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分会
今天是:    
快讯3242-8月12日
发布时间:2016-08-12 16:08:13    浏览量:1806次    

新闻标题

 
行业信息 产品信息
1. 交通部:新能源推广 突破口在于营运车辆 5. 两种排量7款车型 福特新款翼虎配置曝光
2. 扶持政策加码 新能源车发展前景可期 6. 北汽版埃尔法 道达V8或将在8月底上市
3. 四大成因极度诱惑 “造车热”不热也难 7. 四季度上市 众泰大迈X7实车正式发布
4. 智能汽车技术热的冷思考 8. 预计2017年上市 宝骏510内饰谍照曝光

新闻详情

 
1.交通部:新能源推广 突破口在于营运车辆16-08-12 来源:交通部   
http://auto.gasgoo.com/News/2016/08/11055014501460365572501.shtml
      近年来,新能源营运车辆在交通运输行业的应用渐成规模。在实际运营中,运输企业积累了经验,也遇到了一些问题。这些来自行业一线的信息,有助于交通运输行业主管部门准确把握新能源汽车的应用现状、政策环境和发展趋势。

      在这一背景下,近日,交通运输部专家委员会展开“新能源营运车辆产业与技术动态”专题调研,一场专家座谈会在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举行。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产业蓬勃发展,在交通运输行业的应用快速推进。截至去年年底,全国新能源城市公交车推广数量达到8.6万辆,新能源出租车已超过6000辆,新能源物流配送、分时租赁和公路客运等业务也逐步在多地示范运营。

      国家已将公共服务领域作为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重要突破口,交通运输部对此一直高度重视。今年7月初,马凯副总理在西安组织召开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座谈会,交通运输部派员参加。交通运输部部长杨传堂、副部长刘小明先后对参会报告作出批示,明确提出:一是抓好新能源汽车在公交、出租行业的推广应用;二是积极探索新能源汽车在城市物流配送、邮政快递中的示范推广;三是高度重视新能源汽车的安全问题,确保应用安全。

      此次“新能源营运车辆产业与技术动态”座谈会的召开,正是为了从交通运输营运领域入手,摸底新能源汽车在客运、公交、物流等多个领域的应用情况,了解企业在车辆运营管理中的实际问题,探讨相应的对策。

      座谈会邀请了来自交通运输行业、新能源汽车产业、新能源汽车促进机构及金融机构共75家单位的130余位专家、负责人。围绕公交客运、公路客运、出租与分时租赁、城市物流及基础设施五大板块,与会专家就新能源营运车辆产业发展及行业应用的现状、经验、问题等进行了充分的交流探讨。交通运输部总工程师周伟、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王笑京等认真聆听了与会代表们的观点和建议。

      接下来,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还将开展“新能源营运车辆产业与技术动态”专题调研,深入全国一线、二线和三线城市,围绕城市公交、出租、物流、分时租赁及城际、城乡和旅游客运等领域,重点考察新能源营运车辆的产业规模、技术水平、推广现状以及实际应用效果等,以期为下一阶段交通运输行业更加科学、有效地规模化应用推广新能源营运车辆,提供技术政策支撑和依据。

      公交   补贴向实际减排效果好的车辆倾斜

      公交客运分论坛上,新能源车辆运营补贴的话题是热议的焦点之一。去年5月,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运输部联合印发了《关于完善城市公交车成品油价格补助政策 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通知》。该文件明确提出,2015年—2019年期间,中央财政对达到新能源公交车推广目标的省份,对纳入“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工程推荐车型目录”、年运营里程不低于3万公里(含3万公里)的新能源公交车以及非插电式混合动力公交车,按照其实际推广数量给予运营补贴。

      本次座谈会上,与会专家普遍认为,将新能源车辆应用推广数量与运营里程指标、油补措施相挂钩的运营补贴方案是较为合理的,同时建议对各地多种补贴情况予以考虑,并希望在下一步相关政策的制定中得以体现和落实。

      多家公交企业负责人的建议可以汇集为三点。首先是希望将2015年前购置的新能源公交车也纳入到运营补贴范畴之中。郑州公交参会代表表示,2015年之前采购的新能源公交车,由于车辆技术水平的制约,无论是购车成本还是维修成本都远高于2015年以后采购的车辆,因此更加需要补贴资金的支持。

