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分会
今天是:
首页
行业新闻
国内乘用车
进口及国外乘用车
后市场
商用车
车市解读
周度
月度
指数
预测
统计数据
发布会报告
上海市场上牌数
京城车市
进口车市场分析
二手车市场分析
价格指数
热点评述
新能源月报
商用车月报
政策分析
经济与政策
一周经济
一周政策
乘联分会论坛
论坛文章
两会
车展看点
关于我们
协会简介
协会动态
联系方式
乘联会大事记
【月度分析】2025年8月份全国乘用车市场分析
发布时间:2025-09-08 16:14:18
浏览量:11857次
下载
1.8月全国乘用车市场回顾
零售:
8月全国乘用车市场零售199.5万辆,同比增长4.6%,环比增长8.2%;今年以来累计零售1,474.1万辆,同比增长9.5%。今年国内车市零售累计增速从1-2月的1.2%持续拉升到1-6月的11%,7-8月呈现高基数的减速特征,符合年初判断的“前低中高后平”的走势。今年8月零售销量再创新高,较2023年8月192万的历史最高水平增长了3.7%,呈现了逐步平缓的增长态势。
反内卷浪潮正推动车市向“降价减少、促销平缓”的方向转变,车市运行日益平稳。根据车企官宣降价或新车价格实质性突破近两年最低指导价的规则统计:今年8月份有23款车型降价(去年同期29款和2023年同期25款),当前市场保持相对稳定。2025年8月新能源车的促销力度维持在10.7%的中高位水平,较同期增加2.5个百分点,较上月微增0.5个百分点。2025年8月传统燃油车的促销力度稳定在22.9%的水平上,较上月下降0.5个百分点,较同期增加0.9个百分点。
面对外部冲击加大、内部困难挑战叠加的复杂局面,强有力的对冲平衡措施支撑了上半年经济与车市。随着各省以旧换新补贴的政策差异化显现,区域间销量增速有所分化,部分区域的7月销量同比有的甚至下滑超10%,但8月的区域增速分化又有所改善。
2025年8月乘用车市场的特征:一、8月乘用车厂商零售、出口、批发和生产均创当月历史新高,新能源出口刷新历年各月的历史记录;二、2025年1-7月乘用车国内零售实现年累计10%的正增长,1-8月年累计增速回落至9.5%,7-8月逐月压低年累计增速1个百分点,今年车市“前低中高后平”的走势已初见端倪;三、今年直观的降价价格战稍显温和,但年款增配、调整车主权益、“两新”政策叠加本品厂补加码等隐形优惠措施层出不穷,8月新能源促销环比增长达到10.7%;四、8月纯电动市场(批发)同比增速38.5%,插混同比增速5.0%,增程同比下降9.5%,新势力中的纯电动与增程的结构占比从去年的56%:10.2%变为64%:7.7%;五、随着反内卷的深入,8月乘用车厂商总体行业库存下降9万辆(去年同期下降16万辆),8月新能源车库存下降5万辆;六、8月新能源车国内零售渗透率升到55.2%,呈现出由报废更新、置换更新叠加新能源免征购置税等普惠政策托底背景下的新能源平稳增长;七、2025年1-8月自主燃油乘用车出口180万,下降10%,自主新能源出口114万,增长123%,新能源占自主出口38.8%。
8月自主品牌零售132万辆,同比增长9%,环比增长8.6%。当月自主品牌国内零售份额为65.7%,同比增长2.3个百分点。1-8月自主品牌零售市场份额64%,较去年同期增长6.2个百分点,自主品牌在新能源市场和出口市场获得明显增量。头部传统车企转型升级表现优异,吉利汽车、奇瑞汽车、长安汽车、长城汽车等传统车企品牌份额提升明显。
8月主流合资品牌零售47万辆,同比下降2%,环比增长2%。8月德系品牌零售份额14.2%,同比下降2.4个百分点,日系品牌零售份额12.5%,同比下降0.1个百分点。美系品牌市场零售份额6%,同比增长0.2个百分点。韩系和其他欧系品牌零售份额均有所微增。
