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分会
今天是:    
快讯3193-5月27日
发布时间:2016-05-27 16:05:21    浏览量:1808次    
乘联会每日新闻

新闻标题

 
行业信息 产品信息
1. 2015年中国乘用车“上牌量”分析报告 5. 外观革新 上汽通用别克新GL8申报图曝光
2. 北京拥堵费渐行渐近 6. 配1.2TSI发动机 曝一汽-大众速腾新车型
3. 传统车企高管离职潮 触“网”只是开始 7. 预售16万/6月上市 曝众泰SR7星光版实车
4. 德系三强在华竞争加剧 新X1欲改豪华SUV格局 8. 增1.5L车型 新款MG锐行将于6月中旬上市

新闻详情

 
1.2015年中国乘用车“上牌量”分析报告16-05-27 来源:今日头条    
http://toutiao.com/a6288647192849498370/
      来自公安部的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乘用车上牌量达1890万辆,同比增长11.05%,继续高于同期6.9%的GDP增速,但也延续着推出四万亿救市政策的2012年之后,增速一路减缓的趋势。

      其中,1980-1989年出生的人群,上牌数量达到了721万辆,占比超过38%,成为我国绝对的购车主力人群。

      85后成了我国车市的顶梁柱,2015年的上牌量达376万辆,比印度2015年全年的新车销量还高(257万辆)。

      没错,85后最爱买的车是国产车哈弗H6,超过了神车“德原朗”(网友调侃朗逸为德国原装进口朗逸),以及日系车轩逸、卡罗拉,美系车雪佛兰科鲁兹、别克英朗等。 80后作为互联网启蒙的一代人,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加丰富,买车也更加理性,不会像上一代人那样“为信仰买单”。

      SUV哈弗H6成为85后男性首选,轿车英朗成为85后女性首选。

      中、美、日、韩系受到90后的欢迎,德系面临挑战

      2015年我国实行了购置税减半的刺激政策。短期来看,购置税减半的刺激政策,对车市的拉升作用非常明显,2015年9月的乘用车上牌量同比增幅还下滑了1.94%,但进入政策出台的10月,一跃拉升至13.92%的同比增幅,至12月乘用车上牌量已突破200万辆,同比增长28.39%。2015年的上牌量呈现典型的U型走势,上半年高开低走后,下半年在低位强势反弹。

      但上一轮购置税减半政策同样在2009-2010年拉升了车市销量,进入2011年后,北京等大城市,纷纷推出摇号/单双号等限购/限行/限外的政策,再加之其它不利经济因素,当年乘用车上牌量迅速滑入至7.05%。

      2015年各省市乘用车上牌量依旧以东部沿海城市为主,广东、山东、江苏等占据了前五名,总量都在百万辆级,但增幅趋缓迹象明显,以“两河两湖”、四川等为主的中西部省市的增速势头却十分强劲。

      2015年各级别乘用车上牌量中,紧凑型轿车和SUV继续瓜分市场,分别占了37.63%和32.98的份额,而这两大级别的车型,恰是三四线或中 西部城市消费的主力车型。其中SUV上牌量保持着46.91%的强劲增速,另外MPV市场也出现了41.05%的强劲增速。无论是SUV级别中的哈弗 H6、江淮S3、长安CS75,以及MPV级别中的宝骏730等,几乎都是当下三四线或中西部城市最受宠的车型。

      是挑战,当然也是机遇。2015年车系乘用车上牌量TOP10,虽然都由清一色的能较好符合三四线或中西部城市消费胃口的经济实惠车系占据,但各自的增速差强人意。朗逸、捷达、福克斯等热门车型,都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滑,宝骏730、哈弗H6、卡罗拉等增幅明显。

      从品牌来看,分化的趋势更为明显。主导三四线或中西部城市的哈弗、长安等品牌的乘用车上牌量,分别增长了68.23%、41.66%。虽然大众品牌 仍旧以13.81%的市场占比率独领风骚,但出现了3.88%的降幅,现代品牌也出现了4.43%的降幅,在可以预见的2016年,相信两大品牌对三四线 或中西部城市的下探会更为激烈。

