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分会
今天是:    
快讯3239-8月9日
发布时间:2016-08-09 17:33:59    浏览量:1854次    

新闻标题

 
行业信息 品信息
1. 交通部印发公交“十三五”纲要 5. 增CarPlay/细节微调 曝新款福克斯官图
2. 此起彼伏、前赴后继 三股势力催生“造车热” 6. 售21.98万元 吉利博瑞G20行政版上市
3. 韩媒:中国车挤跑韩系车 品质差不多价格仅一半 7. 1种动力/3款车型 宝骏310有望9月上市
4. 日系车争夺白热化,丰田本田日产谁是第一? 8. 腾势续航400km版:补贴前预售41.58万起

新闻详情

 
1.交通部印发公交“十三五”纲要 公共交通优先影响汽车业几何16-08-09 来源:中国汽车报网    作者:张婷
http://car.cnautonews.com/jrtt/201608/t20160808_484328.htm
      为推进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交通运输部近日印发《城市公共交通“十三五”发展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纲要》提出,到2020年初步建成适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求的现代化城市公共交通体系,明确推进“公交都市”建设、建设智能公交系统、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等五大任务。

  汽车作为重要的出行工具,是城市交通体系的一部分。《纲要》中提到的提高公共汽电车出行分担率、改善交通基础设施、研究推进城市交通拥堵收费政策等,也势必引导和影响汽车业的产品升级和商业模式创新。

  谨慎采取机动车“两限”

  一直以来,用行政强制手段限制人们购车、出行的“两限”政策,被业内专家诟病良多。他们认为限行、限购剥夺了老百姓购买私家车的平等消费权,不利于汽车业发展,且这种手段在缓解拥堵和节能减排方面也“治标不治本”。

  此前,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等行业组织就曾明确反对一些地方政府施行的限购政策,认为其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汽车产业的发展。此次《纲要》要求谨慎采取机动车限购、限行的“两限”政策,避免“两限”政策常态化,一定程度上为后续限购令的随意出台打了“预防针”。同时对于已经实行的城市,文件还作了“适时研究建立必需的配套政策或替代措施”的表态。不过目前来看,北京、上海等城市短期内取消限行、限购政策不太可能。

  值得注意的是,《纲要》还提出要根据城市交通状况,适时研究推进城市交通拥堵收费政策。对此,北京工业大学城市交通学院副院长陈艳艳指出,与“双限”政策不同,征收拥堵费是采用经济手段增加市民小汽车使用环节的成本,给了群众一定的自由选择空间。从《纲要》看,实施拥堵收费政策基本得到确认,北京已在着手研究试行。

  “拥堵收费如措施得当,对消费者的购车热情不会造成太大冲击,还能够引导市民合理用车。但若仓促出台或同‘双限’政策叠加实施,对车市造成的负面效应显而易见,也是非常不合理的。”谈及征收拥堵费对汽车业的影响,陈艳艳如是表示。

  重庆交通大学公共交通学者王健则认为,实施征收拥堵费政策弊大于利,最后很可能演变为公务车寻租和“少数人的特权”。且从国外一些城市的相关经验看,长期征收拥堵费对缓解交通拥堵的作用在逐渐递减。王健强调:“治理城市拥堵的根本在于公平分配和使用路权。”

  王健举例说,每个人享有均等路权,即每辆载客50人的100辆公交车相当于5000辆小汽车占用的道路资源。如果给这些公交车划分专用车道,其就能跑得很顺畅。而私家车所在车道很拥堵,这样一些私家车车主就会考虑改乘公交车或巴士。“所以为城市公交车划分专用车道很重要。”

  此外,《纲要》还提及加强城市静态交通管理,实行差别化停车收费。陈艳艳对此表示,要明确收费的目的在于疏解城市核心区停车难,而非收费本身。

  新能源客车迎政策利好

  与小汽车相比,城市公交具有容量大、效率高、能耗少、污染小的比较优势。但如王健所说,只有公共交通足够方便、舒适,市民才会愿意放弃私家车而改乘公交车。

  针对我国多数城市公交机动化出行分担率低,等车时间长,换乘不方便,基础设施不足等问题,《纲要》明确通过5年左右的建设,实现中心城区500米上车,城市交通绿色出行比例达到75%以上。为此,《纲要》中写道,要构建城市公交快速通勤系统,扩大公交服务广度和深度,优化乘车、换乘条件。如引导大型公共活动场所、居民区合力配建城市公共汽电车枢纽场站设施。