      同时,多位公交企业代表呼吁对天然气公交车进行适度补贴,鼓励公交企业推行“油改气”工程,加大对清洁能源的投入,以缓解城市环境污染问题。

      另外,济南公交参会代表表示,在制定财政补贴政策时,应向实际节能减排效果好的车辆倾斜。该代表提出,作为零排放公交车,双源无轨电车与纯电动公交车相比电池装载量小,减少了动力电池生产等环节的资源消耗与环境污染,同时整车成本低、技术相对成熟,呼吁鼓励此类车辆的推广应用。

      客运   中短途适合应用新能源

      近年来,在高铁、民航等综合运输方式快速发展的同时,公路客运市场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在这一领域,新能源客车或将助力传统客运加快转型升级,但其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

      在公路客运分论坛上,宇通客车代表高云庆分析,随着传统的公路客运主战场由长途转向中短途,预计公路客运将向公交化和新能源化两个方向发展。在中短途客运中,新能源客车优势明显。特别是纯电动客车,降低了运营成本和维修成本,提高了乘坐舒适度,降低了司机的驾驶强度,提高了驾驶的安全性。

      高云庆认为,50公里以下的中短途客运可参考公交运营模式,提高发车频次,并对车型进行公交化改造。他建议对这类车型给予公交的各项补贴政策,以缓解企业运营成本压力。

      深圳巴士代表高波认为,从现阶段看,公路客运推行电动化还存在一定困难,建议开展插电式混合动力客车在公路客运领域推广应用的可行性研究。

      物流   简化办证手续 减少通行障碍

      物流运输行业的电气化发展已成必然趋势。工业和信息化部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电动物流车产销量已达4.56万辆。“十三五”规划中提出,202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的保有量将达到500万辆,其中电动环卫、物流等专用车超过20万辆,并将建设2450座环卫物流等专用车充电站。

      城市物流分论坛上,与会代表纷纷表示,希望在通行权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以鼓励新能源车辆在物流运输领域的应用。普天新能源有限责任公司运营部副总经理莎仁其其格建议,对新能源物流车给予更优惠的通行政策,实行免收过路过桥费、无单双号限制以及发放绿色通行证等扶持政策。此外,部分城市的高峰时段限货政策与城市物流行业的需求相矛盾,希望新能源物流车能取得高峰期间限行路段的通行权。

      深圳市陆港新能源物流车辆应用推广中心主任谢海明反映,购置新能源物流车需办理营运证、道路运输许可证和“一车一司机”备案,手续繁琐,给企业增加运营成本,建议简化办证手续。他还提出,由于纯电动物流车前期购车成本较高,大部分物流企业采取租赁方式,但此举并不符合《道路运输条例》相关规定。因此他建议出台相关政策,对新能源物流车辆租赁运营予以合法化。

      对于现有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数量及布局情况,与会专家均表示需加大投建力度,建议对于土地资源紧张的城市,可通过开放高架桥桥下空间建桩来缓解电动物流车的充电问题。

      充电设施   统一标准规范 加快建设

      充电基础设施的便捷性和安全性,是电动汽车规模性推广的基本保障。截至2015年年底,全国共建成充电桩超16万个。然而,在现阶段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存在规划布局不合理、充电接口不统一、运营模式单一、缺乏行业标准和操作规范、收费标准不一及责任主体不明等问题,极大地制约了电动汽车的规模化推广。

      对于充电基础设施的发展,与会专家经过探讨基本达成共识:对于一个新兴产业,不应按照传统燃油车加油体系来要求电动汽车。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和技术发展需要一个过程,也就意味着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充电体系的建设会和原有的燃油车加油体系存在差距,因此不宜拿燃油车加油的便捷性来要求当前的电动汽车。

      到2020年,我国的新能源汽车将达到500万辆的规模。与会专家认为,这意味着充电设施建设应提前纳入到城市以及高速公路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中去,不能以当前的利益与技术来判断充电基础设施的发展,要有一定的前瞻性。

      【简评】 对于公交企业而言,推广新能源公交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2.扶持政策加码 新能源车发展前景可期 16-08-12 来源:中国证券报    
http://news.cnstock.com/industry/sid_rdjj/201608/3869350.htm
      根据8月10日乘联会发布的数据,7月份,新能源乘用车销量近3万辆,同比增长162%。在经历1-2月的产销低迷后,3-7月新能源汽车市场逐步实现恢复性增长。在市场快速扩容的同时,对新能源汽车的扶持政策也在不断加码。

