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分会
今天是:    
快讯3269-9月21日
发布时间:2016-09-21 16:24:49    浏览量:1145次    

新闻标题

 
行业信息 产品信息
1. 人工、用能用地、物流成本高企 汽车业减负直指要害 5. 售11.68-13.38万 新款启辰T70X上市
2. 车企呼吁管理规范 尽快“落地” 6. 售23.99-26.99万 迈锐宝XL混动版上市
3. 日系车在华销量将首破400万辆 成了补贴政策最大赢家 7. 售22.48-28.98万元 改款全新胜达上市
4. 媒体谈网约车涨价:不再烧钱,让市场回归理性 8. 两种版本选择 全新别克GL8或11月上市

新闻详情

 
1.人工、用能用地、物流成本高企 汽车业减负直指要害16-09-21 来源:中国汽车报    作者:张婷
http://bus.cnautonews.com/xw/zc/201609/t20160920_493745.htm
      在我国从中等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迈进的过程中,人工、用地等成本优势的丧失是实体经济企业无法绕过的一道坎。日前,罗克韦尔的一项调查显示,我国制造业综合成本相比美国只有5%的优势,其中,土地成本是美国的9倍,用能和物流支出超过其两倍。正如清华大学汽车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显君所说:“当前企业承受的成本重压很大程度源于外部高昂的社会成本,需要政府从外部帮助企业减负。”
  近期,国务院印发《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推出降低企业人工成本、用能用地成本、物流成本等八大方面组合措施,助力企业降成本。汽车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也有望在降低企业社保缴费比例、放开能源竞争性环节价格、合理确定公路运输收费标准等举措中受益。

  调整“五险一金”费率 缓解用工压力
  近几年来,不断攀高的人工成本,让工业企业直呼“扛不住”。这其中,汽车行业的人工成本在制造业中又处于较高水平。而致使企业用工成本持续上涨的重要因素,是我国“五险一金”费率的长期居高不下。
  来自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研究所的报告显示,当前我国企业职工五项社会保险总费率为企业职工工资总额的39.25%,在列入统计的173个国家、地区中列第13位,分别比美国、日本和韩国高出23.2、14.01和24.12个百分点,约为泰国的3.84倍和墨西哥的4.76倍。“这使我国制造业的竞争优势大打折扣。”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关博对《中国汽车报》记者说。
  为此,《方案》明确提出,降低企业社保缴费比例,综合采取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等方式补充资金缺口,阶段性降低企业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清华大学汽车产业与技术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刘宗巍认为:“降低企业和职工当期缴费水平,等于增加了员工的直接收入,激发车企用工活力,推动企业收入分配和薪酬改革。”
  对于如何兼顾保障劳动者权益和降低车企用工成本,上海社科院人力资源研究中心主任沈荣华表示,国家相关配套政策必须跟上并落实到位,避免员工的总体收益因企业的用工成本调整而受损。“要警惕把降人工成本变为降薪,这样不仅影响车企效率,还可能拖累消费,且不利于产业长远发展。”
  《方案》提及的降低劳动力自由流动成本,在不少专家看来是较难落实的一项。如一些汽车及零部件制造厂的外来务工人员,其住房、医疗和子女教育问题短期内较难得到解决。

  充分竞争机制 助推用能用地减负
  作为汽车企业生产成本的主要构成,能源、土地成本的降低,同样需要政府担当重要角色。特别是我国电力、石油等能源领域属于国家垄断程度较高的行业,需要政府层面引入多元竞争机制,解决用电、用气价格降幅不大的问题。
  “《方案》提出放开能源竞争性环节价格、开展电力直接交易等措施,有利于提升用电、用气定价机制市场化程度,降低能源配送和交易成本。一定程度上,这也有助于改善能源浪费的情况,使汽车企业在生产中更加注重节能和效率。”刘宗巍解读文件称。
  事实上,为降低工商业用电、用气价格,政府已落实了一系列举措。如在北京、天津、湖北、重庆等省市电网实施输配电价改革试点。据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张有生介绍:“目前国家发改委正在统一组织对上述试点地区的电力公司交叉开展成本监审。”通过实施煤电价格联动,工商业销售电价两次下调,较大程度减少了汽车企业的用电支出。
  值得一提的是,简化企业用户电力增容、减容、暂停、变更等办理手续也被写入《方案》。按照原来的电价制度,一些汽车及零部件企业受市场形势影响开工不足甚至停产时,也需按额定容量缴纳基本费用,这使得部分企业缴纳的基本电费较高。而放宽基本电费变更周期、取消暂停用电申请次数的限制等,显然给了企业更大的自主权,有利于节约用电成本。
  对于被房地产业大大抬高的企业用地成本,《方案》提到要推进工业用地长期租赁、先租后让、租让结合供应。在刘宗巍看来,这既有利于车企在发展前期轻装上阵,又便于企业有良好发展后,获得土地转让,确保稳定用地。“不过须防止新政策下地方变相提高土地租赁价格,反而增加企业特别是中小零部件企业的负担”。

