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分会
今天是:    
快讯3199-6月6日
发布时间:2016-06-06 17:11:57    浏览量:1852次    
乘联会每日新闻

新闻标题

 
行业信息 产品信息
1. 5月库存预警指数51% 年中冲刺或致6月反弹 5. 售6.08万元 宝骏730入门级车型上市
2. 车企扎堆发布新品牌 6. 售10.28-12.18万元 野马T70七座版上市
3. 豪华车价格进一步下探 二线品牌谨慎选择国产 7. 车身加长/延续7座 幻速S3L设计草图曝光
4. 同排量前提下 消费者更愿选择 带“T”车型 8. 7月上市 奇瑞瑞虎5 1.5T将增CVT车型

新闻详情

 
1.5月库存预警指数51% 年中冲刺或致6月反弹16-06-06 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郭涛
http://auto.ce.cn/auto/gundong/201606/06/t20160606_12545052.shtml
      鉴于各地春季车展的推动作用,5月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实现了自去年9月以来的最低值。然而,由于车市即将进入淡季,以及车企开始冲刺半年销量目标,6月经销商经营压力依旧不容小视。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上周五(6月3日)发布数据显示,2016年5月库存预警指数为51.0%,环比下降6.9个百分点,高于警戒线一个百分点。这也是自去年9月以来,该指数的最低值。

      流通协会副秘书长郎学红表示,从经销商反馈得知,今年春节以来,整个市场呈现出“不促不销”的局面,如若没有促销,较难实现销售。5月的市场情况正好印证了这一说法。

      总体来看,“五一”小长假以及各地的春季车展对5月汽车市场起到了较好的推动作用。然而,6月份,汽车市场将进入淡季。同时,随着厂家冲刺半年销量目标,压库行为已经开始,经销商库存压力将随之增加。

      从构成预警指数的分指数看,库存指数和从业人员指数环比下降 ;市场需求指数、销量指数和经营状况指数环比上升。主要变动情况如下:

      5月,市场总需求指数为52.0% ,环比上升11.4个百分点。经销商认为总需求量“增长”的比例从上月的17.0%增至31.4%;认为总需求“基本持平”的比例从上个月的42.1%降 至33.3% ;认为总需求量“下降”的比例从上个月的40.9%降至35.2%。

      5月,库存指数为53.8%,环比下降5.1个百分点。调查显示:经销商认为库存量“增长”的比例从37.4%降至35.8%;“基本持平”的比例从48.0%降至44.7%;认为“下降”的比例从14.6%升至19.5%。

      5月,平均日销量指数为51.1%,环比上升13.6个百分点。调查显示:经销商认为销量“增长”的比例从16.4%升至25.2%;“基本持平”的比例从36.8%升至44.0%,;认为“下降”的比例从46.8%降至30.8%。

      5月,经营状况指数为45.3%,环比上升6.1个百分点。调查显示:经销商认为经营状况“好”的比例从上月的5.3%升至11.3%;认为“一般”的比例由上月的62.6%降至59.1%;认为“不好”的比例由上月的32.2%降至29.6%。

      据介绍,库存预警指数根据PMI编制原理,采用扩展指数的编制方法,以50%作为荣衰线,50%以下均处于合理范围。库存预警指数越高,反应出市场的需求越低,库存压力越大,经营压力和风险越大。

      库存预警指数在指标设置上,选择与汽车库存量变动密切相关的指标形成综合指数。相关指标主要包括:汽车市场总需求、4S店集客量、成交率、价格变动、销量变动、库存变动、从业人数变动、流动资金状况和经营状况。

      本月经销商库存调查对象主要为2014年度中国汽车流通行业百强经销商集团。覆盖全国大部分省份的1000多家4S店,并具有广泛的品牌覆盖面,涵盖国内市场上主要量产销售的进口、合资、自主汽车品牌55个。   
 

