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分会
今天是:    
快讯3237-8月5日
发布时间:2016-08-05 15:57:19    浏览量:1924次    

新闻标题

 
行业信息 产品信息
1. 交通部又发话了,汽车限购政策将止于深圳? 5. 售17.98-26.98万 一汽丰田RAV4荣放上市
2. 是消费者抛弃了4S店?还是4S店抛弃了消费者? 6. 13.49-18.29万 东风雪铁龙新款C4L上市
3. 讴歌在华国产放弃美国车型 中国版SUV改走亲民路线 7. 广汽传祺GM8将于2017年3月正式上市
4. 二评 “死守股比”,听听“假想敌”如何表态 8. 售17.58-29.88万元 日产新款天籁上市

新闻详情

 
1.交通部又发话了,汽车限购政策将止于深圳?16-08-05 来源:中青在线    作者:钟天骐
http://news.cyol.com/co/2016-08/04/content_13458210.htm
      对于很多在北京生活的人来说,私家车可谓让人又爱又恨。爱的是早高峰可以免去挤地铁,坐在沙发椅上吹空调;恨的是碰上塞车,一公里的路堵上半小时也不足为奇。

      不过,比塞车更让人“心塞”的是很多人有钱却买不到车。2010年12月23日,北京正式公布《北京市小客车数量调控暂行规定》,成为国内首个发布汽车限购令的城市。

      从此,要买车先摇号。摇号之难连交通运输部部长杨传堂都连声叹气:“我家里是我的夫人、女儿、女婿、小外甥女、外甥女婿,五个人摇了好几年了也都没摇上。”

      在北京的带动下,贵阳、广州、天津、石家庄、杭州、深圳各大城市纷纷加入汽车限购大军。人口多、汽车保有量大的其他城市,则纷纷成为下一个限购城市的预测对象。

      不过,最近交通运输部的一个文件或许要为汽车限购画上一个休止符。

      近日,交通运输部印发《城市公共交通“十三五”发展纲要》。《纲要》要求多举措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适时研究推进城市交通拥堵收费政策,谨慎采取机动车限购、限行的“两限”政策,避免“两限”政策常态化。已经实行的城市,适时研究建立必需的配套政策或替代措施。

      《纲要》为解决城市拥堵提出了几点建议。

      一是合理选择交通疏导措施。引导各地依法建立以经济手段为主,行政手段为辅的差异化交通拥堵治理措施。依据城市交通状况,适时研究推进城市交通拥堵收费政策。

      这一点与之前流传的“拥堵费”政策即将征收一脉相承。

      此前的6月份,北京市政协召开雾霾治理问题提案办理协商会。针对委员建议,北京市环保局、市交通委等答复表示,该市已初步制定了交通拥堵收费政策方案和技术方案,目前正在组织进一步深入研究和论证。

      《纲要》中表示,第二点要加强出租汽车运营调度和管理,充分利用移动互联技术,有效降低出租汽车空驶率。实际上就是对互联网约车手段进行推广和肯定。

      这与前几天的新闻同样关联很大。7月28日,备受关注的出租车改革方案正式出台,明确将网约车车辆登记为“预约出租客运”,互联网约车终于有了一个明确的合法身份。这次交通运输部再次明确表态,看来网约车即将迎来一个全新发展期。

      此外,还要改善慢行交通出行环境。构建“安全、公平、便捷、连续、舒适、优美”的步行、自行车等慢行交通系统,引导公众选择绿色方式出行。因地制宜编制城市公共自行车交通系统专项规划。

      科学建设城市公共自行车道及停放设施,在城市公交场站、商业办公场所和社区等提供充足、便捷的城市公共自行车停车位。完善城市公共自行车运营服务机制,建立城市公共自行车智能调度系统。

      实际上,不管是限购限行还是避免限购常态化,这些都是手段而非目的。

      汽车研究专家钟师曾给出这样的建议:解决交通拥堵,政府部门可以使用“经济杠杆”和“道德宣传”两种手段。“与其推行强硬的汽车限购,不如在城市的某些核心区域进行私家车限制进入。比如,对于某些景区或某些核心商务区只让公交车进入,对私家车进行限制。或者提高停车费,增加用车成本,自然会减少市民对私家车的使用。”