  创新技术、管理和模式 提高物流效率
  我国物流成本虽然一直在下降,但总体仍偏高。具体到汽车业,刘宗巍告诉记者:“我国汽车业物流成本占生产总成本的比例远高于日本和欧美。这与企业自身管控水平落后有关,也受制于国家物流系统的总体格局。”
  此次《方案》明确工商业企业物流费用率由8.3%降低1个百分点左右。在具体措施上,如很多专家所说,减少各种物流环节的社会费用非常必要。《方案》指出要合理确定公路运输收费标准,规范机场铁路港口收费项目,清理不合理服务收费。
  物流标准化也是降低物流成本的利器,不过健全物流标准体系、推动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具有长期性。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汝宜红告诉《中国汽车报》记者:“当前制约物流标准化工作推进的因素有很多,如托盘标准化及标准化托盘循环共用率低,汽车材料、零部件产品包装不统一等。标准的制定既要立足国内市场需求,也需与国际接轨,实际操作中存在较大难度。”
  对于完善城市物流配送体系,汝宜红则强调,目前直接降低物流成本的空间已经很小,政府和企业都应通过物流技术、管理和模式的创新,来整合资源,协同汽车产业内部、行业和地区之间的物流配送。此次《方案》也提及,要加快构建国家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推进跨部门、跨区域、跨国界、跨运输方式物流相关信息互联共享,鼓励企业间运力资源共享。
  此外,刘宗巍还建议,政府层面应综合考虑能耗、环保和效率等因素,对各种物流手段进行顶层设计和明确导向,重点为绿色、节能型的高效运输方式提供全方位支持。

      【简评】降成本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   
 

2.车企呼吁管理规范 尽快“落地” 16-09-21 来源:中国汽车报网    作者:封华
http://www.cnautonews.com/jrtt/201609/t20160920_493727.htm
     道路测试,是实现汽车自动驾驶和完全无人驾驶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从长安、沃尔沃等车企到谷歌、百度等互联网公司,都高调涉足无人驾驶汽车技术领域,并纷纷通过道路测试检验其技术和产品。但是,由于我国相关法规正处于空白阶段,无人驾驶路测工作被迫暂停。
  在前不久召开的2016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上,长安汽车工程研究总院总工程师黎予生呼吁:“如果我们的汽车企业想在中国把无人驾驶这一功能技术推向市场,就必须要在高速公路上做相关测试,但这与我国的现行政策法规是相冲突的。希望政府相关管理部门加快出台相关法规,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促进中国无人驾驶汽车的科技创新。”

  从快进到戛然而止
  时间回到今年4月,从重庆到北京,两辆长安睿骋无人驾驶汽车完成了2000公里的路测。这是继去年12月,百度无人驾驶汽车完成首次路测后,无人驾驶汽车迎来的第二次高调路测,被行业视作该领域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大事件。
  随后,今年5月,百度再次推进相关项目,其与上海国际汽车城正式签约,将无人驾驶汽车路测项目落户上海国际汽车城汽车创新港,后者即将开园的封闭测试区(无人驾驶示范区)将为百度提供无人车路测设施与环境。不久之后,国家智能网联汽车试点示范区封闭测试区(无人驾驶示范区)在上海国际汽车城开园。
  除了国内车企及科技巨头动作频频,国外车企也透露出要在中国进行路测的信号。沃尔沃曾表示,将运送100辆无人驾驶汽车到中国公共道路上测试,并且承诺如果这些无人车发生车祸或事故,沃尔沃将全权负责。
  然而不久前,一位特斯拉车主在车辆自动驾驶状态下出现交通事故并不幸身亡,使得无人驾驶汽车的安全问题受到行业极大关注。我国汽车行业相关监管机构表示,将联合公安部制定规范有关自动驾驶汽车道路测试的法律法规,法规发布前,禁止车企在高速路上开展自动驾驶汽车测试。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汽车运输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周炜认为:“其实无人驾驶汽车路测一直存在测试的合理性和法律责任问题,现在看来,测试合理性并不清晰,法律责任也不明确。”
  黎予生告诉记者:“长安的无人驾驶路测,实际上也引起了国家有关部门的关注。政府管理部门确实也一直不允许在高速公路上试车,而且上路测试时,使用的是试车牌照。长安首先把问题暴露出来了,这是一件好事,将促使包括工信部、交通部、公安部等在内的国家各部委制定相关政策,尽早解决路测规范问题。”