  不过在陈艳艳看来,实现上述目标存在较多难点。“一些城市中心区的公交场站欠缺,车辆调度难;一些地区路网稀疏,公交站连贯性不好。而受道路、用地等因素制约,这些问题非短期内能够解决的。”基于各城市交通状况存在较大差异,王健也认为实现所谓“500米上车”不现实,且太过“一刀切”。同时他指出,衡量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水平不能简单以所拥有公交车数量作为评价指标,一定要依托于具体环境。

  为鼓励绿色出行,《纲要》还着重强调加快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车辆的推广应用,2020年城市新能源公交车比例不低于35%。对此,陈艳艳表示:“根据电动车续驶里程短等运行特点,各地要积极完善充换电站等配套设施建设,并鼓励‘融资租赁’、‘车电分离’、‘以租代售’等多种运营模式。”

  利用移动互联技术发展智能公交

  着眼于提高城市交通运行效率,发展“互联网+交通”已是必然趋势。此次《纲要》也强调要建设与移动互联网深度融合的智能公交系统。据陈艳艳介绍,目前国内许多城市已在广泛应用信号灯管控、ETC收费、智能诱导系统和管理决策平台、应急处置系统等电子信息技术。车载导航、智能辅助驾驶技术也不断应用于公共汽电车。

  “不过我国公共交通的信息化发展尚处在起步阶段,交通信息的发布止于单向诱导,未有效对接‘乘客’需求。部、省、市间联动的公交数据资源交换体系与机制也未完全建立起来。”王健说。对此,《纲要》提出推进城市公交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和综合利用,向公众提供全链条、全方式、跨区域的综合交通“一站式”信息服务。

  依托于互联网技术,城市公交也在不断创新服务模式。乘客可利用智慧移动软件定制灵活需求的起点和终点,公交运营商则利用平台整合需求,为乘客提供个性化公交服务。实践中,我国已出现了一些定制公交服务的互联网企业平台如滴滴巴士、嘟嘟巴士,其对现有城市公交做了有效补充。“不过互联网巴士作为新生事物,在运营规范和政策监管方面还有待完善。”陈艳艳说。

  同时加强出租车运营和调度管理,充分利用移动互联技术有效降低出租车空驶率,也被写入《纲要》。日前公布的《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则对网约车的合法地位给予了确认。东南大学交通法治与发展研究中心执行副主任顾大松对此表示,文件很大程度上适应了新业态发展趋势,网约车与出租车的联动发展要坚持市场导向。

      【简评】 相较从技术层面解决交通难题,缓解交通拥堵的政策措施显然更吸引公众眼球,对居民和汽车业的影响也体现得更直接。   
 

2.此起彼伏、前赴后继 三股势力催生“造车热” 16-08-09 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张宇星
http://auto.ce.cn/auto/gundong/201608/09/t20160809_14636479.shtml
      上周(8月3日),北汽新能源车正式发布全新纯电动车品牌——ARCFOX;7月底,先(7月24日)有全新自主品牌汉腾汽车的首款SUV车型——汉腾X7开始预售,价格区间为7.98万—14.98万元;随后(7月27日)又有华晨鑫源正式发布全新乘用车品牌——斯威,同时携旗下首款车型斯威X7亮相,预售价区间为9万-11万元……

  一个又一个全新的品牌或汽车,此起彼伏、前赴后继,再一次引燃人们对新一波“造车热”的关注与思考。

  自观致汽车提出“这个世界还需不需要一个新的汽车品牌”?几年间又有多个汽车品牌“无中生有”,横空出世,然而其发展各异。中国经济网汽车频道及时跟进,对行业出现的这种现象予以剖析。

  过去三十年间,“造车热”在我国曾经有着几波大的行情,但是大都仅仅着眼于国内汽车市场,且多为业内企业或个人(民营)的行为。而此次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造车热”,却有着国际化并与中国市场直接相关联等特点,参与者也由“业内”,发展到门外站了一大拨“野蛮人”。

  今天,作为系列文章的开篇之作,中国经济网汽车频道对近几年涌现的“造车热”,做一番归纳与梳理。

  目前,热衷于“造车”的不外乎来自以下三股势力。

  首先是以所谓的“新技术”为借口,实现其互联网造车的理想,一大波IT企业跃身其中。

  2015年,就有多家互联网企业宣布涉足汽车领域,从车载互联到自动驾驶,从国际巨头谷歌、苹果再到国内的百度、阿里、腾讯……因此,有人认为:“互联网造车席卷了全球IT巨头”。

