙伴长安汽车的态度。

      一直以来,有关铃木不满昌河汽车内部错综复杂的管理体系及昌河铃木长年不见起色的经营业绩,而欲彻底分家的传闻始终不断。2012年昌河尚归属长安集团时,曾有长安人士表示由于昌河铃木多年亏损,日本铃木公司早在兵装集团和中航工业重组汽车业务之前,就曾提议退 出昌河铃木,并已在昌河铃木的运营管理上实质性退出。而在昌河并入长安板块后,铃木也继续向长安方面表达了退出昌河铃木的强烈意愿。

      铃木随后否认此说法,表示并未想与昌河分家,但其有关负责人却也指出,如果合资企业长期经营不善,确实会对铃木在华整体战略造成较大影响

      “当前国家力主用市场手段解决市场问题,国内车市也正渐渐由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如果不集中优势力量,就有 可能被市场淘汰。铃木欲集中力量发展长安铃木也实可理解。”在罗磊看来,如果北汽不能实质改善两方关系,昌河铃木未来不排除有彻底分家的可能,业内并不乏先例,如早些年广州标致、南京菲亚特,皆是因为效益不佳而一拍两散。

      记者也走访了昌河铃木在北京地区的4S店,店内异常冷清,罕有消费者入店看车。有工作人员表示昌河铃木已多年 没有新车,铃木导入的四款车型中,派喜、浪迪已近乎停产,店内当前仅依靠北斗星、利亚纳两款合资车型和悬挂自主LOGO的北斗星X5、利亚纳A6维持,单 月销量仅约为30辆,生存堪忧。

      “福瑞达M50是昌河去年推出的全新车型,但由于它环保排放属国4标准,而北京已实行国5排放标准,因此不能 在京销售。但这是一个积极信号,我们目前都很期待北汽方面提供的新车型,尤其是SUV,但希望可以上市国5版本以供在京销售。”由于昌河自主与合资品牌共 网销售,更有4S店工作人员表示已对铃木不再抱有希望,而转为寄望北汽。

      据悉,与长安对昌河的“不管不顾”相反,北汽则一直力顶昌河,尤其是在产品层面,践守当初的承诺。去年上市的昌河福瑞达M50正是源自北汽威旺M20平台,今明两年,北汽还将驰援昌河两款SUV和一款A级轿车。

      “强扭的瓜不甜,昌河未必非要拉着铃木不放。”在罗磊看来,无论产品力还是品牌力,铃木在华竞争力本就不高,随着北汽逐步导入全新车型,昌河内部恐将注意力转于此,结果很可能继续昌河铃木的边缘化。

      反观得到了铃木注入全新车型的长安铃木,当前发展也存有诸多问题,产能不足的矛盾最为凸显。长安汽车最新款奔奔已交由长安铃木代工生产,预计年产4万辆,对此业内也有分析人士指出,如果长安铃木业绩不能实现快速增长,未来并非没有彻底沦为长安汽车代工厂的可能。

      【简评】如果一日不能彻底解决与中方合作伙伴间的矛盾纠葛,铃木在华将难有起色,恐怕会在“边缘化”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3.祭出“历史营销牌” 斯柯达潜行品牌“独立之役”15-05-11 来源:中国经营报    作者:李戈
http://auto.gasgoo.com/News/2015/05/1108004904960335034778.shtml
      为纪念120年车辆制造历史,斯柯达汽车的“7座城堡老爷车拉力赛”在姆拉达·博莱斯拉夫举行。来自斯柯达汽车的6辆老爷车与来自其他汽车品牌的57位 “老伙伴”展开了角逐。斯柯达Felicia,斯柯达1000MBRally,斯柯达645,斯柯达1101“Tudor”以及斯柯达 440“Spartak”车型,都参与了此次赛事。

      “对于一个拥有120年历史的品牌来说,全球消费者尤其是中国消费者,对我们的认知还不够,我们还应在品牌力上多下功夫。”斯柯达汽车内部人士表示,此次的老爷车赛事便是斯柯达在品牌营销上的一次新的尝试,其希望借此机会,能够加深消费者对斯柯达造车历史的了解。