      2015下半年购置税减半等政策,对任何车企都是次平等的机会,只不过有些车企更好抓住了而已。如2015年长安和长城乘用车的上牌量都超过了70 万辆大关,分别取得41.66%、27.74%的高同增长。另外,如果没有这项刺激政策,一汽-大众、北京现代的下滑幅度,或许更为猛烈。

      不完全统计,2016年上市的SUV将超过100款,差不多三天就有一款新SUV车型上市。但目前少有能看到在亢奋中,依旧保持冷静的车企。2009年成 就了多款紧凑型轿车,2010年也上市了一堆紧凑型轿车,2011年则倒下了一片紧凑型轿车,目前还能在紧凑型轿车市场坚守的本土车型,也仅有帝豪 EC7、逸动等少数几款了。

      【简评】 展望2016年,不少车企为了更好利用购置税减半等政策东风,目前都已制定较为激进的战略措施,新一轮新车上市潮即将席卷而来,尤其是SUV车型。    
 

2.北京拥堵费渐行渐近 16-05-27 来源:北京商报    作者:蒋梦惟
http://www.bbtnews.com.cn/2016/0527/149623.shtml
      从设想到研究探索,再到初步制定方案,北京距离开征拥堵费已经越来越近了。昨日,市政协召开了雾霾治理问题提案办理协商会。会上,针对委员提出本市开征拥堵费的建议,市发改委、市环保局、市交通委等部门答复表示将予以部分采纳,目前北京初步制定了本市交通拥堵费收费政策方案和技术方案,目前正在组织进一步深入研究和论证。

      政策落地倒计时

      近年来,针对北京交通拥堵问题愈发凸显,以及尾气长期占据本市大气污染来源首位等情况,北京已接连推出了尾号限行、摇号购车等政策。2013年,北京披露《北京市2013-2017清洁空气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将研究制定征收交通拥堵费,坐实各界的政策预期。

      虽然在三年左右的时间里北京尚未出台这项新政,但在清华大学交通研究所副教授李瑞敏眼中,政府每次表态、措辞变化已经显示出,北京拥堵费政策离落地已越来越近了。即使今年1月北京市常务副市长李士祥在北京市两会期间明确表示,拥堵费出台还没有时间表,但从最初北京提出制定拥堵费到确定择机收取,再到着手研究拥堵费立法,这项政策之于北京市民已不再遥不可及。

      “本次,相关部门进一步表态称北京初步制定了收费政策方案和技术方案,令人看到了拥堵费具体计划、细化方案即将出台的可能。”李瑞敏表示。

      轮廓日渐清晰

      昨日,相关负责人表示,方案是市交通委会同市发改委、市环保局、市公安交管等部门,在充分借鉴新加坡、伦敦、斯德哥尔摩等城市经验基础上初步制定的。而此前,业界专家以及本市交通部门负责人也都曾公开表示,北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参考上述几个城市已采取的拥堵费征收方案。

      具体来说,李瑞敏介绍,新加坡、伦敦制定的拥堵费政策相对比较典型,前者是根据道路运行情况差别化收费,比如道路车速高时收费低,反之则高收费,以此来调整部分居民错峰出行;而伦敦则是在城市中划出一片区域进行固定收费,只要监测视频监测到汽车进入该区域,就会收取一定的拥堵费,标准虽然固定但每隔一段时间会有所浮动。

      而市交通委交通行业节能减排中心副主任刘莹曾透露,北京或将根据交通情况划分区域,重点参考区域内的污染、拥堵指数,波动性地确定收费标准和收费时间、收费区域。而对于不少市民担心的拥堵费是否会体现在油费中的疑问,刘莹表示,拥堵费需要反映城市的拥堵情况,纳入油费或者按照年费等形式收取都是不合适的,因为拥堵情况随时都会有变化,如果一概而论通过油费或按照年费收取则与初衷相违背。“北京有可能会根据车辆的排放标准适当地调整征收金额,污染小的车辆收费可能会低一些。”