  如以“自动驾驶”为名,谷歌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历时数年进行产品研发;又比如,由腾讯控股、富士康与和谐汽车共同投资的互联网汽车企业——和谐富腾等。

  国内互联网造车以乐视汽车的动静最大,招揽一干业界内外的精英人才,召开了数不清的“发布会”。

  事实上,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互联网造车已经不乏失败的案例,如应宜伦与沈晖以所谓“智能汽车”为名的博泰汽车,2015年4月尚以Project N智能汽车亮相上海车展;到了年底,曾经被吹呼得神乎其神、天花乱坠的“合作”草草收场,二人也不得不各奔东西。

  其次是以所谓的“新能源”为借口,以期快速进入汽车领域,其中又以特斯拉的突飞猛进最为耀目。

  由于过于冒进,逐渐显露出其轻狂、草率、无知的弊端,特别是一些不负责任的行为,如还在发酵中的特斯拉首例“自动驾驶”致车主死亡案例。

  这种以“新能源”为题材的进入者,同样不缺流产的案例。如美国科迪达(CODA)汽车公司,号称和世界上最大的电池制造商之一的天津力神公司创办了合资企业。“试验产品市场反响十分不错,品质全球第一”,而“CODA也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生产电动汽车的公司”。根据CODA在2012年北京车展期间,与长城汽车签署的合作协议,双方“旨在打造全球最具竞争实力的纯电动汽车”,首款纯电动汽车将在2014年第二季度投产……CODA公司CEO、原通用汽车亚太区总裁墨菲——“墨”迹未干,人已“高飞”:在2015年年初转投观致汽车,而后又未及一年便匆匆“闪离”,现在已然不知所终。

  第三是欲抓住中国市场的“新契机”,大多有传统整车或零部件企业的背景,有梦想、有情怀,更有行动,各个都是较大的投入、并做了打“持久战”的准备。

  如奇瑞与以色列量子公司合作的观致,声称沿袭了德国著名品牌的宝沃,再有就是今年5月9日在北京雁栖湖隆重发布的汉腾品牌。

  汉腾汽车成立于2013年,是一家以传统汽车、新能源汽车、关键汽车零部件的研发、生产、销售为核心业务的民营整车制造企业。2015年通过重组江西赣州江环汽车制造有限公司获得乘用车生产资质。

  在汉腾品牌发布会上,隆重推出汉腾X7和汉腾PHEV两款车型,预计2017年至2018年,还将推出7款SUV或MPV,以及纯电动车型。会上,汉腾汽车公司总经理李学明介绍,汉腾汽车一期投资额达37亿元,产能规划为15万辆。

  另据了解,汉腾汽车二期工程已于今年下半年开工建设,规划产能为30万辆。待所有项目建设完成后,汉腾汽车将形成传统动力汽车、新能源汽车、发动机生产、汽车零配件生产等四大核心板块,共45万台套汽车生产能力。
 

      【简评】随着新能源、智能化等命题的出现,汽车制造业进入下一个创新周期。而对新进入者而言,分食蛋糕 正变得越来越有可能。

 

3.韩媒:中国车挤跑韩系车 品质差不多价格仅一半16-08-09 来源:参考消息网      
http://finance.cankaoxiaoxi.com/bd/20160809/1261105.shtml
      参考消息网8月9日报道 韩媒称,中国汽车业正在崛起,不再停留于仿造发达国家产品的水平,而是在本国市场积累经验,提高竞争力,最近更是在改变未来汽车行业格局的电动汽车市场中叱咤风云。

      韩国《朝鲜日报》网站8月8日报道,因此有些人担忧,随着中国汽车业的崛起,“韩国汽车业将越来越没有立足之地。”

      车价仅为一半,品质却相差无几

      今年上半年,在中国市场售出的汽车中42.9%都是中国国产汽车。这一比例在2011年仅为35.7%。最受打击的是韩国汽车。韩国汽车在中国市场的占有率从2014年上半年的9.0%跌至今年上半年的7.3%。韩国产业研究院最近在报告书中分析指出,“中国国内市场的品牌价值依次为德国、日本、韩国、中国汽车。随着中国汽车业的崛起,品牌价值相对较低的韩国汽车最先受到影响。”

      中国本地汽车最大优势是低廉的价格。在中国SUV市场销售排名第一的长城汽车“H6”售价价10万元左右,价格只有同级别现代汽车途胜(Tucson,17万元-24万元)的一半,品质也相差无几。在著名市场调查公司美国J.D.Power公司的新车品质调查中,中国汽车企业的平均分数在8年之前与外国汽车企业平均分数相差145分,但去年已经减少到22分。