      虽然在刚刚过去的2014年,斯柯达比原计划提前4年突破全球“百万销量”大关,而中国作为其最大单一市场也以28万辆、24%的同比销量领跑全球市场。但 从绝对数字和品牌熟知度来看,斯柯达品牌尚属中国市场中的“新秀”。此前,斯柯达已连续多年发出“品牌独立”的呼声,但由于种种原因效果甚微。因此,找到 一个全新的、卓有成效的营销方式,对斯柯达今后在华品牌独立发展,显得至关重要。

      “另辟蹊径”的营销

      在4月底的“7座城堡老爷车拉力赛”中,斯柯达的6辆老爷车状态良好,即便是产自1930年、拥有85岁“高龄”的645车型,也在拉力赛中保持良好车况并顺利完成比赛。

      “本次拉力赛更像是对历史的一次致敬,能够完成比赛的老爷车都是大家心目中的英雄。”驾驶“Tudor”的车手比尼亚克表示,“斯柯达老爷车的表现让车手们十分感动,这些生产于上个世纪初期或中期的车型,至今仍保持着良好的操控体验。”

      实际上,借由本次赛事,斯柯达希望传达的信息正在于此——从汽车工业发展初期,斯柯达就开始了对于品质和操控感受的追求,不论历史如何变迁,其对汽车制造的执着与努力都从未停止。

      然而对于斯柯达品牌的这些过往,中国消费者并不熟悉,而借助参与本次拉力赛,并在中国市场加强宣传,便是斯柯达宣传悠久历史的一次品牌营销活动。因为在斯柯 达方面看来,中国市场对其发展至关重要,企业希望通过对斯柯达历史文化的宣传,让中国消费者对斯柯达品牌有更加深刻的了解。

      其实从去年开始,斯柯达的这张营销“历史牌”就已祭出——斯柯达Laurin&Klement300、PopularMonteCarlo和Felicia双座敞篷版先后在不同的活动中与中国公众见面。

      “我们目前在中国市场面临的最大瓶颈就是品牌认知度问题,目前,中国消费者对我们的熟悉程度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通过本次活动,我们希望能有更多的人了解斯柯达,了解这个品牌在120年的时间里在汽车制造领域做出的不懈努力。”斯柯达(中国)相关负责人表示。

      的确,在进入中国近9年之间,斯柯达在品牌营销上一直处于某种“缺失”状态,其以往的宣传更加偏重于现有产品和技术,在与消费者建立情感联结上存在一定的弱 势。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斯柯达正在通过老爷车拉力赛等方式重塑在中国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以期稳固品牌忠诚度,并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对这个品牌进行关注。

      静候“逆袭”

      其实自斯柯达(中国)成立以来,其身份就备受争议,品牌地位在中国一直有些“尴尬”,部分消费者对这个品牌知之甚少,甚至有不少斯柯达的车主将其看作上海大众的“新晋”品牌。

      2007 年以来,从相对增长来看,中国市场确实成为了斯柯达的“诺亚方舟”(中国自2010年开始成为斯柯达汽车全球最大的单一市场),但从绝对数字上看,对一个 已有百余年历史的汽车品牌来说,140万辆的在华保有量显然还不够。这背后的原因自然是多重的,其中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一直不能突破的品牌“独立”问题。

      汽车业知名评论员张志勇表示:“既然品牌一时无法独立,斯柯达就应该利用好大众提供的土壤,做好各个产品的市场计划,以期在无法改变现状的情况下谋求销量最大化、品牌最优化目标。只有在终端销量和品牌力上有所突破,独立的最佳时机才会真正来临。”

      目前,斯柯达似乎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于是转而在产品布局和营销策略上展开脚踏实地的工作。

      4月18日,斯柯达全新晶锐正式上市,就在两天后,NewSuperb车型也进行了亚洲首发。据悉,这款全新车型已于去年广州国际车展上亮相,彼时这款车 的代号仍为“VisionC”。该车型不仅在外观设计上有更多颠覆,而且在动力及配置方面,也采用了EA211系列1.4TSI发动机和新一代EA888 系列的1.8TSI、2.0TSI发动机,并匹配DSG双离合变速箱。另外在油耗方面,NewSuperb也比现款车型提升30%的燃油经济性。该款车 型将于年内在华国产并上市。“虽然具体细节尚不能透露,但我们承诺会给中国消费者带来一个大惊喜。”斯柯达相关人士称。