      钟师认为,在道德层面,政府也需要进行引导:城市的公共交通面向的是所有市民,有坐公交的,有开私家车的,也有骑自行车的,还有步行的,不可能所有资源都向汽车倾斜。

      【简评】 解决交通拥堵是世界性难题,在中国这个人口第一大国、汽车第一大市场,则更为凸显。   
 

2.是消费者抛弃了4S店?还是4S店抛弃了消费者? 16-08-05 来源:经济观察网    作者:刘晓林
http://www.eeo.com.cn/2016/0804/290485.shtml
      J.D. Power日前发布的“2016年中国汽车售后服务满意度研究SM(CSI)报告”显示,在保修期过后仍然“肯定愿意”回到经销商处进行维修和保养的客户人数呈下滑趋势。汽车经销商售后客流流失率的问题被再次关注。

      报告显示,在主流车市场,仅有22%的客户表示他们在保修期后“肯定愿意”回到授权经销商处进行维修和保养,而这一比例在豪华车市场为34%,相比2015年分别下降12和10个百分点。此外,客户进店的频次也呈现下滑趋势。2016年,车主表示在过去的12个月里,他们到授权经销商处进行维修保养的平均次数为2.9次,而2015年这个数字为3.4次。

      实际上,早在2012年,J.D. Power就在调查中强调,汽车售后服务满意度出现下降。2014年,4S店客户售后流失较大的消息正式传出。有调查报告指出,4S店购车三年以上的客户流失比例达41%以上,且随着购车年限增加流失率也在上升。调查显示,4S店的客户逐渐流向了交通位置便利和价格优惠的快修连锁店、汽修厂。

      很显然,在过去四年内,4S店售后客户流失的现象在持续加重。尤其在2014年那份让业界震惊的“零整比”报告曝光后,消费者对4S店的信任度明显下降。

      对于车主选择选择“抛弃”4S店的理由,这份调查报告的结论是:车主更加倾向于认为授权经销商处的服务价格并不合理。2016年有87%的接受调查车主认为授权经销商的服务价格合理,而这一比例在2015年为94%。

      报告指出,虽然认为价格不合理,客户在授权经销商处的维修服务花费是保持稳定的,2016年平均为660元,2015年平均为642元。但J.D.Power的数据并没有解释该数据收集的车主样本特征。分析认为,这样稳定的消费应该都来自购车年限较短的新车主。消费金额的稳定显示售后价格在过去一年内并没有按照消费者的预期进行下调。

      另一个理由是消费透明度的问题。J.D.Power调查显示,当客户在服务之前获得价格预估时,他们明显比没有得到预估的客户感到满意(687分vs. 613分)。同样的,在服务后得到花费解释的客户,也会感到更加满意(687分vs. 606分)。

      此外,服务时间管理也影响着客户满意度。在豪华车市场,当服务时间为“2小时”时,满意度得分(752分)在平均线以上(742分);而在主流车市场,当服务时间为“2小时”时,满意度得分(673分)接近平均分(674分)。当服务时间为“3小时”时,满意度得分在两个市场均急剧下滑(分别为718分和660分)。

      看到这些调查结论,笔者不得不说,4S店的危机感还是不够的。四年前,价格太贵、服务不透明,以及存在诱导消费、排队等候时间长、地理位置过偏等因素,就是导致消费者放弃4店,转而选择其他的维修渠道的主要原因。四年后,依然没有改观。

      实际上,虽然市场突然转冷让很多经销商猝不及防,但无论是政策,还是行业环境都给了4S店一定的过渡调整期。从2014年的反垄断风暴,到2015年1月事实上的《关于促进汽车维修业转型升级提升服务质量的指导意见》,都给4S店敲响了警钟。而一份媒体在2016年上半年的调查显示,由于原厂配件价格并未大幅下降、消费者对汽配市场存在假冒原厂件的担忧,以及对同质配件的不了解,4S店在售后配件上的高利润并没有被明显削弱。人们期待着4S店能够抓紧时间做好转型,将重心真正转移到服务体验的竞争上。

      但显然4S店与时俱进的速度实在太慢。J.D.Power的调查还显示,随着女性客户数量的猛增,经销商的满意度得分却在走低。调查称,女性客户占比达到40%,相比2010年的23%,增长接近一倍。女性客户的满意度得分在豪华车市场和主流车市场均低于男性客户(豪华车:-13分;主流车:-18分)。女性车主对以上三大因素:价格、消费透明度、消费时间的敏感度显然高于男性,这是4S店功课没做透。

