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分会
今天是:    
快讯3121-2月15日
发布时间:2016-02-15 17:13:04    浏览量:1843次    
乘联会每日新闻

新闻标题

 
行业信息 产品信息
1. 高压态势不变 汽车业反垄断进入深水区 5. 延续美版设计 曝国产新款轩逸内饰谍照
2. 深V反转后 中国车市走向何方? 6. 3月将上市/1.4T动力 现代领动实车到店
3. 锂电池行业景气度持续高涨 警惕产能过剩 7. 预售16.6-22.8万元 科雷嘉3月18日上市
4. 车内空气质量明年强制达标 倒逼车企增投入 8. 第二季度正式发布 北汽威旺S50内饰曝光

新闻详情

 
1.高压态势不变 汽车业反垄断进入深水区16-02-15 来源:华夏时报    作者:金雪
http://www.chinatimes.cc/article/53583.html
      汽车反垄断在2015年快步走向了深水区。

      与沉甸甸的高额罚单堆积而成的2014年相比,2015年汽车业的反垄断大锤重重落下的同时,更注重汽车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的合规引导。

      在此之前的两年间,包括日本12家零部件企业,以及奔驰、宝马、奥迪、大众、东风日产等整车制造商在内,汽车业因垄断行为被处罚的罚金总额已累计高达20.47亿元。而事实上,在这其中,仅有两张罚单共计5亿元来自2015年。

      2015年4月23日,由于奔驰公司的垄断行为对旗下经销商控制价格等纵向垄断行为,以及奔驰江苏地区经销商在售后市场上实施价格同盟,统一工时费标准等横向垄断行为,江苏省物价局对奔驰汽车实施处罚4.2869亿元。其中,对奔驰公司罚款3.5亿元,对部分经销商罚款786.9万元。

      9月10日,广东省发改委公布对东风日产汽车垄断案的行政处罚公告,对东风日产罚款1.233亿元,对广州地区17家东风日产经销商罚款1912万元。

      罚单数量减少了,但与2014年相比,反垄断执法部门对奔驰和东风日产两家公司处罚力度并不轻。其中奔驰是反垄断处罚实施以来处罚金额最高的汽车品牌;而对东风日产部分经销商的处罚比例也达到上一年度相关市场销售额的2%—4%,高于此前对奥迪旗下经销商的处罚比例。

      当然,这是基于具体案件的垄断行为违法程度的裁量。但几乎成为共性的是,在反垄断执法部门对汽车业的执法过程中发现,诸多汽车企业对垄断行为“红线”的界定并不清晰。

      “由于缺少反垄断指南,汽车企业和经销商搞不清楚自己的行为是否违反《反垄断法》,因为没有细则指导,专家的意见也不一致。”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汽车产业政策研究室主任黄永和坦承。

      “实话说,到后来我们甚至都有些困惑,到底下多大力气管理经销商是不违规的,怎样管理经销商算是合乎反垄断法相关规定的。”一汽-大众奥迪表达了困惑。

      一位宝马汽车相关负责人则提出了具体的疑虑。“比如整车价格控制,如果经销商自愿接受指导价形式,那这样的指导价是否存有合理性?再譬如,一款新车型刚上市时,可能会有经销商对新车型加价销售,这时如果厂商出于保护消费者的利益,做出限制最高价是否也存有合理性?”

      而很大程度上,这样的不解与困惑正是由于现行《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很大程度上强化了汽车生产企业对经销商的管制力度。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苏华看来,此前反垄断领域的相关法规仍有进一步优化的余地。“《反垄断法》垄断协议的豁免规定是具有高度弹性和原则性的,并且主要针对横向协议。而在纵向协议方面,尽管此前工商总局和发改委反垄断局颁布了有关垄断协议的法规,但上述规定只是简单重复了《反垄断法》第14条的规定,并没有对纵向协议规则作出任何细化。”

      既有法律体系不够完善,加之作为大宗商品以及行业整体存在的特殊性,在汽车业反垄断进行过程中,也更令执法部门感到步履艰难。

      基于此,2015年6月12日,国家发改委反垄断局正式宣布《汽车行业反垄断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启动草案制定工作。几乎同时,《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的修订和完善工作也在进行。历经多轮调研和征求意见后,1月7日,《指南》征求意见稿发布。

      从包括奔驰、宝马、奥迪等诸多整车企业以及零配件供应商和经销商的反馈来看,征求意见稿将此前诸多模糊地带梳理清晰。诸如汽车企业最关心的“价格限制”问题,整车制造商究竟可不可以规定经销商售出的汽车和配件价格?《指南》中给出的答案是:并非不可。在反垄断执法部门看来,汽车供应商对授权经销商和维修商的产品、配件和服务设置建议价、指导价或最高价,在能够产生诸如避免经销商双重加价行为等积极或中性的效果时,这种限价行为并不被《反垄断法》禁止。