2.车企扎堆发布新品牌 16-06-06 来源:新京报    作者:闫欣雨
http://epaper.bjnews.com.cn/html/2016-06/06/content_638473.htm?div=0
      今年,激烈的竞争加快了新汽车品牌入场的频率,2016年汽车市场的新面孔格外多,福田汽车带来了宝沃汽车、汉腾汽车在北京发布了新品牌并展示 了新产品,互联网造车公司智车优行发布奇点汽车品牌、董明珠、沈晖、戴雷都高调宣布要造车,华晨鑫源旗下的全新乘用车品牌SWM也将于近期发布。

      其实,近几年来新汽车品牌的出现已经不算新鲜事,据统计,最近几年才高调进军乘用车市场的新生品牌有北汽幻速、华晨鑫源、潍柴英致、凯翼、蔚来汽车等。

      为此,不少专家认为,在中国汽车市场渐渐进入微增长常态的时候,汽车市场到底还需不需要新品牌是个值得商榷的问题。

      举步维艰的新生品牌

      上面提到,最近几年的新生汽车品牌并不算少,不过从发展来看,能够算得上成功的也只有北汽银翔。数字显示,2015年,投产不到两年北汽银翔月销已经过2万,2015年总销量达22.33万辆。

      不过北汽幻速的成功并非普遍现象,2012年,一汽推出全新子品牌欧朗,如今4年过去,欧朗品牌已经销声匿迹,2015年销量仅679辆。而黄海汽车在乘用车领域也遭遇了销量困局,数据显示,今年前4个月,黄海汽车销量仅40辆,且4月份的销量为零。而成立于2007年的观致汽车,虽然质量过硬,但是销量也一直不尽如人意。据了解,2015年观致汽车亏损25亿,负债达到60亿。

      业内人士表示,很多新生品牌受制于低价格和造车经验为零的约束,生产出来的车型品质欠佳、不够稳定。这一点不论是对已经在乘用车领域摸爬滚打多年的车企,还是对各种跨界造车衍生的新品牌来说,都将面临这样的问题。

      此外,新品牌的推广还面临品牌知名度低,定位不准、需要重新拓展销售渠道等问题。即使在未来,销量有所上涨,但如何保障后续品质和服务都是需要新品牌创立者需要关注的问题,以避免广汽吉奥给车主们带来的尴尬。

      事实上,与上述新生品牌面临相同问题的还有五六年前大力发展过的合资自主品牌。当年,当合资自主品牌初入车市之时,曾有预测称,合资自主品牌的规模至少会达到200万辆。而今,由于产品多源于老平台,欠缺自主创新,自主研发的积极性差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多家合资自主品牌的销量数字已经不值一提。

      或可借SUV和新能源突围

      其实,新生品牌在目前汽车市场整体放缓的大背景下也并非完全没有机会可循。专家表示,新品牌推出产品首先要看准市场需求,比如,近期发布的新品牌就把目光投向了SUV领域或是正在兴起的新能源领域。另外,三四线城市仍然是汽车行业重要的销量增长点,要重视对这一级市场的开拓。

      特斯拉的故事已经告诉我们,创立一个新的汽车品牌在任何时候都不晚,只要看准市场空白,就能够找到新的商机。新创立的品牌汉腾对未来发展的规划非常清晰,从其发布的车型规划来看,未来三年,汉腾生产的主要车型为SUV和MPV,而除了搭载传统动力的汽车之外,汉腾也布局了搭载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的新能源汽车产品。

      就在近日,继北汽新能源摘得第一张纯电动新能源乘用车生产资质之后,杭州长江乘用车有限公司成为第二张纯电动新能源乘车生产资质的获得者,这也让长江汽车开始进入公众视野。有观点认为,在一个新能源汽车当道的时代,中国未来的汽车品牌还将越来越多,也必然要经历一个优胜劣汰的过程。

      热衷于造车的并不单纯是汽车企业,最近主业为电器生产的格力也高调宣布要开始造汽车了。今年3月,格力收购新能源企业珠海银隆新能源有限公司, 就是为了跨界进入新能源汽车领域。据了解,银隆新能源主营的业务是新能源汽车及新能源技术研发,年产纯电动客车3.3万辆,纯电动SUV乘用车10万辆。