  销量快速增长

  根据乘联会的厂家销售数据,7月新能源乘用车呈现同比高增长和环比季节调整的特征。7月份,新能源狭义乘用车销量29479台,同比增长162%,环比6月减少13%,总体较好。其中,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达到9161台,同比增长51%,环比零增长;纯电动汽车达到20318台,同比增长293%。环比减少18%。

  1-7月,新能源乘用车总体销量15万台,同比增长140%。其中,纯电动汽车销售10万台,同比增长184%;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销售5万台,同比增长82%。从新能源乘用车的销售结构看,前7月,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占比达到33%,相对2015年度占比36%的比例稍低,但明显低于2015年1-2季度40%的份额,形成纯电动汽车强于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态势。

  乘联会指出,在“十三五”新的政策环境下,2016年新能源乘用车市场呈现逐步恢复增长特征,1-2月受春节和政策因素影响产销较低;随着政策日益明朗,3-7月新能源车逐步实现恢复性增长,未来几个月新能源车发展前景可期。

  扶持政策加码

  8月1日,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工信部联合印发《装备制造业标准化和质量提升规划》的通知。在“推动重点领域标准化突破,提升装备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方面,规划确定了10个重点领域。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方面,规划指出,制定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等新能源汽车以及动力电池等零部件相关标准。开展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研究,制修订无线充电、大功率充电及充电服务互联互通检测标准。研制新能源汽车用高性能贮氢合金电池材料、发动机用稀土永磁材料、汽车轻量化用铝合金材料和镁合金材料等相关标准。

  各地对新能源汽车的扶持政策也不断加码。以深圳为例,2016年上半年,深圳已出台发布7项促进新能源车发展的相关政策,包括临时延续新能源乘用车地方财政补贴政策、调整电动汽车充电服务费、新能源公交车示范推广期运营补贴办法、2016年新能源小汽车增量指标配置有关事项、新能源纯电动物流车实施通行优惠政策、新能源专项资金扶植计划、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核查机构遴选管理办法。

  此外,山东聊城物价局制定电动汽车充电服务费标准及有关事项通知,规定电动公交车为每千瓦时0.60元,电动乘用汽车为每千瓦时0.65元,此费用为最高标准,充电设施经营企业可在最高限价内给予用户优惠。张家口市物价局也出台了电动汽车充电服务价格政策,并实行与燃油燃气价格联动机制,七座及以下乘用车、其他用车直流快充充电服务价格为0.83元/千瓦时;七座及以下乘用车交流慢充充电服务价格为0.62元/千瓦时;七座以上乘用车(包括城乡公交及客运车、校车等)充电服务价格为0.60元/千瓦时。

      【简评】在新能源汽车销量不断攀升的同时,从中央到地方的扶持政策也在不断加码。

 

3.四大成因极度诱惑 “造车热”不热也难16-08-12 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张宇星    
http://auto.ce.cn/auto/gundong/201608/12/t20160812_14790681.shtml
      持续放量的市场需求,无处不在的行业机会,互联网和其他全新技术的出现,以及一个又一个“后来者”的成功案例,催生了资本对汽车行业的进入;加上汽车行业中的“长子”、“次子”们的平庸表现,一些企业含合资企业的不思进取,都给新的后来者以进入的机会。

  前天(8月10日),国内的两个互联网企业终于走出“PPT造车”或“发布会”造车的困顿,高调宣布投资建厂。在此之前,一款自称“全球首款互联网汽车”——荣威RX5正式上市。国内紧凑级SUV产品多如牛毛,荣威RX5是因马云的到场,标志着上汽乘用车与阿里巴巴合作的第一个结晶降生而备受关注。

  中国汽车市场为什么再现“造车热”?这一波“造车热”为什么会形成如此大的规模?为什么会有来自各行各业、各界人士如此广泛的参与度?并且持续时间又远远超过以往任何一个时期?

  其实,此轮“造车热”有其深刻的社会、行业和产业背景,出于政治、经济、市场、技术和地区发展等不同考量。然而,“造车热”的缘起有如下几个主要方面:

  首先是作为全球“巨无霸”汽车市场的形成,消费者需求多种多样,市场空间不断放大。

  改革开放所带来的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催生了汽车市场的高速发展。过去十多年间,中国汽车市场迅速实现从百万辆,到千万辆,再到两千万辆规模的扩充。自2013年起,已经形成2500万辆级的“巨无霸”汽车市场。在这一市场上,既有中外两股势力的角逐,也有外企通过合资形式的暗中较量,更有自主品牌的顽强抗争......