      治堵还需政策“组合拳”

      “归根结底,征收拥堵费最终的目的还是要用经济手段缓解北京较大的交通拥堵和大气治污压力。”李瑞敏表示。此前,市交通委也曾明确表示,北京将把治理拥堵、缓解“大城市病”作为“十三五”期间的重要工作,将在完善治理交通拥堵总体方案基础上,分年度实施交通拥堵治理专项行动计划。不过李瑞敏也建议, 由于拥堵费的实施需要大量配套政策同时推进,因此包括电子号牌设置、罚款、收费方式等重要环节也亟须尽快明确。

      除拥堵费相关政策外,在昨日给出的回复中,相关部门也明确,北京正在组织修订《北京市空气重污染应急预案》,新修订的预案在响应措施方面,将重点对高排放车实施禁行等措施,制定严于京津冀统一标准要求的响应措施。目前,市公安局、市环保局等正在开展全市高排放车数据对接工作。

      此外,本市多部门今年还将结合首都地区环线高速公路建设,研究制定外埠货运车辆绕行北京市相关政策和措施;而市交通委也正在进行研究和论证采暖季实施更加严格的机动车限行措施。

      【简评】从国际经验看,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不仅能有效解决交通拥堵等问题,也能有效降低机动车污染。

 

3.传统车企高管离职潮 触“网”只是开始16-05-27 来源:网易汽车  作者:任天辉    
http://auto.163.com/16/0526/09/BNVV2J5100084TV1.html
      今年车市整体回暖,北京车展过后,五月车市惊现高管“离职潮”。有业内资深人士告诉网易汽车,车企高管“离职潮”,或许会成为今年行业一个常态。上周,沃 尔沃中国CEO付强突然宣布辞职,让传统汽车行业再次陷入躁动。有人认为,汽车行业职业经理人已经进入“职业天花板”。车企高管近期密集的“离职潮”,似 乎令传统汽车行业陷入一个稍显尴尬的境地。

      去年起,汽车行业人才流动出现了一个新趋势:传统车企高管纷纷跳槽互联网造车企业以及媒体行业,却鲜有互联网人才加入传统车企。

      2015年初,英菲尼迪中国及亚太区原总经理吕征宇加盟乐视,出任乐视超级汽车(中国)有限公司副总裁,负责乐视汽车销售。随后,广汽吉奥原总经理高景深、上海通用原总经理丁磊、上汽集团前电动汽车研发总工程师傅振兴,以及已从上汽集团副总裁岗位离职的张海亮先后加盟乐视超级汽车。

      除此之外,又有蔚来汽车、和谐富腾、威马汽车等互联网造车企业纷纷迎来传统车企高管加盟。虽然付强总的下一站仍未确定,业内有很多猜测,或是换一家传统车企,或是成为互联网或新能源造车企业的高管,更多的猜测指向后者。

      一名业内资深人士告诉网易汽车,传统车企高管转投互联网造车企业对传统车企有很大威胁,究其原因,一方面互联网造车企业相比传统车企对职业经理人来说更具吸引力,新的事业领域发展前景更为广阔;另一方面传统车企会面临互联网造车在市场层面的威胁,同时人才流失会造成传统车企处于更加不利的位置。互联网车企更为宽松的气氛、更大的平台是吸引传统车企高管跳槽的另一个原因。他表示,基本目前跳槽的这些传统车企高管在原车企都是负责某一领域,譬如销售或研发,但加盟互联网车企后基本都是一把手或二把手,施展的空间更大、自由度更高。