      J.D. Power汽车服务和忠诚度事业部总经理胡晓龙指出,服务顾问在经销商客户关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解释花费,为客户提供服务方面的建议,以及在合适的时机技巧性地向客户推荐额外的服务,这些对于培养忠诚度和提高满意度很关键。授权经销商需要确保他们的客户在整个拥车周期之内都一直愿意回到经销商处进行售后服务。”

      业内人士指出,培养一个优秀、成熟的服务顾问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以及精力,这并不是每个经销商都能够承受的。事实上,这不得不说是一个悖论,在市场爆发期时,客流量的快速增加让经销商等不及新服务顾问培训成熟就必须拿来用。而在市场低迷期,无论经销商还是厂家,钱都放在市场推广上了,谁都不愿意拿更多的钱投入到基层培训上。最愿意在经销商培训上下功夫的大多是新兴品牌或者刚国产的合资品牌,在初期为树立品牌形象而在软件上进行投资。

      所以说,不是消费者抛弃了4S店,而是在转型期,成长过慢的4S店主动选择“抛弃”了消费者,4S店有很多苦衷,但如果继续“不争”,固守眼前的“一杯羹”,消失的蛋糕份额只会越来越大。

      【简评】未来随着汽车后市场的发展和成熟,授权经销商如何获得客户长期的信任和忠诚将会更加困难。

 

3.讴歌在华国产放弃美国车型 中国版SUV改走亲民路线16-08-05 来源:证券日报  作者:王   禁     
http://zqrb.ccstock.cn/html/2016-08/05/content_198224.htm
      30年前,讴歌进入美国市场,随后拥有了极高的知名度,近几年销量甚至超过了林肯;10年前,讴歌携美国风杀入中国市场,但却至今水土不服、销量不济。痛定思痛,讴歌国产首款车型没有如过去照搬北美车型,而是针对中国市场设计了一款全新小型豪华SUV——讴歌CDX。

      过往讴歌进口车销量不济也严重影响到了渠道发展,从三年前准备国产起,讴歌开始将眼光瞄准了广汽本田优势的经销商渠道。广汽本田山东区域经销商告诉《证券日报》记者,讴歌当下发展渠道主要从广本优质经销商中选择,并且不会强制经销商建4S店,100多万改造的卫星店也行。

      广本汽车销售有限公司第二事业本部副本部长王顺胜表示,讴歌作为一个独立的豪华品牌,销售服务体系是独立运营,不会在广本4S店里销售讴歌产品。“但讴歌允许卫星店与本田共用修理厂。”上述经销商表示。

      作为迟来的国产豪华品牌,讴歌需要利用国产化契机提高性价比,通过走亲民路线意图提高销量和市场占有率。因此,讴歌才将首款国产车型定位当下增长最为迅猛的紧凑级SUV上,讴歌CDX起售价比预售价低2万元,比BBA(宝马、奔驰、奥迪)中售价最低的奥迪Q3起售价还要低几千元。

      讴歌CDX改走“中国风”

      众所周知,讴歌品牌诞生地在美国。2016年上半年,讴歌在美国销量为78994辆,同比下跌9.3%,但仍远高于美国本土豪华车品牌凯迪拉克以及林肯。

      10年前,讴歌试图在中国复制美国的成功,但过于美式的设计并不讨中国人喜欢,多年来水土不服、销量不济,年销量维持在五六千辆的水平。正是看到打法不对,讴歌开始尝试在华国产新车型,并推出一款“原汁原味”的中国版本紧凑级SUV——讴歌CDX。

      一般来说,豪华品牌首款国产车型都会选择原本进口时卖的不错的车型。“但讴歌首款产品能够切入时下最火SUV市场,并且主销车型价格在30万元以下,是非常明智的。”不愿具名的行业分析师告诉《证券日报》记者。

      加快新车型导入

      然而,讴歌依然面临着品牌知名度低于宝马、奔驰、奥迪的尴尬,渠道布局姗姗来迟的无奈。对此,王顺胜认为,豪华车市场虽然竞争激烈,但是本田拥有450万的用户群体,以及广汽本田全国的470家营销网络,考虑到在本田体系内进行升级的消费者占比,我们有信心完成CDX今年1万辆的销量目标。