  车企期待尽早出台
  在我国,推动自动驾驶车的研发是激励车企技术升级的重要一环。工信部装备工业司汽车处处长佘伟珍日前表示,工信部正与公安部联合拟定出台自动驾驶测试法规草案,不过暂时未透露具体发布时间。
  周炜指出:“相关部门一直在开会讨论此事,我认为近期可能不会出台相关政策,车企以及政府管理部门都尚未摸清无人驾驶汽车路测环节存在的风险到底有哪些,怎么解决风险,风险的责任主体到底是谁,至少以上问题的解决方案都是不全面的。如果仓促地出台一个政策的话,造成的问题隐患可能更多。尤其是大型营运车辆的无人驾驶,可能存在的问题更大。无人驾驶汽车路测法规的制定工作,其实远比我们想象得复杂。”
  北汽集团新技术研究院副院长荣辉认为:“政府现在出台禁令没有错,因为从法律角度来讲,路测确实是不合法的,比如在改装车上安置雷达,则属于非法改装。现在应该做的是尽快参考其他国家法规条文,同时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台相关规定,先立法后执法,约法三章。”
  车企应如何配合并推动路测工作?荣辉认为,车辆应在固定的路线进行路测,而且需要有特殊的标识,告诉大家这是无人驾驶汽车做测试,让其他同在路上行驶的车辆更加小心。针对此类车辆还需要有特殊牌照、特殊保险。”
  黎予生认为:“与国外相比,我国在路测方面的工作进展相对滞后。在美国,一旦汽车制造商要让车辆上路,制造商就应对设备安全负所有责任。我国的情况与此不同,我国不允许在高速公路上试车,除非申请试车牌照,而这个试车牌照时间非常短,每过一段时间就需要重新申请一个,有一定不便之处。”
  周炜认为:“站在公安交通安全管理角度讲,建议最好在划定的几个测试区域进行测试,而不是直接到高速公路上和一二三四级公路上,或者在城市道路中测试,这样可能会存在很多安全隐患。”

  车企暂且“低调”测试
  毫无疑问,无人驾驶汽车在投入实际使用前,必须经过大量路测试验,一旦路测工作停滞,是否将使无人驾驶变成“纸上谈兵”,并且影响研发工作的进程。荣辉表示:“无人驾驶上路之前肯定要经过大量路测,目前的情况是,车企暂时停止各类宣传,但会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进行测试。”
  据悉近年来,全国已经建立了较多测试基地或区域,用于无人驾驶汽车测试,比如上海安亭、杭州、重庆等地,而且有专门的机构进行管理。
  黎予生介绍:“由于重庆绕城外环路的行驶车辆较少,长安已规划在附近的智能化示范区进行相关测试,但是总的来说,还是要在国家相关法规规范下才能完成。”
  同样,荣辉告诉记者,国内已经有了几个可供测试的第三方独立场地,而北汽也有自己的规划目标,我国无人驾驶技术的进步速度并不慢,所以不必因“路测禁令”而担心技术停滞。
  不过,对于国外车企计划进军中国开展测试的消息,黎予生表达了担忧:“我国车企肯定会有危机感,对于自主品牌是一个较大的刺激。客观上来讲,沃尔沃在瑞典的测试比我们先进多了,他们会与当地政府达成协议,如果有修路等突变路况要通知车企,所以虽然是公开测试,也是在熟悉环境的前提下进行的,那样可能出错的机会就少得多。”

      【简评】除了技术问题,无人驾驶汽车发展的瓶颈还包括法律法规、基础设施等等。

 

3.日系车在华销量将首破400万辆 成了补贴政策最大赢家16-09-21 来源:澎湃新闻  作者:包雨朦  费林霞    
http://www.thepaper.cn/www/v3/jsp/newsDetail_forward_1531594
      今年日系车在华销量有望首次突破400万辆,创下历史新高。