      显然,新产品的投 放辅以历史文化宣传,并开始全新的“自我定位”,是斯柯达正在深耕的最新路线。而一切努力的背后,是斯柯达对未来在华发展的无限期许,其寄望在未来几年实 现在华突破50万辆、在全球市场突破150万辆的销量目标。不过,受累于在上海大众话语权不足的原因,斯柯达的“向上之路”的确步履维艰,但也正是这种窘 困的局面,让其在中国的发展道路上拥有了更清醒的头脑。

      【简评】未来之路仍然坎坷,斯柯达是否能在品牌营销重新定位后取得最终胜利,将决定着斯柯达在华发展瓶颈能否突破。

 

4.互联网拼车烧钱战一触即发 多家企业获巨额融资15-05-11 来源:新金融观察    作者:刘君
http://auto.gasgoo.com/News/2015/05/110757455745593.shtml
      主打上下班顺风车搭乘的拼车领域,成为“互联网+”吹到的又一个风口。从排名靠前的几家企业先后宣布完成数千万至1亿美元不等的巨额融资,到滴滴、快的两巨头合并后联手进军拼车市场,都显示着该领域当下的热度。一切就绪后,拼车领域的“烧钱”大战近在眼前。

      融资热潮

      “我们已经完成C轮融资,本轮融资由崇德投资领投,挚信资本、易车网、IDG等跟投,规模达到1亿美金,是当前拼车行业的最高融资。”嘀嗒拼车CEO宋中杰表示。他是在5月6日的记者沟通会上宣布这一消息的。

      嘀嗒拼车成立于2014年,这已是其成立一年多来完成的第3轮融资。此前,嘀嗒拼车分别获得由IDG领投的1000万美元A轮融资,由易车网领投的2000万美元B轮融资。宋中杰对新金融记者表示,前两轮融资的投资者均参与了第三轮融资的跟投,显示了投资者对其的信心。“在百度[微博]指数、App Store下载量、第三方监测等数据中,嘀嗒拼车都处于行业领先位置,线下覆盖13个城市,用户量超400万。”宋中杰表示。

      嘀嗒拼车并不是近期拼车领域唯一宣布完成融资的企业。天天用车4月10日宣布获得C轮融资,由百度领投,红杉资本跟投。天天用车方面表示,会将C轮融资用于组建团队、提升产品用户体验和城市推广,计划在年底推广到60个城市。同一天,另一家拼车企业51用车也宣布获得百度领投、红杉资本跟投的C轮融资,规模达到数千万美元。此前,51用车获得小米董事长雷军[微博]的天使投资,随后公司先后获得创新工场领投的A轮融资以及红杉资本领投的B轮融资。再加上此前已经先后宣布获得过融资的微微拼车、爱拼车、AA拼车等,拼车APP们通过融资已经储备了充足的弹药。

      根据创业邦研究中心数据,截至2015年3月31日,共有15家拼车应用企业获得融资,总计投入资本金额5亿元人民币左右。嘀嗒拼车、天天拼车和51用车3家企业4月份以来宣布的融资额,已经将这一数字上升到一个新的量级。

      巨头进场

      作为出行行业中的一个细分领域,拼车出行长期以来都是一些创业型公司的天下。对于巨头们来说,一是还没有充分看清其中的商业价值;二是对潜在的法规和安全风险存在疑虑。不过,当下已经有巨头盯上了这个市场。打车领域两大巨头滴滴和快的完成合并之后,将正式涉足拼车领域。一个名叫滴滴顺风车的板块近期出现在滴滴打车的App 里。

      据了解,目前滴滴的这个新板块还处于招募车主的阶段,等到6月1日正式上线之后就会提供在线拼车服务。仅滴滴打车在去年底就获得过7亿美元融资,和快的合并后,背后站着的是阿里和腾讯两大巨头,这样的资金实力,已经不是此前那些创业型公司所能比拟的。目前滴滴顺风车推出的补贴包括,对于注册的车主首先奖励 20 元,完成首单后奖励 100 元,成功推荐车主也能享受 10 元奖励,奖励的形式是出租车券。