  其次,国内汽车产业自身依然处于发展之中,但并没有形成汽车强国的“三强”或几强垄断的局面,机会不断。

  应该说,过去30多年间,在汽车产业层面,通过合资合作,快速提升了国产汽车的制造能力,壮大了几大汽车集团的实力。而自主品牌不甘示弱,以长城、长安、吉利为代表,抓住机会,乘势而上,形成具有一定竞争力的汽车企业或集团。但是,无论国内所谓的“大集团”也好,合资企业也罢,并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业界脊梁或骨干,如德国的大众、奔驰和宝马,或日本的丰田、本田和日产,或者美国的通用、福特和菲亚特-克莱斯勒的“三强”现象,令后来者不断涌入。

  一句话:汽车行业本身做得不够好,其中那些“长子”、“次子”们的平庸表现,一些企业含合资企业的不思进取,都给新的后来者以进入的机会。

  第三是互联网产业的高速发展带给汽车产业的变化,尤其是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给更多的后来者带来希望。

  互联网发展日新月异,一步一重天,使热衷于汽车、有汽车梦的人们,有了实现的机会。他们认为自己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能够实现“弯道超车”,直至“重新定义汽车的时代”。互联网企业、IT类公司,甚至是三两人的“团伙”都可以“PPT汽车”。目前,从卖车到造车,从车联网到自动驾驶,互联网对汽车业的入侵已经渗透到汽车全产业链。

  而一些“研究报告”也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如某“研究院“的报告认为,“未来5年是车企利用汽车智能互联技术浪潮实现弯道超车的难得机遇期”。

  最后是国内外一些曾经的“后来者”成功案例,国内如长城汽车、吉利汽车;国外如特斯拉等,极大地鼓舞了新的“后来者”。

  国内方面,以长城、吉利为代表,大约在20年时间里,要么已经做成年产销百万辆的汽车企业,如长城汽车;要么兼并著名汽车品牌的同时,也让自身得到发展,如吉利汽车。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魏建军、李书福的成功,给其他企业家带来希望,投入汽车领域无可厚非。国外,尽管自身麻烦不断,自燃、车祸等频发,但美国特斯拉短短几年间的风生水起,吊起了后来者的胃口,跃跃欲试者接踵而至。

  归根结底,对于汽车产业的不断进入,说明这是一个充满机会与利润尚可的行业,才有资本和商人不断闯入。当然,并不排除资本的逐利性,以及某些商人的投机性。

  其实,作为汽车行业的“后来者”,其进入这一行的行事风格各异,有人偷偷摸摸,小打小闹;自然就有人堂堂皇皇,大气磅礴。前者往往给人以投机取巧、“干一票就走”的赶脚;而后者则真抓实干,稳扎稳打,让人刮目相看。如5月9日,在北京雁栖湖畔,汉腾汽车选择了宝马全新一代旗舰车型——BMW 7系上市,以及奔驰全新公务商务用车——BENZ V系列上市的场所,发布全新品牌和旗下多款车型,既有传统汽车,也有新能源车,表明其进军汽车行业的坚定决心和不凡实力。

      【简评】对新进入者而言,分食蛋糕正变得越来越有可能。

 

4.智能汽车技术热的冷思考16-08-12 来源:中国汽车报网    作者:黄霞
http://www.cnautonews.com/jrtt/201608/t20160811_485146.htm
      特斯拉因高级辅助驾驶功能(ADAS)的不完善,导致近来事故频发。这让我们冷静下来认真思考,离智能驾驶“零伤亡、零事故”的愿景还有多远。在技术不成熟、路线不清晰的情况下,智能汽车技术投资热能否给我国汽车行业换来核心技术。在智能汽车技术发展的关键期,企业一定要谨记“以终为始”,否则盲目炒作的结果还是难逃技术空心化的魔咒。

  智能驾驶技术像今年这个夏天一样热。

  8月3日,北汽集团新技术研究院副院长荣辉对记者说:“目前汽车产业中智能驾驶是最热的产业之一。”

  国内汽车零部件公司都在纷纷投资布局汽车高级辅助驾驶(ADAS)产业链。得润电子董事长邱建民对记者说:“未来我们会重点布局ADAS领域,与Mobileye合作初衷也是基于此。”在采访中,邱建民对记者说:“得润电子仍然会进一步投资或者收购在ADAS领域有一定技术优势的企业。”有得润电子这样想法的上市公司,还有很多。据记者不完全统计,亚太股份、万安股份、均胜电子、兴民钢圈(刚刚更名为“兴民智通”)、金固股份、盛路通讯、双林股份、星宇股份、水晶光电、中原内配、荣之联等几十家上市公司直接或间接渗入ADAS或车联网领域。