      可以预测的是,有望在2016年5月正式提交国务院反垄断协会讨论的《指南》正式出台后,整个汽车行业反垄断“红线”将更加清晰。

      【简评】 历经2014年和2015年持续两年的风暴过后,汽车业反垄断更将成为一种新的常态。   
 

2.深V反转后 中国车市走向何方? 16-02-15 来源:华夏时报    作者:刘珊珊
http://www.chinatimes.cc/article/53584.html
      对于中国汽车市场来说,2015年值得铭记。告别昔日的高速增长,这一年,中国汽车产销走出“深V曲线”,微增长的时代正式到来。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汽车产销2450.33万辆和2459.76万辆,同比增长3.25%和4.68%,增速比2014年同期减缓4.01%和2.18%。而2015年同比4.68%的增速也创下了2012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不容回避的是,宏观经济下行、城市限购等因素已经成为去年制约汽车行业发展的主要原因。不过,去年9月,1.6L及以下排量乘用车购置税减半政策几乎成为全年最为有效的强心针,第四季度汽车产销数据明显回升,全年销量走势得以反转。随着2016年的到来,深度影响着车市行情的宏观经济因素仍未好转,但依旧有政策利好刺激着市场。经历了深V反转后,中国车市将在新的一年描绘出怎样的运行轨迹?

      微增“宿命”

      在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秘书长肖政三看来,微增长几乎是车市2015年无法避免的宿命。而宏观经济下行、股市动荡以及地方性限购限迁政策正是构成车市微增长的主要原因。

      “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导致了汽车市场信心不足。”肖政三表示,“汽车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与国家的宏观经济密切关联。”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的GDP增速为6.9%,这也是从1990年以来的最低值。不仅如此,2015年中国制造业的PMI指数仅有6个月略高于50%的荣枯线,生产同样也不景气。肖政三认为,中国汽车市场的低迷与大环境密切相关。

      这一年,中国股市跌宕起伏,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汽车市场的走势。肖政三认为,股市见好时不少人用原本打算买车的钱投资,而随后的股市骤然大跌,又让一部分人损失了买车的资金。

      不仅如此,从政策本身来看,一线城市限行限购的进一步蔓延也在影响着汽车市场。“这些大城市正是购买力极旺的市场,也是经销商、生产企业向往的市场,但限行限购把消费需求强行压住了。”肖政三说。

      在诸多因素的作用下,2015年中国车市低开低走,到年中几乎已跌至谷底。而经销商的库存状况早在2014年就开始发出警报。根据流通协会对经销商及社会库存的监测,从2014年10月到2015年底的15个月里,库存指数有14个月处于50%以上。“说明市场一直在收窄,对市场增长的信心不足。”肖政三表示,经销商库存高企,融资成本、财务成本都增加,经销商财务状况非常不理想,甚至出现了亏损。“2015年仅有三成经销商盈利,四成盈亏保本,还有三成严重亏本。去年也出现了经销商换其他投资寻求机会的现象。”

      触底反转

      不过,2015年一路走低的市场终于从9月起触底反弹。

      9月下旬,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抛出政策红包:除了宣布各地不得对新能源汽车实行限行、限购,到2017年全国基本淘汰黄标车之外,从2015年10月1日到2016年12月31日,购买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将实施减半征收车辆购置税。

      经历了多半年惨淡市场的汽车企业,也纷纷开始借助政策打起营销牌。奇瑞、力帆等自主品牌在政策刚一实施便宣布将购置税减半升级为购置税全免。而几乎所有品牌的经销商在第四季度都将营销重点放在了1.6L及以下排量乘用车上。不同于前半年各大企业大打“救市”牌时市场冷淡的回应,这一次“救市”效果非常显著。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15年第四季度汽车销售752万辆,同比增长高达16%,高于2014年10个百分点。而从全年销量来看,1.6L及以下排量乘用车销量为1451万辆,同比增长10.1%,高于乘用车整体增长3.1个百分点。对汽车销量增长贡献度达到124.6%。

      政策与企业的双重合力为2015年第四季度销量的触底反弹起到重要作用,并为全年的销量拉升做出了贡献。2015年的车市成绩单,终于开始好看起来。

      喜忧参半

      在已经到来的2016年,刚性需求的持续释放、购置税减半政策及新能源汽车发展刺激等政策红利的持续释放将继续促进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但宏观经济下行的影响因素依旧存在,限行、限购等政策局限也日渐凸显,未来的发展之路可谓喜忧参半。