      在互联网市场中,每当巨头进入一个新领域,首选战略就是依靠补贴等手段打价格战,通过烧钱加大市场份额。合并后的滴滴进入拼车市场,相信将在该领域掀起新一轮补贴大战。

      对于巨头进场带来的挑战,爱拼车联合创始人杨洋曾表示,滴滴作为巨头,切入拼车行业后,需要从匹配技术和产品特性等方面进行学习和适应,这至少能留给其他企业半年左右的反应时间。

      宋中杰则表示,滴滴这样的巨头进军拼车市场,将加速市场的培育,使更多人认可这个市场。“我们已经在这个市场开拓了1年多的时间,有了一定的品牌认知度,目前每天有15万单的订单量,对手想超越我们也不是易事。”宋中杰表示。

      群雄逐鹿

      滴滴和快的前两年在打车领域的烧钱大战还历历在目,这样的一幕很可能在方兴未艾的拼车领域再次上演。

      天天用车CEO翟光龙曾在一封公开信中表示:春节一过,就惊讶地发现,顺风车领域已然成为O2O方向上最热的细分领域之一,这个当时不被人看好的想法如今已成为一个接近10亿美金的大市场。

      目前在拼车领域主要包含三方面力量,一是以嘀嗒拼车、爱拼车、天天用车为首的创业企业;二是以uber为代表的外企巨头;三是滴滴这样从打车市场过来的巨头。三股力量的角力将最终决定行业的走势。

      【简评】经过本轮价格战,拼车市场的格局将逐步清晰,最终只会有少数几家拼车企业能存活下来。

 

5.售5.98-8.04万元 新款力帆720正式上市

6.输出122马力 曝北京奔驰GLA 180实车照

汽车之家

汽车之家

           上市时间: 日前            上市时间:年内投放市场
           销售价   :5.98-8.04万元            预售价   :——
           发动机   :1.5L、1.8L             发动机   :1.6T
           变速器   :5速手动、CVT            变速器   :7速双离合
           车身尺寸:4700/1765/1490mm            车身尺寸:——
 

7.售14.69万元 上海大众新款POLO GTI上市

8.6月上市 欧力威X6预售价6.19-6.89万元

上海大众 POLO 2015款 1.4TSI GTI

长安汽车 欧力威 2015款 X6 1.4L 手动珠峰版

           上市时间:日前            上市时间:6月上市
           销售价   :14.69万元            销售价   :6.19万元、6.89万元
           发动机   :1.4TSI            发动机   :1.4L
           变速器   :7速双离合            变速器   :手动、5速AMT
           车身尺寸:3970/1682/1462mm            车身尺寸:4035/1735/1720mm
 

每日新闻摘要
 
1.据乘联会统计:4月,全国广义乘用车累计销量为1,610,038辆,同比增长6.2%。其中,轿车销量913,102辆,同比下降6.6%;SUV销量438,804辆,同比增长56.3%;MPV销量161,687辆,同比增长19.6%……
 
2.据乘联会统计:3月二手车交易52.72万辆,环比增44.11%。其中基本型乘用车30.93万辆,环比增44.91%;客7.71万辆,环比降33.29%;载货车6.91万辆,环比增51.61%;越野车1.87万辆,环比增43.51%……
 
3.5月9日,第十三场中央和国家机关公车改革取消车辆专场拍卖会在亚运村汽车交易市场开拍。不足百人办理竞买手续,共89辆公车上拍,最终22辆流拍,成交率约76%。总起拍价202.2万元,总成交价303.35万元,溢价率50.02%。
 
4.工信部5月8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4月,我国新能源汽车生产9060辆,同比增长1.5倍。2015年1-4月,新能源汽车累计生产3.44万辆,同比增长近3倍。

 

 

为中国汽车厂家服务 为中国经济发展和汽车工业作贡献

 

 

上一篇:快讯2940-5月8日 下一篇:快讯2942-5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