8月豪华车零售21万辆,同比下降5%,环比增长21%。8月的豪华品牌零售份额10.5%,同比下降1.1个百分点,传统豪华车市场较主流合资压力更大一些。
出口:
根据海关快报数据,8月汽车出口(含整车与CKD)76.3万辆,出口额128亿美元。2025年1-8月汽车出口493万辆,同比增长20.5%;2025年1-8月汽车出口843亿美元,同比增长10.8%。根据乘联数据,8月乘用车出口(含整车与CKD)49.9万辆,同比增长20.2%,环比增长3.1%,1-8月乘用车厂商出口347.1万辆,同比增长11.3%。8月新能源车占出口总量的41.3%,较同期增加17个百分点。8月自主品牌出口达到42.9万辆,同比增长28%,环比增长3%;合资与豪华品牌出口7万辆,同比下降12%。
生产:
8月乘用车生产240.6万辆,同比增长11.3%,环比增长6.7%。1-8月乘用车生产1,789.3万辆,累计同比增长13.1%,8月乘用车生产较历史同期高点2023年8月的224万辆高出16万辆,生产走势平稳。8月豪华品牌生产同比下降14%,环比增长5%;合资品牌生产同比下降1%,环比下降2%;自主品牌生产同比增长20%,环比增长9%。
批发:
8月全国乘用车厂商批发245.8万辆创当月历史新高,同比增长14.5%,环比增长9.6%;1-8月全国乘用车厂商批发1,801.9万辆,同比增长13.0%。受零售调整的影响,8月乘用车批发同比增速比零售增速高10个百分点。8月自主品牌车企批发172万辆,同比增长20%,环比增长8%。主流合资车企批发47.8万辆,同比增长4%,环比增长6%。豪华车批发25.9万辆,同比增长2%,环比增长20%。
8月乘用车主力厂商总体批发格局持续变化,部分中间企业有逐步崛起迹象。吉利汽车、东风日产、小鹏汽车、小米汽车、零跑汽车等车企的环比表现较强。相较于7月,8月10万辆以上销量的乘用车厂商6家(7月5家,去年同期5家),占整体市场份额50%(上月47%,同期40%)。5-10万辆批发量的乘用车厂商份额占比23%(上月27%,同期31%),1-5万辆批发量的乘用车厂商份额占比24.9%(上月26%,同期29%)。
库存:
由于8月厂商生产态势较平稳,8月厂商批发高于生产5万辆,而厂商月度国内批发低于零售3.6万辆, 8月乘用车厂商总体行业库存下降9万辆(去年同期下降16万辆),今年8月是车企主动降库存,去年是零售拉动的库存下降。今年1-8月行业总体库存下降31万辆(去年1-8月下降79万辆,2023年全年下降21万、2022年全年增长21万、2021年全年下降124万、2020年全年下降53万)。
新能源:
8月新能源乘用车生产达到125.6万辆,同比增长21.0%,环比增长9.1%;1-8月累计生产885.3万辆,同比增长33.5%。
8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达到128.2万辆,同比增长22.3%,环比增长7.8%;1-8月累计批发893.1万辆,同比增长33.5%。
8月新能源乘用车市场零售110.1万辆,同比增长7.5%,环比增长11.6%;1-8月累计零售755.6万辆,同比增长25.8%。
8月新能源乘用车厂商出口20.4万辆,同比增长102.7%,环比下降6.5%;1-8月累计出口141.6万辆,同比增长63.9%。
1)批发:
8月新能源车厂商批发渗透率52.2%,较2024年8月提升3.3个百分点。8月自主品牌新能源车渗透率66.2%;豪华车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41.9%;而主流合资品牌新能源车渗透率仅有7.1%。