      除了加入互联网造车企业,跳槽媒体也成了很多传统车企的选择,前有前海马汽车销售公司总经理吴刚加盟我的车城任职CEO,后有原东风雷诺市场部部长熊毅加盟越野e族出任总裁。似乎跳槽媒体,也成为了传统车企高管的一个新选择。媒体之间、媒体到车企之间的人事变动屡见不鲜,但是从车企转行做媒体的并不多见。 这或许是因为过去媒体属性较为单一,随着“互联网 ”的大力发展,媒体已不单单具有传播这一单一属性,拥有跨界营销、电商平台等多种属性。媒体因有高管们的加入,无论是对于传统传播层面,还是营销层面,都有极大的裨益。然而资深评论员骆予认为,制造企业和媒体行业差别过大,管理方式和思维方式差距很大,隔行如隔山很容易造成水土不服。

      时至今日,业内跳槽已不算话题,“转行”成了车企高管的新热门,而且成为一个新趋势。传统车企高管们纷纷跳槽,“触网”、“触媒”或许只是开始,后期或许 还将有更多人跳进这个圈子。汽车技术、科技跨界产业不断革新,这样一个变革时代往往是人才跨界流动最为频繁的时期。这位业内资深人士告诉网易汽车,加入互 联网造车行业职业经理人或许能获得更多回报,比如期权激励等。

      【简评】对很多传统车企高管来讲,新的领域更有前景的平台才是最有吸引力的,毕竟他们都有足够的资金积累。

 

4.德系三强在华竞争加剧 新X1欲改豪华SUV格局16-05-27 来源:证券日报    作者:王禁
http://zqrb.ccstock.cn/html/2016-05/27/content_180113.htm
      在中国豪华车市场上,业界最为津津乐道的是德系豪华车三强在华“你追我赶”的态势。当奔驰去年与今年迎来产品换代周期之时,高速增长的奔驰与增长趋缓的奥迪、宝马的销量差距日益拉近,尤其是第二名宝马与第三名奔驰的销量差距今年前四个月已经缩小至14314辆,要知道,2012年宝马销量整整比奔驰多出106958辆。

      宝马与奔驰销量差距缩小的关键就在于国产SUV车型上,奔驰在国产GLA和GLK之后,两者前4个月销量相 加为4.5万辆,而宝马X1同期仅为1.08万辆。华晨宝马营销高级副总裁高乐告诉《证券日报》记者,老款宝马X1一直在清库为新一代宝马X1让出空间, 越级而上的国产第二代宝马X1将改变宝马在SUV市场上的表现。

      在采访中,高乐用了7个“最”来描述宝马X1越级产品实力足以和更高级别车型相抗衡。实际上,宝马X128.6万元-43.9万元售价已经不在与上一代产品竞争对手奔驰GLA、奥迪Q3一决雌雄了。有不具名的汽车行业人 士称,全新X1要从奥迪Q5抢一部分客户,同等价格购买Q5根本买不到全新X1提供的功能和配置。

      “我们对于第二代宝马X1的销量非常乐观,期待能用上代车型一半的时间,即三年时间实现20万辆销量,”高乐告诉记者。

      宝马中国市场副总裁梅晓群表示,为了让更多消费者知道第二代宝马X1的不同,宝马此次也将创新新车上市模式,通过网上直播、利用VR技术最大化的传播声量。

      欲改变豪华SUV格局

      今年前4个月,宝马(含MINI品牌)销量达162221辆,同比增长6%;较2015年同期5%的增速相比,提升1%。宝马增速高于奥迪同比增长5.8%,低于奔驰同比增速40.5%。前4个月,宝马销量在中国仍然比奔驰高,但全球却已大不同,宝马全球销量62.9万辆,而奔驰则以64.8万辆的销量夺走全球第一的桂冠,其关键性因素的在于中国已经成为奔驰全球第一大市场。未来,宝马与奔驰在全球市场的地位无疑要看中国市场的表现。

      《证券日报》记者注意到,随着去年国产GLA和国产GLC两款车型的上市,奔驰迎来了在华发展黄金时期。相反,仅有一款国产SUV的宝马,却因不接地气的局促空间面临销量不佳的状况,今年前4个月1.08万辆的销量还是以降价清库存的方式取得。宝马将如何改变这种局面呢?