      其实,在格力之前,乐视、小米、百度等科技公司已经通过资本优势,宣布进军新能源汽车领域。特别是乐视的LeSEE概念车已经在今年的北京A级车展完成了首秀。

      前途汽车创始人陆群在近期举办的2016中国汽车新创峰会上表示,新能源汽车网联汽车时代到来,对传统产业产生新冲击,建立新思维,建立新商业模式,需要新技术支撑,也一定会出现新品牌。但是这些新品牌也不仅仅代表一个品牌,一个LOGO,实际上它代表了商业模式、思维模式、产业模式。

      【简评】面临推广难题,或可借SUV及新能源汽车发展契机突围。

 

3.豪华车价格进一步下探 二线品牌谨慎选择国产16-06-06 来源:盖世汽车  作者:雷云    
http://auto.gasgoo.com/News/2016/06/03045838583860360835807ALL.shtml
      在充满无限可能的中国汽车市场上,“国产化”几个字似乎是每一个豪华品牌都避不开的话题。

      近日,一则“林肯即将国产”的消息就引发了业内的诸多热议,多家媒体报道称,重庆市人民政府与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签订深度融合发展战略合作协议,内容中提到兵装集团协调支持林肯等高档品牌汽车布局重庆。但这一说法当即被林肯中国相关部门予以否认。

      不得不说,随着消费市场的不断升级,近两年豪华品牌的国产化已渐成趋势。第一阵营中,德系三强奥迪、宝马和奔驰早期通过国产化在中国市场取得成功,占据着中国整个豪华车市场75%以上的份额,业已成为豪华品牌国产化的标杆。随后,捷豹路虎、凯迪拉克、英菲尼迪、沃尔沃等二线豪华品牌纷纷开始陆续跟进,先后在华推出国产车型。

       豪华车进一步下探 SUV成布局重点

      豪华车市场的消费需求不但与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还与国家政策和高额税收挂钩,于是,国内进口车型售价往往偏高。威尔森市场分析师张丽娜告诉盖世汽车记者,目前我国汽车市场消费主要集中在中低端消费领域,对豪华品牌领域的消费需求占比较少。“豪华品牌国产化带来的最直接的效果就是车价降低,这是车企抢占市场最重要的手段之一。”

      为了赢得更好的销量表现,无论是在利润薄弱的轿车领域还是销量火爆的SUV市场,国产豪华品牌车型的售价已经开始逐步下探。据威尔森数据监测,奥迪品牌热销轿车终端成交价已低至17-20万,而定价在26-40万之间的奔驰GLA,终端售价为23-27万。“这样的售价将直接挤压合资品牌的生存空间,后期整个市场的价格会进一步往下走,高级别车型通过改进产品降低售价会迫使下一级别车型如是跟进。”

      位居第一阵营的豪华品牌尚且如此,莫说捷豹路虎、英菲尼迪、沃尔沃等二线品牌,在品牌影响力不如ABB的情势下,若没有价格优势,想在短时间内争抢市场难度非常大。

      此外,两大阵营将加速SUV市场的车型布局。在轿车市场处于亏损的状态下,SUV已然成为稳固车企利润的一大来源。现在来看,二线品牌在SUV领域的产品布局远不足德系ABB那样丰富,未来SUV市场会分得更细,以普及不同价格不同消费需求的人群。

      二线品牌国产化红利不足 车企谨慎选择

      据最新4月销量数据,整个豪华车市场依旧被德系三强牢牢掌控。奥迪以近5万辆销量刷新豪华车当月销量纪录;奔驰4月在华以32%的超高增速一举超越宝马达到35,625辆;然而宝马4月在华出现下跌,35,100辆的月销量较去年同期下滑7.4%。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宝马4月在华销量偏低的原因应该是宝马X1的新品切换。现阶段宝马国产化速度较慢,主力车型没有国产化,导致4月表现稍差。

      第二阵营4月销量总体呈现两极分化走势。数据显示,除捷豹路虎、凯迪拉克几家销量上涨外,英菲尼迪、DS品牌均遭遇大幅下跌。

      今年4月份,奇瑞捷豹路虎在华销量9,135辆,同比增长10.21%。其中,国产车4,964辆,进口车4,171,国产车占比54.3%;1至4月份,其在中国市场零售销量同比攀升16.61%,达到37,099辆。较之2015年,奇瑞捷豹路虎今年在华销量出现明显回暖。