8月纯电动批发销量81.5万辆,同比增长38.5%,环比增长9.8%;8月狭义插混销量36.8万辆,同比增长5.0%,环比增长8.9%;8月增程式批发销量9.9万辆,同比下降9.5%,环比下降9.2%。8月新能源批发结构中:纯电动63.6%(同比+7.6%,环比+1.6%)、狭义插混28.7%(同比-5.3%,环比+0.7%)、增程式7.7%(同比-2.5%,环比-1.4%)。2025年1-8月新能源批发结构中:纯电动61.9%(同比+4.0%)、狭义插混29.3%(同比-3.0%)、增程式8.8%(同比-1.0%)。
8月B级电动车批发26.2万辆,同比增长21%,环比增长11%,占纯电动份额26%,较去年同期增长5个百分点。纯电动市场的A00+A0级经济型电动车市场较好,其中A00级批发销量12.4万辆,同比增长27%,环比下降5%,占纯电动的15%份额,较去年同期下降2个百分点;A0级批发销量18.7万辆,占纯电动的23%份额,同比持平;A级电动车21.5万,占纯电动份额26%,同比增5个百分点;经济型电动车增长是可持续的,只有经济型电动车普及才能真正拉动车市增量。
8月乘用车批发销量超两万辆的车型有22个(上月17个),Model Y(58,888辆)、吉利星愿(48,011辆)、比亚迪宋(43,187辆)、比亚迪秦(37,507辆)、海鸥(34,204辆)、海豹06(33,235辆)、宏光MINI(31,371辆)、海狮06(30,483辆)、轩逸(29,327辆)、博越(28,961辆)、瑞虎7(25,176辆)、秦L(25,054辆)、瑞虎5X(25,045辆)、瑞虎8(24,656辆)、Model 3(24,304辆)、元UP(23,520辆)、问界M8(22,686辆)、海豚(21,708辆)、朗逸(21,691辆)、迈腾(20,546辆)、速腾(20,193辆)、凯美瑞(20,105辆)。其中新能源车型占13个,近期的轩逸、博越、朗逸、瑞虎系列等燃油车主力车型国内表现较强。
2)零售:
8月新能源车在国内总体乘用车的零售渗透率55.2%,较去年同期提升1.5个百分点。在8月国内零售中,自主品牌的新能源车渗透率76%;豪华车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31.9%;而主流合资品牌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仅有6.6%。从月度新能源车国内零售份额看,8月自主品牌新能源车零售份额69.5%,同比下降3.4个百分点;主流合资品牌新能源车份额3.6%,同比下降0.2个百分点;新势力份额20.8%,小鹏汽车、零跑汽车、小米汽车等品牌拉动新势力份额同比增长4.7个百分点;特斯拉份额5.2%,同比增长1.0个点。
3)出口:
8月新能源乘用车出口20.4万辆,同比增长102.7%,环比下降6.5%。占乘用车出口40.9%,较去年同期增长16.6个百分点;其中纯电动占新能源出口的66%(去年同期80.4%),作为核心焦点的A00+A0级纯电动车出口占纯电动出口的38%(去年同期23%)。伴随着中国新能源车的规模优势显现和市场扩张需求,中国制造的新能源品牌产品越来越多地走出国门,在海外的认可度持续提升。其中插混占新能源出口的31.7%(去年同期19.5%),虽然近期受到外部国家的一些干扰,但自主插混出口到发展中国家的增长势头迅猛,前景光明。8月厂商新能源出口方面优秀的企业是:比亚迪汽车(79,603辆)、特斯拉中国(26,040辆)、奇瑞汽车(21,306辆)、吉利汽车(12,942辆)、上汽乘用车(8,871辆)、长安汽车(8,354辆)、光束汽车(6,617辆)、上汽通用五菱(6,468辆)、极星汽车(6,143辆)、零跑汽车(5,904辆)、沃尔沃亚太(5,311辆)、长城汽车(3,497辆)、小鹏汽车(3,018辆)、广汽埃安(2,274辆)、东风汽车(2,256辆)、智马达汽车(1,247辆)、一汽红旗(729辆)、赛力斯汽车(湖北)(673辆)、江苏悦达起亚(664辆)、江淮汽车(420辆)、东风本田(241辆)、蔚来汽车(217辆)。其他车企新能源出口也有一定规模。