  前不久,“激进派”特斯拉连续发生3起因智能驾驶技术导致车祸甚至死亡的交通事故,给热火朝天的ADAS投资及研发热浪“降了降温”,也给业内人士敲响冷静思考技术路线的警钟。

  千亿估值催热ADAS概念

  “目前市场份额很小,但到2020年ADAS系统的渗透率会快速提升。”Mobileye中国总经理苏淑萍在5月18日举行的得润电子与Mobileye达成战略合作的发布会上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根据相关机构预测,2020年中国ADAS市场规模有望达到2000亿元人民币。苏淑萍说:“Mobileye对中国ADAS市场寄予很高的期望,且目前与国内客户配套进展很好。”

  “从产业角度看,一些整车企业已经在这一领域有所耕耘,比如北汽、长安等。”8月2日,海通证券汽车行业首席分析师邓学对记者如是说。除了自主品牌汽车企业,以谷歌、特斯拉、百度为代表的科技型公司,以丰田、奔驰、宝马为代表的传统汽车企业都在进行无人驾驶技术商业化应用的推进。业内人士认为,单就目前进度看,有可能自主品牌汽车优于外资品牌。深圳市航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杨洪认为,目前传统整车企业、科技型公司、零部件厂商都处在同一起跑线上,企业间差距不大。自主品牌零部件企业有大把的机会进入未来汽车的核心领域。

  零部件供应商对ADAS市场的热度确实很高。以博世、大陆、德尔福、电装、奥托立夫为代表的传统优势零部件供应商已占领一定市场份额,比如长安无人车配套的基本都是博世、德尔福等外资品牌ADAS技术;创业型企业Mobileye在单眼视觉领域市场份额较高,早期德尔福等一级供应商都会采购;以苏州安智、前向启创为代表自主创业型公司,被业界较为看好,期望这类企业冲出重围。他们的观点是,这类企业有一定技术优势,又了解中国路况。据一汽相关人士说:“目前中国这类自主创业型公司已有34家。”

  为什么这么多上市公司兴趣颇浓?邓学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们对美国等国外的智能汽车技术进行过持续的跟踪,智能驾驶是未来汽车的发展趋势。”很多企业布局,显然等市场发展起来了好分一杯羹。也有企业什么都不做,就是炒炒概念。8月3日,苏州安智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郭健在采访中表示:“上市公司好借机抬高股价。”

  此外,与汽车电子有关的传统零部件企业也潜心多年染指ADAS领域,以航盛、德赛西威、好帮手、九五智驾为主。

  智能驾驶商业化任重道远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无人驾驶的畅行,首先要实现ADAS功能及车联网的商业化。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主任李克强教授认为,尽管我国已经具备了智能驾驶技术、及其市场和制度的基础,但在技术和产业体系建设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不可否认的是,车辆智能驾驶化的初级阶段产品,ADAS有望率先普及商业化。但是目前从全球范围来看,ADAS技术尚未成熟,产业也没有成熟,特斯拉事故即是佐证。杨洪对记者说:“ADAS某些单一功能产品产业化估计到2020年左右才逐步实现。”

  ADAS系统是雷达、视觉等多种传感器的综合产物,比传统汽车底盘电控系统的研发困难多了。郭健在采访中表示,多数行业人士对ADAS技术认识都不足。他说:“目前ADAS仍然具有极高的研发门槛,需要长距离大量的路试数据去支撑算法的完善,并需要持久、专注的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去进行系统的迭代开发。”

  随后,郭健用一个案例来说明目前国内要实现智能驾驶技术产业化,仍需时日。他对记者说:“德国博世毫米波雷达仅研发团队就有500多人,其研发历史可以追溯到20年以前,并且背后有大众、奔驰、宝马等众多整车企业的客户需求及性能反馈作为其技术研发的积淀与参考。尽管国内也涌现出一批毫米波雷达企业,但真正'能用'及量产的产品还没有。”

  配套Mobileye单目视觉雷达的特斯拉在美国路况下,其控制算法“失误”已经暴露,其在中国就更不好说了,可能问题更多。据悉,前不久Mobileye与得润电子合作也是为了采集更多中国路况数据及驾驶特性。