      在威尔森市场分析师张丽娜看来,奇瑞捷豹路虎今年前四个月在华销量转好,国产车甚至贡献半数以上的销量占比,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2015年初刚进入市场时同期基数较低,一旦销量提升,涨幅特别明显。另外,其已上市的两款国产车型——揽胜极光、发行神行恰好赶上国内最为火爆的SUV市场,相比其他主打轿车领域国产化的二线品牌,奇瑞捷豹路虎在产品上具备较多优势。

      然而,一直“极速前进”的英菲尼迪4月在华遭遇断崖式下滑,国产车型销量仅为583辆,同比下滑76.9%;长安标致雪铁龙旗下的豪华品牌DS 4月销量仅有1516辆,同比下降38.67%。

      由此来看,国产化带来的市场红利并没有惠及到每一个参与者,特别是品牌影响力偏弱的第二阵营。因此,是否选择国产,对于林肯这个二度入华的小众豪华品牌而言显得更为谨慎。林肯官方虽否认国产计划,但并不敢否认中国市场的重要性。据悉,未来林肯将加速在华布局,今年年内将在华引入两款新车,经销商也将翻倍达60家。

      【简评】 在中国车市增速放缓、一线豪华车品牌价格下探以及轿车市场份额下滑的情况,即使握有国产这一筹码,也依然难逃业绩的压力。

 

4.同排量前提下 消费者更愿选择 带“T”车型16-06-06 来源:V讯网   
http://www.newsv5.com/news/trade/31652.html
      近几年,“涡轮增压”成了汽车市场的热门话题。新车市场上,涡轮增压车型越来越受汽车厂商的推崇,许多消费者买车时,也会专门寻找带“T”的车型。 并且涡轮增压的发动机排量已经逐渐降低,1.0T、1.2T、1.3T均已上市,那么诸如1.0L、1.2L、1.3L、1.4L等小排量的自然吸气真的要退出市场了吗?

      消费者追捧小排量涡轮增压

      带涡轮增压发动机的车型,由于动力更强劲,所以小排量发动机用在中型车上,在日常生活中完全够用。从1.6T到1.4T,再到1.2T甚至1.0T, 越来越多的汽车品牌都将小排量涡轮增压发动机作为旗下主销车型的主力配置。“前几天试驾了一款1.2T排量的高尔夫7。这款车排量虽然小,但是动力很足, 提速也快。过去没有接触过小排量涡轮增压车型,没想到会有这么好的爆发力。”近日,准备购车的杨先生试驾了小排量涡轮增压车后,对该类车青睐有加。

      政策限制逼迫主机厂缩减排量

      其实,很多消费者心中都有一个疑问,为何越来越多的汽车厂家都推出了小排量涡轮增压发动机呢?专业汽车顾问公司分析师李瑞表示:“原因就在于当下各国政策对于汽车排放的控制加强。以欧盟强制实施的欧洲排放标准为例,2008年,欧5排放标准要求氮氧化物与PM值分别不能超过2.0与0.02,而2013年更新的欧6排放标准则要求氮氧化物与PM值在0.5与0.01以下,综合尾气排放限值下降超过50%,这对于厂商来说是个相当棘手的问题。面对日益严苛的排放标准,最简单、见效最快的方案就是降低排量,而为了维持原有的动力水准,涡轮增压也就成了必不可少的‘兴奋剂’”。

      还有一个原因,便是政策上的“唯排量论”——为了降低排放,直接将税收与排量挂钩,向主机厂收取税费。李瑞表示,在我国,消费者购买1.6L以下(含1.6L)车型可以免交50%的购置税,折算下来,一台15万元的车型购置税就可以免掉6400元左右,这直接导致消费者在选购汽车时更加偏向小排量车型,以至于小排量车型的市场需求更加旺盛。此外,用排量进行税费等级划分,进而倒逼厂商研发小排量增压发动机,这是当今小排量盛行的根本原因所在。