      在内需市场中培养实力的中国汽车企业正在把目光投向海外市场。上海通用五菱的“五菱”品牌将从明年开始在印尼进行首次销售。东风、长城、北京汽车正计划在墨西哥、埃及、巴西、墨西哥等国建设当地工厂。

      问题在于,中国汽车企业想要开拓的市场中的大部分都是韩国汽车的主要市场。大林大学教授金必洙指出,“过去美国、欧洲的汽车企业小看和无视了韩国汽车,后来被韩国汽车业漂亮地逆袭成功。现在轮到韩国汽车在中国汽车的追赶面前绷紧神经。过去小米被称为‘大陆的失误’并被韩国无视,但小米后来的飞速发展确是有目共睹。这样的事情完全可能再次出现在汽车行业中。”

      在电动汽车等未来汽车领域已达到世界顶级

      中国去年生产出203357辆电动汽车,已经超过美国和欧洲成为世界最大的电动汽车生产地。比亚迪去年售出61722辆电动汽车,超过电动汽车行业曾经的盟主美国特斯拉公司成为世界销量第一的企业。

      中国电动汽车企业得到了中国政府的全力支持。中国政府计划截至2020年把电动汽车年生产能力提高到200万辆,在国内设置480万个充电设施。中国虽然在内燃机汽车市场落后于其他国家,但希望在电动汽车行业超过发达国家并掌握全球汽车产业的主导权。

      中国电动汽车业的坚实后盾是庞大的内需市场。根据市场调查企业SNE Research的资料显示,今年上半年在中国市场售出的电动汽车数量为123397辆,占据全世界电动汽车销售量的40%。这一数据同比增加132%,远超全世界平均增加率(50%)。

      在未来汽车市场的争夺中,韩国正远远落后于中国。今年上半年,韩国国内第一的现代汽车在国外和国内市场总共才售出4800辆电动汽车,只有比亚迪的1/9。现代汽车集团今年5月才从政府获得了目前开发中的自动驾驶系统的实际道路性能开发和验证的临时运行许可证和车牌。

      韩国产业研究院资深研究委员李恒久表示:按照目前的趋势,韩国有可能沦落为向中国企业供应电动汽车配件的下游基地。更糟的是,若中国采用本国生产的主要配件,韩国在世界汽车市场将失去立足之地。”

      【简评】自主品牌超越韩系车绝不是在一个时间段内销量上的超越,也不仅是在中国市场上的超越。

 

4.日系车争夺白热化,丰田本田日产谁是第一?16-08-09 来源:第一财经    作者:李溯婉
http://www.yicai.com/news/5058558.html
      今年以来,日产、丰田以及本田在中国车市的较量悄然升级。三者在华销量差距缩小,竞争正进入白热化。

      为了进一步拉升销量,三大日系车企在华下半年将推出21款新车,投放力度比上半年加大。日产、丰田以及本田于已于7月底分别推出全新天籁、新RAV4(荣放)以及讴歌CDX三款新车型,拉开了今年下半场激战的序幕。

      作为目前中国车市增速最快的阵营之一,日系车企正集体发力。其中,本田的提速,让跑在其前面的日产和丰田压力陡升。最新数据显示,本田7月在华销量超越日产和丰田,当月攀升至日系三大车企销量的首位。

      7月,本田在华销量同比大涨39.5%至10.2万辆。其中,广汽本田销量为5.13万辆,东风本田销量为5.06万辆,均创7月单月终端销量的最好成绩。本田多款车型都十分给力,尤其是SUV板块增速明显,CR-V同比增长30.1%,XR-V同比增长48.47%,缤智同比增长24.8%。同时,思域、飞度、锋范等轿车也保持增长。而本田旗下的雅阁在今年改款之后焕发新活力,目前稳定保持在月销过万的水平,并一度击败德系车拿下B级车销量冠军,加上下半年将推出的混动版,雅阁年底有望冲刺月销2万辆。

      丰田7月在华以9.77万辆的销量紧随本田,同比增长5.7%。其中,一汽丰田销量增长7.6%,为5.28万辆,广汽丰田销量为3.4万辆。6月,丰田在华销量曾出现3.4%的下跌,主要原因是一汽丰田卡罗拉供需主动调整,销量同比减少11.3%。不过,卡罗拉7月颓势逆转,销量同比增长10%。在SUV领域,随着新款RAV4荣放上市,这对丰田下半年销量有助推作用。