      在渠道上,过往销量不济一度造成经销商退网,讴歌除了积极寻求广汽本田渠道支持外,还会加快新产品的导入。除后续投放讴歌CDX混动版外,广本汽车销售有限公司第二事业本部长渡边康治表示,Acura(讴歌)进入中国市场比较晚,今后我们会全力以赴力,赶超其他品牌,“以前是把美国研发车型直接导入到中国市场销售,今后会更贴近中国市场,为中国客户提供更多购车选择。”

      【简评】讴歌首款国产产品是否能够打开中国市场销量大门,为讴歌在中国市场带来新的机会,讴歌CDX这款车任重道远。

 

4.二评 “死守股比”,听听“假想敌”如何表态16-08-05 来源:网通社    作者:李安定
http://auto.news18a.com/news/storys_96367.html
      死守股比的汽车业朋友,其中的领袖级人物,我们相互认可,相互支持多年。他们是有知识、有阅历、有情怀的中国汽车人。他们自认为,出发点不但是汽车行业利益,而且是国家的根本利益。因此底气十足。

      什么是国家根本利益?习近平主席最近在会见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时说:最根本的是要抓住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抓住各国人民对和平发展的共同诉求,坚持走合作共赢之路。要坚持互相尊重,平等相待的原则,以建设性方式管控和减少分歧。我以为,参与制定,并且遵守全球化、市场化的规矩,才是中国人应有的大国范儿。

      即使只看行业利益,中国入世15年了,还死守当年中国汽车业以“幼稚产业”争得的保护条款,以全球第一汽车大国之躯,苦苦哀求国家再给几年吃“婴儿奶粉”的保护,眼看着上汽、广汽、奇瑞、华晨这些80后地方国企,吉利、长城、比亚迪、传祺这些90后、00后自主品牌,在最激烈的竞争中立足、壮大,咱们这些50后“头生子”大爷们,还哭闹着再要8年“死守股比”延缓期。真让人情何以堪。

      灾难性臆测来自一个虚幻的前提:国家一旦出台法规,放开汽车合资股比的限制。作为“假想敌“的跨国公司立马欢呼雀跃,撕毁合同,买下中方部分或大部分股份,在合资企业中称王称霸,中方任由宰割。于是在“死守股比”朋友的眼里,“放开外资股比后,外方绝对会更加抑制本土汽车企业的生存,一些极端措施也会出现,比如说低价促销、切断供应链、高价收购品牌等,将中国品牌扼杀于摇篮里,对中国品牌形成灭顶之灾。”危言耸听。借用北京的一句老话儿:走夜路吹口哨,最后吓着了自己。

      我认为,在当下的中国,法规允许股比放开,不过是基于更高的国家层面上,履行中国市场化地位,应尽义务的经济与外交考虑,中国汽车资本结构是否突变,取决于具体合资企业内部中外双方的考量与博弈。

      一是合资企业的中方有能力不允许改变股比。外方即使有增资扩股的冲动,也必须有中方的完全认可。这是企业运营的规矩和制约。如果中方把合资企业看成利润奶牛,不允许股比变更,双方必定还得在合同存续期维持原有股比。

      二是外方没有变更股比的打算和能力。50对50的出资比例,让双方投入和收益基本对等,外方控制着品牌和产品投放的主导权,在更长的产业链上还有溢出的收益。借助中方的政府、市场、人力、甚至互联网新技术的资源,在安定的大环境中平稳挣钱应该是不错的选项。

      中国有一句老话,兼听则明。许多明眼人发现,“股比开放”被热议,合资企业的“另一半”——外方完全被缺席,他们怎么想,怎么说,被有意无意忽略,甚至被妖魔化。于是我突发奇想,越过“死守股比”朋友塞给人们的结论,直接听听跨国公司高层人士怎么说。

      大众汽车和通用汽车是在全球汽车业名列前茅的大公司,且是在中国市场尚不明朗的环境下,最早进入中国的欧美车企,合资企业业绩卓著,产品被中国消费者广泛认可。

      我单刀直入地提问大众集团董事、大众中国总裁海兹曼教授:一,如果中国政府允许股比放开,大众集团会不会像有些人所担心的那样,立即要求在合资企业中增持股份超过50%,从而取得对企业的绝对控股地位? 二,作为实力雄厚的跨国公司,有没有计划,利用技术资金优势打压自主品牌?