从海外体系建设上看,部分自主品牌的CKD出口占比较高,长城汽车CKD出口占比47.8%,比亚迪CKD出口占比9.3%;从整车出口转向CKD出口和海外本地化生产体系建设上看,长城汽车、比亚迪等企业都表现很优秀。
4)车企:
8月新能源乘用车企业总体走势较强,比亚迪纯电动与插混双驱动夯实自主品牌新能源领先地位;以比亚迪汽车、吉利汽车、奇瑞汽车等为代表的狭义插混表现持续强劲。在产品投放方面,随着自主车企在新能源路线上“多线并举”策略的实施,市场基盘持续扩大,新能源月度批发销量突破万辆的厂商达到21家(同比多2家,环比多1家),占新能源乘用车总量93.5%(上月92.1%,去年同期88.9%)。其中,比亚迪汽车(371,501辆)、吉利汽车(147,347辆)、特斯拉中国(83,192辆)、长安汽车(78,953辆)、奇瑞汽车(58,233辆)、零跑汽车(57,066辆)、上汽通用五菱(56,213辆)、赛力斯汽车(41,029辆)、小鹏汽车(37,709辆)、长城汽车(37,457辆)、小米汽车(36,396辆)、蔚来汽车(31,088辆)、理想汽车(28,529辆)、广汽埃安(24,318辆)、东风汽车(24,219辆)、上汽乘用车(22,173辆)、一汽红旗(15,913辆)、一汽奔腾(14,528辆)、东风日产(11,031辆)、极狐汽车(10,500辆)、上汽通用(10,456辆)。
国内新能源乘用车零售突破2万辆的企业品牌是:比亚迪汽车(310,200辆)、吉利汽车(134,405辆)、长安汽车(72,338辆)、上汽通用五菱(61,351辆)、特斯拉中国(57,152辆)、零跑汽车(51,162辆)、鸿蒙智行(44,561辆)、奇瑞汽车(39,122辆)、小米汽车(36,396辆)、小鹏汽车(34,691辆)、长城汽车(33,960辆)、蔚来汽车(31,088辆)、理想汽车(28,529辆)、广汽埃安(24,331辆)。主流自主车企的新能源日益走强,比亚迪汽车、吉利汽车、长安汽车等车企国内新能源零售表现很好。
5)新势力:
8月新势力零售份额20.8%,同比增加4.7个百分点。新势力车型中的纯电动销量占比62%,较同期的57%占比大幅提升;新势力纯电动中的10-15万级别销量占比大幅增长。传统自主车企的独立新能源品牌作为创二代的表现较强,份额11.7%,同比增1.1个百分点。深蓝汽车、阿维塔汽车、比亚迪方程豹、智己汽车、极狐汽车等自主大集团的自创新能源品牌表现优秀。
6)普混:
8月普通混合动力乘用车批发7.0万辆,同比下降16%,环比下降6%。其中一汽丰田(30,850辆)、广汽丰田(31,304辆)、东风本田(2,953辆)、长安福特(1,816辆)、东风汽车(1,368辆)、广汽本田(983辆)、吉利汽车(177辆)、江苏悦达起亚(80辆)、广汽传祺(18辆)。混合动力的市场相对波澜不惊。
2.9月份全国乘用车市场展望
2025年9月共有22个工作日,较去年同期工作日相同,生产销售时间相对充裕。由于2024年中秋节在9月,2025年在国庆假期中,因此今年9月市场的热度会更高一些。
近几年“金九”车市高销量的特征日益明显,2015-2019年的9月车市零售占全年总量平均为8.8%。而疫情三年后的2023-2024年达到9.3%的占比,2024年的下半年月度销量随着政策推动而大幅走高,由此导致今年9月的销量基数会相对较高,同时部分地区的补贴资金到位又会有节奏地进行控制,显然9月的增速会放缓。
随着反内卷工作的不断深入,头部车企在努力维护市场价格的相对稳定,并保障产业链的资金逐步改善,自身的盈利压力仍很大,7月的汽车行业利润率仅有3.5%,后面会有所改善。