      按照中汽协预测,2016年中国汽车全年销量为2604万辆,总体增速约为6%。“由于我国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刚性需求,汽车消费还有相当大的增长空间,尽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趋缓,但汽车类消费占比在逐年提升,从2009年的9%提升到12%。随着‘供给侧改革’的实施,加上我国目前汽车的人均保有量较低,因此今后对汽车的消费还会继续增长。”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师建华表示。

      不仅如此,“我国还有西藏、云南、黑龙江等13个省市自治区千人保有量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随着地区经济和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未来汽车保有量还会有一定增长空间。”师建华预计,2016年三四线市场增长潜力将会进一步释放,促进汽车的消费需求。

      此外,购置税减半政策将持续到2016年底,会继续促进消费、提振市场;而新能源汽车政策将继续激发2016年市场需求,进而提升汽车整体市场。“国务院禁止对新能源汽车限购也会拉动限购城市的汽车销量。”师建华说,预计2016年新能源汽车会延续2015年高速增长的趋势。

      宏观经济层面,预计2016年GDP增速将不会超过2015年,目前增长动力的不振使宏观经济还存在下行压力,不利于汽车的消费。而我国很多城市实行的二手车限迁政策同样不利于汽车流通,二手车经营主体和税收等问题也限制了二手车产业的发展。限购(限牌)城市中,库存二手车在其交易周转期间没有临时牌照和临时产权等问题, 都影响了二手车的流通和销售,进而影响了新车消费。

      【简评】2016年中国汽车市场可谓喜忧参半,在越来越复杂的市场环境之下,汽车企业也需要拿出更多的经营智慧。

 

3.锂电池行业景气度持续高涨 警惕产能过剩16-02-15 来源:中国有色金属报  作者:李峒峒    
http://auto.gasgoo.com/News/2016/02/15074818481860354470254.shtml
      2015年,新能源汽车产量屡创新高,带动原料采购量猛增,2015年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量达34.04万辆,较上一年增长3.3 倍。但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2015年1-11月全国锂离子电池行业累计完成产量同比减少0.75%。供需紧张的市场关系造就了2015年产业加码和增产的季候风。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已有和建成未投产的产能已达到330亿瓦时,并且有进一步扩大产能的趋势,未来将释放的产能巨大。据中国有色金属 工业协会锂业分会统计,2016年下半年动力电池或将实现基本平衡,2017年即可能出现总体过剩。

      火爆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带动了实体经济的发展,其核心部件锂电池也吸引着资本市场的目光,2015年锂电行业的上市公司股价随之大幅上涨,这不仅受到证券行业的关注更引起了基金公司等资本市场的聚焦。行业的兴衰,资本无疑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015年以来,不管是外资企业还是内资企业在锂电投资领域频率和额度多呈现出了增长的态势。其中一些外资、基金、风投及非有色行业上市企业也注意到了中国锂电池产业的投资机会,并已经开始在一、二级市场上进行相关投资,包括购买股票、资产重组、产业并购、股权投资等。新近入行的如拓邦股份、众和股份、冠城大通、雅化集团、斯太尔等主营业务均不属于锂电行业的企 业,2015年也正式进军了锂电行业,攻城掠地而满怀激情地通过并购或设立子公司等多种形式涉足锂资源、锂电材料、锂电池等领域。

      资本盛宴,推动了投资者对锂电行业的关注度,可以预见的庞大市场前景吸引了各路资本进入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BMS、材料及设备等各个细分领域。 资本投入要效益的回报,锂电企业如何运用资本,如何实现全方位共赢,使之实现产业升级、适应市场需求才是立身之本。试想当资本得到回报离场时,企业依旧可以阔步向前,不受影响,或许这才是资本带给企业更大的收益。天下无不散之宴席,所以,企业应充分利用资本运作,服务好实体经济,打好时间差,为行业健康发展铺平道路。

      绿色发展是近几年国家强调的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如何做好这门功课是锂行业的当务之急。“跨界玩车”是2015年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新潮流,首当其冲的是互联网企业,2015年“BAT”等各大互联网公司先后发布“造车”计划,力求打造“互联网 智能汽车”概念;经验丰富占领高地的行业制造企业,多氟多、宁波杉杉、亿纬锂能、西部资源、中聚电池、江特电机、比克电池、厦门华锂等多元化企业进军新能 源汽车行业。随着跨界和产业链的延展,企业如何做好主业,在提升续航里程上同时提高安全系数,解决核心技术问题,风尚潮流过后实用性能更被消费者接受,不 造成产能浪费,才是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之道。