      日产今年7月在华销量退至日系第三,同比增长8.9%至9.17万辆,当月销量落后于本田和丰田。日产多年在华盘踞日系车企销量冠军的宝座遭到威胁。近几年来,日系车企在华销量基本上保持日产居首、丰田第二、本田第三的格局。2015年,日产在华汽车销量为125万辆,同比增长6.3%;丰田2015年在华销量为112.25万辆,同比增长8.7%;本田去年在华零售销量创下100.63万辆新高,首次突破百万辆大关,同比大涨32.5%。

      目前,本田在华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不仅逼近丰田,与日产的差距也在缩小。今年1~7月,日产在华销量为70.16万辆,同期丰田和本田在华销量分别是69万辆和64.45万辆。

      不过,日产正奋起力保冠军宝座,其中新楼兰、新逍客以及新奇骏组成“三剑客”,在增速最快的SUV领域积极奋战,而以全新轩逸为代表的轿车在市场表现也不错。此外,蓝鸟、西玛等运动阵营产品处于销量爬坡阶段。为甩开对手的紧逼,日产继上半年推出新蓝鸟、全新轩逸等新车之后,于7月底推出全新天籁,将与本田的新雅阁在B级车展开激烈的厮杀。除了全新天籁之外,日产在下半年还将推出启辰T90跨界SUV、 郑州日产MX5紧凑型SUV、英菲尼迪QX30紧凑型SUV等7款新车,成为日系三强中在下半年推出新车最多的车企。

      新车战术也是丰田以及本田下半年在华的重要战略之一。本田除了上月底推出的讴歌CDX新车之外,还推出雅阁混动版、新款飞度等6款新车。而丰田除了除了RAV4荣放外,还将推出新款威驰、新款致炫、卡罗拉1.2T等5款新车。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来,由于日本熊本地震,丰田成为受灾最严重的企业,发动机等零部件供应受到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也冲击到丰田在华的销量。而据丰田内部人士反映,现在丰田在日本工厂已正常运作,汉兰达等车型发动机不再处于短缺状态,将有助于提升下半年在华的销量。

      截至7月,日系三强在华销量仅有几万辆之差,尤其是日产仅比丰田在华销量多出1万多辆。

      【简评】面对恢复元气的丰田以及来势汹汹的本田,日产在华是否能守擂成功,这将拭目以待。

 

5.增CarPlay/细节微调 曝新款福克斯官图

6.售21.98万元 吉利博瑞G20行政版上市

长安福特 福克斯 2016款 基本型

吉利汽车 博瑞 2016款 3.5L G20行政版

           上市时间:年内上市            上市时间:8月1日
           预售价   :——            销售价   :21.98万元
           发动机   :1.0T、1.6L、1.5T            发动机   :1.8T
           变速器   :5速手动、6速手自一体、6速双离合            变速器   :6速手自一体
           车身尺寸:——            车身尺寸:4956/1861/1513mm
 

7.1种动力/3款车型 宝骏310有望9月上市

8.腾势续航400km版:补贴前预售41.58万起

上汽通用五菱 宝骏310 2016款 基本型

汽车之家

,
           上市时间:或为9月份            上市时间:9月上市
           预售价   :4-5万元            预售价   :补贴前41.58万起
           发动机   :1.2L           电动机   :117马力、184马力
           变速器   :5速手动            续航里程:400KM
           车身尺寸:4032/1680/1470mm            车身尺寸:——
 

每日新闻摘要
 
1.据乘联会统计:7月,全国广义乘用车累计销量160.9万辆,环比下降5.6%,同比增长23.3%。其中,轿车销量84.5万辆,同比增长15.3%;SUV销量58万辆,同比增长44.5%;MPV销量14.6万辆,同比增长35.1%。
 
2.据乘联会统计:2016年1-6月,交易量为477.43万辆,同比增长3.59%;交易金额完成2691.94亿元。其中,基本型乘用车交易287.15万辆,同比增长5.45%;suv和mpv交易量分别为29.86万辆和23.67万辆,同比增长30.73%和34.56%。
 
3.上汽集团于日前发布了7月产销报告。报告显示,上汽集团7月份销量为419,188辆,同比增长21.9%。集团旗下上汽大众、上汽通用以及上汽通用五菱仍为销量主力。
 
4.生产周期13年、总销量268万辆,伴随着傲人的产销成绩,上汽通用别克最后一辆凯越于2016年8月8日驶下生产线,宣告正式停产。未来,别克品牌在国内的入门级车型将由英朗担任。

 

 

为中国汽车厂家服务 为中国经济发展和汽车工业作贡献

 
上一篇:快讯3238-8月8日 下一篇:快讯3240-8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