伴随着成都车展的低价新车上市潮的到来,各细分市场将形成更丰富多样的产品供给,这将是拉动车市零售逐步回暖的一个有力因素。目前消费者支出占其可支配收入的68%,储蓄增长较快。随着楼市行情下行,股市缓慢稳健上行,资金转移入股市,显现了楼市股市资金互逆的流向,因此消费者投资房产的热情会进一步下降,股市盈余的资金让持币用户的购车热情和购买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
二季度以来中国汽车出口局面向好,部分海外市场增长良好。7月自主新能源的海外市场份额提升到16%,俄罗斯去库存压力减少,推动汽车出口持续提升。
3.2025年1-7月汽车行业利润率4.6%,汽车行业收入达5.9万亿
“两新”政策效应持续显现,1-7月份,各地区各有关部门用足用好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推动“两新”政策加力扩围继续显效,带动相关产品所在行业及链条行业效益向好。在汽车置换更新补贴政策带动下,2025年汽车生产1,808万辆,同比增长11%。2025年1-7月的汽车行业收入59,193亿元,同比增长8%;成本52,056亿元,同比增长8%;利润2,737亿元,同比增长0.9%,好于工业企业总体下降2%的均值水平;汽车行业利润率4.6%,相对于下游工业企业利润率5.9%的平均水平,汽车行业仍偏低,较1-6月4.8%的利润率有所下降。
其中,7月汽车行业收入8,275亿元,同比增长4.5%;成本7,276亿元,同比增长5.3%;利润293亿元,同比下降17%;汽车行业利润率3.5%,环比6月下降较明显,未来仍有提升空间。
各地大力度推动“两新”政策落地实施,有效释放内需活力,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加力扩围效果明显,汽车行业效益改善明显落后其它消费品。随着国家反内卷工作持续推进,对改善行业利润的促进效果也已经有所体现。因此中央及各级政府积极稳定燃油车消费,推动报废更新的实施良好。期待车市“油电同权”并推动“油电同强”,未来汽车行业总体形势必能持续稳中向好。
4.2025年7月中国汽车实现出口70万辆,同比增长27%
2025年1-7月中国汽车实现出口418万辆,同比增长20%,7月中国汽车实现出口70万辆,同比增长27%,环比增长12%,同比走势总体较强。今年出口的主要动力仍是中国产品竞争力提升和全球南方国家市场的小幅增长。
2025年7月中国汽车出口总量前10的国家:俄罗斯48,712辆、阿联酋44,185辆、墨西哥43,074辆、比利时32,621辆、英国31,891辆、菲律宾27,624辆、澳大利亚24,501辆、沙特22,521辆、哈萨克斯坦20,740辆和马来西亚15,848辆,其中本期较同期增量增长前五的是:英国20,125辆、菲律宾14,270辆、阿尔及利亚13,579辆、阿联酋11,824辆和哈萨克斯坦8,793辆。俄罗斯市场的中国车企防风险意识有了提升,虽然1-7月俄罗斯国内销量下滑不大,但2025年1-7月我们对俄罗斯的出口下降幅度较大,7月俄罗斯市场重回出口第一。
2025年累计整车出口总量前10的国家:墨西哥322,264辆、阿联酋271,012辆、俄罗斯228,040辆、比利时183,874辆、巴西174,888辆、英国168,609辆、澳大利亚168,098辆、沙特166,698辆、菲律宾148,980辆和哈萨克斯坦107,376辆,其中本期较同期增量增长前五的是:阿联酋97,865辆、菲律宾60,653辆、澳大利亚58,709辆、墨西哥52,946辆和哈萨克斯坦51,891辆。