      同时,新能源汽车的大量投产,尾端产业——汽车旧电池回收产业这座宝藏逐渐显露。有机构分析,2015年动力锂电池累计报废量约为2万-4万吨,2020年将达到12万-17万吨。大量的报废电池何去何从,如何综合利用,将成为行业的痛点。对废旧新能源汽车电池进行有效回收、再生利用和妥善处置,不仅能切实提升电池利用效率、创造新的利润空间,避免了废旧电池污染土壤,更能促进行业循环经济发展,完成锂电行业的完整产业链,使得这个朝阳的绿色产业到达全生命周期的绿色。

      总之,随着高端数码锂电池和动力电池性能要求的不断提高,锂电池制造趋向“无人化、信息化、数字化”。在锂电池行业景气度持续高涨的形势下,产品低端、技术落后、盲目上马的锂电企业应时刻警惕,布局转型升级,提升科学技术、专利优势及对细分市场的把控能力作为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当众星捧锂纷纷踌躇满志之时,冷静思忖如何将资本持续转化为企业健康发展的源动力;当勇攀高峰才知高处不胜寒之时,锂要有真里子,毕竟表壮不如里壮,坚定不移走科技强国兴业之路,不要走从供不应求到产能严重过剩的老路。

      【简评】补贴政策激发了中国锂电池产业的投资热潮。

 

4.车内空气质量明年强制达标 倒逼车企增投入16-02-15 来源:北京日报   
http://auto.gasgoo.com/News/2016/02/14082026202660354422822.shtml
      “宝贝刚出生,买辆新车还是淘辆旧车?”很多新妈妈都有过这样的纠结。新车虽好,但从豪华品牌到经济车型,刺鼻的车内异味必须忍受至少半年才能渐渐消退。于是,淘辆二手车过渡,成为不少家庭的无奈选择。

      截至去年底,全国机动车保有量2.79亿辆,平均每百户有31辆私家车。然而,对于车主十分关注的乘用车内空气质量问题,强制性国标在多年呼吁后姗姗来迟。 根据环保部最新发布的《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强制标准征求意见稿,车内空气中的苯、甲苯、二甲苯和乙苯等有害物质都有了更为严苛的限量值,并给出了汽车厂家强制执行的时间表:2017年1月1日起,所有新定型销售车辆必须满足本标准要求;此前已经定型的车辆,自2018年7月1日起实施强制标准要 求。

      车内空气标准6年终升级

      小汽车越来越追求舒适性,里面的新材料也名目繁多,由于非金属材料和黏合剂被大量应用,易导致车内污染物积聚,危害人体健康。

      国家质检总局此前披露,汽车产品缺陷信息的投诉情况显示,除变速器、安全气囊、轮胎等质量问题之外,车内异味已经成为车主投诉最为集中的问题之一。尤其是在很多情况下,包括孕妇、病人和儿童等敏感个体都可能受到车内污染的影响。

      另一方面,车内空气污染物的成分较为复杂。有关机构进行的检测和研究情况表明,车内空气中存在的挥发性有机物达几百种之多,包括烃类、醛类、酮类物质等。北 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专家指出,车内空气污染的“祸根”一般是在车辆生产过程中“种”下的,在车辆制造出来之后再去治理效果极其有限,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此,汽车生产企业应对车内污染治理承担第一责任。

      正因为如此,环保部和国家质检总局2010年发布实施了《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考虑到汽车企业的承受能力,当时这份标准还属于推荐性标准,并不具有强制意义,引导优势车企自觉参照执行。但此后,包括奔驰、奥迪在内的多个乘用车品牌,频频被曝出车内空气污染严重的问题,关于车内空气质量标准升级为强制标准的呼声也连年高涨。

      终于,在最新发布的征求意见稿中,《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标准的地位发生了质变。“从推荐性指南修订为强制性的国家标准,这对汽车产业绿色发展和技术进步提出了挑战,也为车内环境污染净化治理行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国家室内车内环境及环保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主任宋广生分析。

      车内有害物质限值收紧

      车内污染物中,苯、甲苯、二甲苯、乙苯、苯乙烯、甲醛、乙醛、丙烯醛等八种物质对人体的危害较为严重,新标准对这些有害物质都给出了明确限值。特别是苯由原标准的0.11mg/m3加严为0.06mg/m3,甲苯由原标准的1.10mg/m3加严为1.00mg/m3,二甲苯和乙苯由原标准的1.50mg /m3加严为1.00mg/m3。