      小排量自然吸气还有市场吗

      那么,小排量自然吸气还有市场吗?回答这个问题,要先从小排量涡轮增压的特性说起。1.0T涡轮增压发动机的动力相当于1.4L自然吸气发动机。此外,涡轮增压车型的维护成本也随着时间的推移已经非常接近自然吸气车型了,在启动和熄火后也已经不需要怠速运行数分钟来做额外的冷却了。涡轮增压器的寿命随着技术的发展有了长足的进步,大多数的车型也用了几乎无需维护的风冷式中冷器。目前能想到的仅仅是比自然吸气车型更短的保养周期,以及保养用的机油价差。由于涡轮增压发动机气缸内压力较高,对机油黏度有更高的需求,通常就需要使用全合成的机油产品,而对于吃惯粗粮的自然吸气车型来说,流动性更好的矿物机油更合口味,一般情况下矿物油或者半合成机油的价位要更低一些。

      其实,对于很多预算有限的消费者而言,选车时依然会在自然吸气还是涡轮增压之间抉择犹豫。可能有消费者会认为,选择自然吸气的高配车型,动力基本够用,配置要比低配的涡轮增压多很多。这在一年之前或许还能站得住脚,但现在恐怕不行了。因为,目前汽车厂商越来越不重视自然吸气车型,一般搭配自然吸气发动机的都是配置较低的车型,有些新潮的功能只配给搭载涡轮增压发动机的顶配车型。在购买成本方面,由于1.6升以下车型可以享受购置税减半政策,所以,在同排量的前提下,更多消费者更愿意选择涡轮增压车型。

      【简评】除了受动力的吸引外,小排量的汽车购置税减半政策,也提高了大家对小排量涡轮增压车型的热情。

 

5.售6.08万元 宝骏730入门级车型上市

6.售10.28-12.18万元 野马T70七座版上市

上汽通用五菱 宝骏730 2016款 1.8L 手动舒适型 7座

野马汽车 野马T70 2016款 1.8T CVT睿智型 7座

           上市时间:近日            上市时间:日前
           销售价   :6.08万元            销售价   :10.28-12.18万元
           发动机   :1.5L            发动机   :1.8T
           变速器   :5速手动            变速器   :CVT
           车身尺寸:4710/1785/1715mm            车身尺寸:4555/1835/1715mm
 

7.车身加长/延续7座 幻速S3L设计草图曝光

,

8.7月上市 奇瑞瑞虎5 1.5T将增CVT车型

北汽银翔 北汽幻速S3 2016款 S3L 基本型

汽车之家

           上市时间:年内发布            上市时间:7月正式上市
           销售价   :——            销售价   :——
           发动机   :1.5L            发动机   :1.5T
           变速器   :5速手动            变速器   :CVT
           车身尺寸:——            车身尺寸:——
 

每日新闻摘要
 
1.重庆6月6日以“新一轮产业发展的战略支点——中国机遇:‘十三五’规划《中国制造2025》”为题,“2016(第七届)全球汽车论坛”在正式开幕。近千位汽车行业内外的中外嘉宾齐聚重庆,就业界热点话题展开为期两天的头脑风暴。
 
2.日前,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数据资源中心网站发布了申报《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第四批)通知,根据申报流程可知,企业需在获得产品合格检测报告后才能进行目录申请。
 
3.近日,英菲尼迪和沃尔沃发布今年4月销量数据。其中,保持稳健增长势头的英菲尼 迪,今年4月在华销量同比下滑49.9%;沃尔沃4月在华销量为6280辆,较去年同期下滑6.7%,使得中国市场跌落至沃尔沃第二大单一市场。
 
4.五月份国内共有12个品牌的多个车型发布了召回公告,其中涉及的汽车品牌包括阿斯顿马丁、奔驰、雷克萨斯、雪铁龙、大众、起亚、玛莎拉蒂、雪佛兰、别克、捷豹、福特和JEEP,总数达到226万余辆创同期新高。

 

 

为中国汽车厂家服务 为中国经济发展和汽车工业作贡献

 
上一篇:快讯3198-6月3日 下一篇:快讯3200-6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