2025年7月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29.1万辆,同比增长74%,呈高速增长趋势;2025年1-7月新能源汽车出口量171万辆,同比增长46%,增速明显高于2024年1-7月的25%增速。2025年7月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总量前10的国家:比利时30,152辆、菲律宾23,325辆、英国22,265辆、墨西哥18,810辆、澳大利亚16,351辆、泰国13,149辆、印度尼西亚12,734辆、阿联酋10,548辆、印度8,628辆和德国8,230辆,其中本期较同期增量增长前五的是:英国15,022辆、菲律宾14,238辆、澳大利亚10,521辆、墨西哥7,600辆和比利时7,197辆。
2025年1-7月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总量前10的国家:比利时175,416辆、巴西121,918辆、墨西哥116,262辆、菲律宾115,417辆、英国114,309辆、澳大利亚84,733辆、泰国73,498辆、土耳其64,784辆、阿联酋56,501辆和印度尼西亚55,330辆,其中本期较同期增量增长前五的是:墨西哥67,129辆、菲律宾54,793辆、土耳其46,605辆、澳大利亚36,146辆和英国31,143辆。
中国新能源车2025年1-7月出口表现好于预期,主要是插混和普通混动替代纯电动成为出口的新增长点,尤其是插混皮卡出口表现较强,成为新能源商用车的出口亮点。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向中东和发达国家市场呈现高质量发展的态势,主要是出口西欧和亚洲市场。燃油车市场的俄罗斯下滑体现得很充分,而我们监控的俄罗斯市场零售量下滑较小,其中中国车企的吉利汽车、长安汽车、奇瑞汽车、比亚迪汽车等主力车企表现还是很不错的。
5.2025年7月中国汽车进口5万辆,同比下降29%
2025年1-7月进口汽车27万辆,同比下降32%,这是近期少见的1-7月巨大下滑。其中7月进口车5万辆,同比下滑29%,环比增长16%。进口车市场在2014年达到143万辆峰值后下行,2016-2017年进口增速稍有企稳改善,2018年以来至今持续下滑。2023年进口规模锐减,全年进口仅有80万辆,同比下降10%。2024年进口规模持续锐减,全年进口仅有70万辆,同比下降12%。
7月进口车下滑压力仍较大。2025年7月进口最高的前10国家是:日本19,238辆、德国9,932辆、美国8,914辆、斯洛伐克4,720辆、英国3,766辆、瑞典1,587辆、匈牙利266辆、奥地利254辆、墨西哥218辆和荷兰133辆,其中本期较同期增量增长前五的是:日本1,394辆、芬兰109辆、荷兰48辆、西班牙35辆和马来西亚28辆。
2025年1-7月进口量最高的是:日本102,631辆、德国59,952辆、美国37,372辆、斯洛伐克34,968辆、英国22,589辆、瑞典5,946辆、墨西哥2,464辆、奥地利1,814辆、匈牙利1,089辆和韩国754辆,其中本期较同期增量增长前五的是:斯洛伐克761辆、芬兰507辆、西班牙241辆、马来西亚57辆和比利时45辆。
随着中国汽车产业的不断强大,电动化转型改变了市场需求结构,燃油车需求持续萎缩,进口燃油车需求也出现明显下降。中国自美国进口车近几年快速下滑,从2017年28万辆,下降到2024年的10.5万辆,下滑幅度较大。2025年1-7月份,进口自美国的车辆下降到37,372辆。同比下降46%,而7月份美国车进口8,914辆,同比下降26%,环比仅下降7%,说明中美关税战的影响暂时消退。今年7月的超豪华车市场有所改善,劳斯莱斯和法拉利等进口车表现较好,上海地区超豪华车需求明显回升。
随着国际关系的不断复杂,还是要未雨绸缪建立更多元的进口模式,维持进口车合理规模,保障国际供给链的安全仍是题中之议。
6.2025年7月中国占世界汽车份额34%