      记者注意到,新标准中,甲醛、苯乙烯、丙烯醛与原标准相同,同时乙醛的限值参考国际环境健康标准由0.05mg/m3调整为0.20mg/m3,“总体看强制性标准严于原来的推荐性标准,实施以后会更加有利于保护驾乘人员的身体健康。”宋广生说。

      新标准提出,汽车制造企业应保证批量生产车辆的内饰零部件与备案信息一致,否则将判定为环保一致性检查不合格。行业主管部门可以随机在生产线上抽取批量生产的汽车进行环保一致性检查,如果抽取的样车检测合格,则判定环保一致性检测合格。如果检测发现8项指标中任何一种污染物超标,都将判定为不合格。这也就意味着,新国标一旦落地,在执行环节会非常严格。

      由于新标准主要针对新车,但大批在用车的空气质量问题如何解决?宋广生说,除使用净化器等净化系统外,车主也可以采用碳吸附产品进行净化。不过,更多业内人士表示,在用车减轻车内空气污染的最有效手段还是勤开窗多通风。雾霾天气下,则开启车内空气循环系统,但空调滤芯需要定期更换。

      200元单车成本增加受质疑

      强制性国标是否会推高汽车生产制造成本?

      此前发布的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透露,标准实施主要为促进绿色环保材料的使用,预计单车成本增加不超过200元人民币。

      “200元有点太少了吧,还不到一个净化器的价格。”有业内人士担心,对于乘用车内空气质量来说,200元的成本增加有点无法实现,因为改善车内空气质量净化器只能起到辅助作用,主要还得看汽车生产工艺和材料,这部分的成本压力很大。

      几年前,有媒体对车内空气污染做过曝光,一些进口品牌国产化后为降低汽车降噪减震的成本采用了沥青阻尼片。如果将沥青阻尼片更换为环保材料的话,每辆车成本大约增加150元至200元。这也就意味着,仅仅一项阻尼片材料的更换,就几乎占到征求意见稿中提出的增加成本的全部。

      对于标准实施的时间,征求意见稿明确表示:自2017年1月1日起,所有新定型销售车辆必须满足本标准要求;对按本标准获得批准生产的乘用车,其生产一致性检查自批准之日起执行。

      【简评】随着消费者对自身健康的越发重视,购车将不仅仅关注动力、外观, 车内空气是否安全,是否采用环保内饰材料也将成为重要的选择因素。

 

5.延续美版设计 曝国产新款轩逸内饰谍照

6.3月将上市/1.4T动力 现代领动实车到店

汽车之家

北京现代 领动 2016款 基本型

           上市时间:2016年第一季度            上市时间:3月中下旬
           预售价   :——            预售价   :12万元起
           发动机   :1.6L、1.8L            发动机   :1.4T
,            变速器   :手动变速箱、CVT            变速器   :7速双离合
           车身尺寸:——            车身尺寸:——
 

7.预售16.6-22.8万元 科雷嘉3月18日上市

8.第二季度正式发布 北汽威旺S50内饰曝光

东风雷诺 科雷嘉 2015款 基本型

汽车之家

           上市时间:3月18日上市            上市时间:第二季度正式推出
           预售价   :16.6-22.8万元            销售价   :——
           发动机   :2.0L            发动机   :1.5T、2.0T
           变速器   :7速CVT            变速器   :5速手动、6速手自一体
           车身尺寸:4502/1836/1622mm            车身尺寸:——
 

每日新闻摘要
 
1.昨天,北京市交通委发布2016年缓解交通拥堵计划,今年中心城交通拥堵指数不超6.0,绿色 出行比例从去年的70.5%提升至71%。据了解,去年中心城拥堵指数控制在5.8以内,这将意味着今年北京拥堵压力进一步加剧。
 
2.汽车租赁虽被证实对拉动经济、促进消费具有积极作用,但我国却缺乏对汽车租赁的统一管理,使该行业多年来基本处于“无法可依”的状态。专家及业内人士认为,法律法规已经成为汽车租赁发展的主要障碍,调整行业定位,修改相关法律并制定专项规章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3.记者从南昌市科技局获悉,2014至2015年,我市已累计完成新能源汽车上牌2011辆,超额完成1300辆的目标任务。
 
4.《经济参考报》记者从多家社会监测机构了解到,过去一段时间国际原油价格呈现“过山车”之势,虽2月12日强劲反弹,但距离国家规定的40美元/桶的“地板价”仍有较大差距,因此2月15日国内汽柴油零售价将继续停止调整。

 

 

为中国汽车厂家服务 为中国经济发展和汽车工业作贡献

 
上一篇:快讯3119-2月5日 下一篇:快讯3122-2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