      海兹曼说:从原则上说,只要有利于公平、平等竞争的规则我们都欢迎,特别是与国际接轨的每一个步骤,大众都持欢迎态度;至今为止,我们在华的合资企业中与伙伴的合作非常愉快,成果令人满意。没有中方合作伙伴,大众不会像今天这样成功。我认同你的见解:任何股比上的变动都要由合资双方一起讨论,并达成共识。对双方来说,目的都是要实现最终的双赢。

      他说,股比放开与否,可能与今后新进入的合资企业有更直接的关系,但对于大众与上汽、一汽的两个已经成功运营多年的合资企业来说,任何股比变动的设想,对大众并没有直接影响。至于你所说的关于打压中国自主品牌的担心,我的回答是 NO!NO!NO! 大众在中国既没有这种企图,也没有这种能力。

      几乎同样的问题,我提问通用汽车全球执行副总裁、中国总裁钱惠康先生:如果中国政府允许股比放开,通用汽车会不会立刻就向中方要求增持股份,钱惠康的回答是:不会。 他说,通用汽车在中国近二十年的成功发展,是与合资伙伴们共同努力的成果。股比永远是双方或多方共同决定的。无论中国的股比政策是否变化,通用致力与合作伙伴共同致力于提供优质产品,消费者至上的理念不变。

      对于一旦放开股比,通用会不会利用其技术和资本优势,打压中国本土自主品牌?钱惠康回答:近年来,我们乐见本土自主品牌的迅速发展,中国人对于汽车的需求非常多元化,各个细分市场都有发展机遇,竞争机制也已经非常成熟。竞争有利于中国汽车行业,当然包括自主品牌的健康发展,最终将使中国汽车消费者获得更多选择。这在二十年前完全不可能。

      “假想敌”的回答,正式且坦诚。与“死守股比”的朋友们的担心大相径庭。跨国公司不是雷锋白求恩。但是他们以往在中国作了什么?得到了什么?基本可以预见将来的走向。毫无疑问,竞争会更激烈,更加短兵相接,会有自主品牌,也有合资品牌倒下,留下来的汽车品牌才是手握一流产品的好汉。说来有些悲壮:中国消费者乐见其成。

      【简评】市场放开是大势所趋,畏首畏尾不如积极面对。

 

5.售17.98-26.98万 一汽丰田RAV4荣放上市

6.13.49-18.29万 东风雪铁龙新款C4L上市

一汽丰田 一汽丰田RAV4 2015款 2.0L CVT四驱风尚版

东风雪铁龙 雪铁龙C4L 2016款 1.6T 自动精英型

           上市时间:7月28日            上市时间:7月28日
           销售价   :17.98-26.98万元            销售价   :13.49-18.29万元
           发动机   :2.0L、2.5L            发动机   :1.2T、1.6T
           变速器   :CVT、6速自动            变速器   :5速手动、6速手自一体
           车身尺寸:4600/1845/1690mm            车身尺寸:4675/1780/1500mm
 

7.广汽传祺GM8将于2017年3月正式上市

8.售17.58-29.88万元 日产新款天籁上市

汽车之家

东风日产 天籁 2016款 2.5L XL-UpperNAVI Tech智尊版

           上市时间:2017年3月上市            上市时间:7月28日
           销售价   :——            销售价   :17.58-29.88万元
        &n, bsp;  发动机   :2.0T            发动机   :2.0L、2.5L
           变速器   :6速手自一体            变速器   :CVT
           车身尺寸:——            车身尺寸:4891/1830/1490mm
 

每日新闻摘要
 
1.8月5日上午10点40分左右,全球首次公开车对车垂直碰撞试验在天津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碰撞实验室举行。本次垂直碰撞试验的最终结果将在稍后时段对外正式公布。
 
2.今年7月,马自达在华销量为21,510辆,同比增加30.2%。其中,一汽马自达销量受到新车的推动作用,重新返回增长趋势。
 
3.8月4日下午,国家发改委通知,自5日0时起,国内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降低220元和215元。这是今年来成品油价格“二连跌”,这次下调幅度也是年内最大。值得注意的是,在国内外油价震荡不断的时候,四川省印发了《四川省价格机制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2017年该省将按照国家统一部署,择机放开成品油价格。
 
4.8月3日,上汽通用汽车别克品牌与万达电影院线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宝山万达影城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双方正式开启全面合作。

 

 

为中国汽车厂家服务 为中国经济发展和汽车工业作贡献

 
上一篇:快讯3236-8月4日 下一篇:快讯3238-8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