2025年7月世界汽车销量达到773万辆,同比增长7%,环比下降4%。随着中国车市的持续走强,2025年7月世界车市较2018年7月峰值大幅超越,处历年的峰值水平。2025年1-7月销量5,420万辆,同比增长6%。2025年1-7月全球汽车销量增长6%,其中中国汽车销量1,824万辆,增长12%;美国销量976万辆,增长3%;印度销量297万辆,下降3%;日本销量273万辆,增长8%;德国销量184万辆,下降4%。目前看中国市场最有活力,增速快。俄罗斯市场下滑严重,墨西哥的增速放缓,而南美的阿根廷等市场表现超强。
2025年世界市场进一步分化,中国份额逐步回升。2025年初,随着“两新”补贴政策逐步启动,促进中国汽车销量回升,1月份额达到34%;但由于2月春节因素和美国、日本等市场的暂时偏高,中国2月世界份额仅有31%,随着以旧换新补贴的推动,车市逐月走强,7月中国的世界份额回升到34%的较好水平,较去年提升3个百分点。
中国自主品牌全面提升世界份额。比亚迪汽车、吉利汽车、奇瑞汽车、长安汽车等自主表现较强。近期的新能源发展迅速,中国自主车企走势较强,比亚迪汽车达到世界第6位,吉利汽车第9位,奇瑞汽车第11位。
7.2025年1-7月中国占世界新能源车份额68%,自主海外新能源份额15%
2025年1-7月世界狭义新能源车占比达到了21.8%的水平,其中纯电动车的占比达到14.5%,插电混动达到7.3%的汽车比例,新能源表现优秀。2025年1-7月世界新能源乘用车达到1,137万辆,同比增长31%。7月世界新能源乘用车达到174万辆,同比增长28%,环比下降7%。
世界新能源车渗透率总体呈现快速提升趋势,2022年已经达到13%水平,2023年达到16%,2024年达到19.9%。2025年三季度渗透率达到23.4%。2025年7月新能源渗透率中,中国新能源渗透率达到48%,德国达到26%,挪威达到82%,英国30%,而美国仅有10%,日本仅有2%,因此世界新能源发展的不均衡性极为明显。
今年1-7月美国新能源车销量94万辆,同比增长6%,相对近几年增速最低。出于对美国即将实施高关税和对新能源补贴即将取消的担忧,美国新能源车7月销量14万辆强势增长15%,且环比增长13%。
欧洲新能源乘用车今年1-7月销量207万辆,较去年同期净增45万辆,同比增长28%。初步统计估算欧洲新能源乘用车7月29万辆,增长38%。2025年7月自主新能源乘用车海外市场销量份额16.3%。由于自主新能源出口表现较好,因此自主新能源乘用车海外市场销量份额从2024年的9.2%,猛增到今年1-7月的15%,自主海外份额提升较大。
2025年中国新能源乘用车世界份额67.6%,其中7月中国新能源乘用车世界份额继续保持68.7%的较高水平,与同期基本持平。2025年1-7月中国在世界纯电动车市场份额达64.5%,与2024年基本持平。2025年1-7月中国在世界插电混动份额达到74%的超高水平,中国在世界插电混动市场上表现突出。
随着中国进入新能源车渗透率达超50%的现阶段,其他国家的新能源也会追赶前行。
*转载或引用本官网的原创文章,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
【新能源】2025年8月新能源乘用车厂商批发销量快讯
下一篇:
【月度排名】2025年8月厂商销量排名快报
车市解读
周度
车市扫描
新能源商用车周报
每周新车上市
新能源汽车行业信息周报
月度
乘用车市场分析
深度分析报告
汽车市场分析
月度销量排名
月度皮卡厂商排名
月度皮卡市场分析
新能源厂商批发销量快讯
新能源汽车三电系统洞察报告
OTA监测月报
汽车智能网联洞察报告
指数
智能化指数
产品竞争力指数
库存指数
库存系数
保值率
预测
乘联分会预测
新车预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