      5月20日,华晨宝马在国内正式推出了第二代宝马X1,其具有了更高的颜值、更好的内饰、更优异的动力系统和更长的轴距等让它的产品竞争力得到了大幅提升。“它拥有同级最长轴距,最大、最舒适的内部空间,最丰富的豪华装备和高科技配置,最多样化的功能性,最先进的车联网技术等等,”高乐告诉记者,越级的产品实力令全新宝马X1足以和更高级别车型相抗衡。

      相比上一代宝马X1,全新宝马X1足足加长了20mm,相比海外版车型更是加长了110mm之多,再加上ULK横置前驱平台的使用,瞬间就将以前空间的短板补齐甚至“超常发挥”了。正是在尺寸上已经接近传统中型SUV,全新宝马X1才敢以高出老款车型2.7万元的起售价上市。

      “与上一代产品相比,它的轴距和空间都有很大的变化,所以上一代X1的竞品车型现在不完全是新X1的竞争对手,”华晨宝马公共关系及社会责任副总裁杨美虹对记者表示。

      加速国产车型导入

      来自宝马汽车数据,全新BMWX1标准轴距版去年上市以来便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今年前4个月BMWX1全球销量增幅达60.6%。华晨宝马对于国产后的长轴距全新宝马X1销量预期如何呢?高乐表示,华晨宝马对全新BMWX1的销量非常乐观,期待能用上代车型一半的时间,即三年时间实现20万的销量。

      为了进一步拉大与奔驰的差距,并期望在华超越奥迪销量,宝马也要进一步加速国产车型的导入。高乐告诉《证券日报》记者,来几年,宝马还将国产两款车型,其中包括了一款比BMW3系小的紧凑型轿车和一款SUV车型。

      谈到国产车型的条件时,高乐认为,宝马需要调研市场需求,某一款新车型是否存在比较大的市场需求是决定该车型国产的先决条件,比如像一些相对小众的车型,如敞篷车、跑车等就不会考虑进行国产。

      【简评】豪华品牌由于加快了国内新车的布局,推进本土化进程和销售渠道的建设,使其市场销量实现一定增长。

 

5.外观革新 上汽通用别克新GL8申报图曝光

6.配1.2TSI发动机 曝一汽-大众速腾新车型

汽车之家

汽车之家

           上市时间:今年年内            上市时间:——
           预售价   :——            销售价   :——
           发动机   :2.0T            发动机   :1.2T
           变速器   :6速自动            变速器   :7速DSG
           车身尺寸:5203/1878/1805mm            车身尺寸:——
 

7.预售16万/6月上市 曝众泰SR7星光版实车

,

8.增1.5L车型 新款MG锐行将于6月中旬上市

汽车之家

汽车之家

           上市时间:6月上市            上市时间:6月中旬
           预售价   :16万元            销售价   :——
           发动机   :1.5T            发动机   :1.5L
           变速器   :CVT            变速器   :5速手动和手自一体变速箱
           车身尺寸:——            车身尺寸:——
 

每日新闻摘要
 
1.根据近期国际市场油价变化情况,按照现行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自2016年5月25日24时起,国内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提高210元和200元。
 
2.昨日,《2015中国汽车经销商集团百强排行榜榜单》正式发布。排名第一的广汇汽车战绩不俗,全年共销售了67.8万辆,年营业收入达到了937亿元。
 
3.5月25日下午,在2016宁波·上海投资合作洽谈会上,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项目正式签约落户奉化。
 
4.网通社与林肯官方取得联系,林肯官方回应称:“林肯目前在华销售的均为进口车型,也没有宣布过国产计划。我们不对未来进行猜测或评论。”由此可见,现阶段林肯还未有国产的计划。

 

 

为中国汽车厂家服务 为中国经济发展和汽车工业作贡献

 
上一篇:快讯3192-5月26日 下一篇:快讯3194-5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