  “在ADAS领域‘耕耘’多年的博世、大陆、电装、奥托立夫、德尔福的集成技术在中国路况下应用,‘水土不服’现象不少。”郭健对记者说,智能驾驶技术需要进一步应对中国特有的复杂路况和驾驶环境,用更加充分的数据去支撑控制算法,以防止出现“意外”。

  “摊大饼”、“讲故事” ADAS终难落地

  特斯拉智能驾驶接连出现事故说明什么?技术不够致臻致美。

  当特斯拉测试版的传感器算法遇到现实版的复杂路况,控制计算机出现了误判。对特斯拉背景比较了解的人都知道,受市场的压力,他们一直在赶着产品上市的进度,实现盈利。

  荣辉对此的看法是,特斯拉事件主要出在技术路线差异上。但就北汽集团而言,他认为:“完全自主研发的无人驾驶技术已经成熟且具备单车商业化条件”。乐视汽车相关人士也对记者表示,乐视汽车自主研发智能驾驶技术,进展不错。

  造车已经不易,还要把全新的智能驾驶技术应用到汽车上,更不简单,何况科技型公司完全弄懂汽车制造需要技术积累,也需要清楚汽车研发规则,如AUTOSAR构架操作系统及ISO26262软件开发功能要求等。

  邓学认为:“近几年投资热度高,资金不断流入ADAS领域,技术取得了一些实质性进展,但在全球范围内还没有完全成熟技术路线。”

  “现阶段整车企业在缺乏前端传感层算法支持下,做自己的控制算法只是做做仿真而已,很难达到量产的要求。”郭健从技术角度理性分析后认为,国内ADAS系统的研发多处在“摊大饼”、“讲故事”阶段,现阶段其实需要大家冷静下来踏实做技术,因为ADAS并不是那么容易真正落地。他希望,国内上市企业在积极布局ADAS系统领域时能聚焦资本,倾斜资源,全力攻克单个核心零部件和产品,而非上来就盲目地搞大而全产业链的资本投资。他用任正非的话激励做ADAS的企业们,“28年来,我们需要专注一件事情,就是攻击‘城墙口’。 ”
     

      【简评】无人驾驶是终极方向,但离实现还很遥远。

 

5.两种排量7款车型 福特新款翼虎配置曝光

6.北汽版埃尔法 道达V8或将在8月底上市

长安福特 翼虎 2017款 基本型

汽车之家

           上市时间:年内上市            上市时间:8月底上市
           预售价   :——            销售价   :——
           发动机   :1.5T、2.0T            发动机   :2.4L
           变速器   :6速手自一体            变速器   :4AT
           车身尺寸:——            车身尺寸:4900/1830/1890mm
 
,

7.四季度上市 众泰大迈X7实车正式发布

8.改预计2017年上市 宝骏510内饰谍照曝光

众泰汽车 大迈X7 2016款 基本型

汽车之家

           上市时间:四季度上市            上市时间:2017年
           销售价   :——            销售价   :——
           发动机   :1.5T、1.8T、2.0T            发动机   :1.5L
           变速器   :手动、双离合            变速器   :6速手动
           车身尺寸:4738/1928/1665mm            车身尺寸:4220/1740/1605/1625mm
 

每日新闻摘要
 
1.长城汽车在市场淡季继续实现了稳步增长,其于8月8日公布的7月销量数据显示,7月份共销售包括SUV、皮卡、轿车在内的车型68976辆,同比增长45.38%,环比增长5.17%。1-7月份累计销售519228辆,较去年同期增长12.20%。
 
2.2016年8月9日,奇瑞汽车与中国联通在北京签署了双方的全面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双方签署的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根据实际需求在企业信息化、资源共享、车联网以及新能源汽车等四个方面展开全面深入的合作。
 
3.网通社从上汽大众官方了解到,今年1-7月份,上汽斯柯达累计销量为174,569辆,较去年同比增长14.2%。其中,今年7月的销量为22,670辆,同比大幅增长24.5%。
 
4.今年3月,上海交通委、市经济信息化委与市科委联合出台了《关于本市促进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简称《意见》),明确提出,到今年年底,纯电动汽车超过3000辆,充电桩超过5000个。

 

 

为中国汽车厂家服务 为中国经济发展和汽车工业作贡献

 
上一篇:快讯3241-8月11日 下一篇:快讯3243-8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