      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日系车厂商在中国的新车销量2016年将首次突破400万辆大关,数据已逼近日本本土市场2016年484万辆的预期。业内人士向澎湃新闻表示,日系车在华销量的爆发,与中国政府推行的小型车补贴政策有着密切的关系。

      数据显示,日本主要6大车企今年1-8月的累计销量达265万辆,同比增长10%,剩下4个月的销量即使仅同比持平,今年的销量也将比创历史最高纪录的上年(390万辆)高出20万辆以上,创历史新高。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7月乘用车累计销量统计中,日系车销量增长13%,增幅最高。美系车、德系车增幅均为11%,同时,外国品牌车中只有日系车的市场份额实现同比增长。

      “日系车成了国家小排量汽车补贴政策的最大赢家。”一位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日系车企销量增长得益于小型车减税的效果,但随着政策红利释放完毕,这一增长势头可能会放缓,甚至出现销量锐减的情况。”

      去年9月,国务院表示,为支持新能源和小排量汽车发展,对购买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实施减半征收车辆购置税的优惠政策。该政策执行时间为2015年10月1日到2016年12月31日。

      而在日本主要汽车品牌中,本田或是最大受益者。本田的主力车型中,很多都属于减税的范围。今年1-8月,本田累计销量为75万辆,同比大幅增长23%,是所有日系车中增长幅度最大的。

      另以丰田为例,1-8月在中国的累计销量同比增长12%至78万辆。其中旗下的小型车品牌卡罗拉做出了重要贡献。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 卡罗拉名列1-7月国内市场乘用车品牌销量第五位,累计销售18.09万辆,位列日系品牌之首。与之类似的还有日产公司,东风日产旗下的轩逸品牌排在第 7,销量为17.25万辆。而今年日产前8月的销售数据也增长了6%至80万辆。

      根据乘联会数据,今年合资品牌中有10家车企销量增速在10%以上。其中,日系合资品牌表现凶猛,丰田、本田、日产在华合资企业全部增速在10%以上, 尤其是此前连续4年未完成年销量目标的一汽丰田继2015年超额完成年销量目标,2016年上半年仍超额完成半年销量目标。

      具体来看,丰田在华合资企业一汽丰田与广汽丰田销量分别为323200辆和219452辆,同比增长18%和11%;本田在华合资企业东风本田 与广汽本田销量分别为248405辆和273985辆,同比增长47.8%和12%;东风日产销量478444辆,同比增长 11.4%;长安马自达销量也达到87162辆,同比增长21.4%。

      分析认为,广汽本田、东风本田、一汽丰田、广汽丰田以及东风日产均拥有较为完善的产品线,可覆盖大部分国内主力细分市场,这是保证较高销量增速的一个重要原因。

      另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预测,中国市场整体2016年的新车销量将比2015年增长5.9%,增至2604万辆。

      【简评】日系车销量飙升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在于对中国消费者消费需求的迎合。

 

4.媒体谈网约车涨价:不再烧钱,让市场回归理性16-09-21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刘志强
http://yn.people.com.cn/n2/2016/0920/c372440-29027194.html
      怎么补贴又降了,怎么打快车也贵了?最近,滴滴涨价让很多乘客觉得不爽。尤其是想起当初烧钱大战时的价格,对比之下差不少。

      历来烧钱难持久。补贴本是抢占市场、培育客户的“催熟剂”,不可能永远烧下去。上个月初,滴滴出行与优步中国握手言和,更是加速了这天的到来。在网约车用户已经足够庞大、身份合法化已经得到确认、滴滴一家已经占据了份额优势的背景下,短期内补贴大战很难再掀波澜。

      价钱涨了,应该怎么看?

      不再烧钱,让市场有了回归理性的契机。网约车蓬勃发展,归根结底在于它让出行更便利、更舒适乃至更愉悦,而非更廉价。更何况,过去偏离了成本的低价还刺激出一些多余的出行需求,影响了交通状况。价格涨回来,可以让网约车与巡游车更公平地参与竞争,挤掉市场份额中的水分,也有助于公众更理性地根据真实经济成本选择出行方式。

      当然,作为与亿万人有关的公共服务产品,涨价也不能太任性。此次滴滴涨价恰逢其与优步中国联姻之际,也引发了一些人对于垄断、乃至进一步涨价的担心。

      在笔者看来,担心不无道理,过分担心倒大可不必。

      要相信市场的力量。网约车市场从无到有,乃是自发形成。领先者固然拥有客户、车辆、数据等优势,但技术却是开放的、市场也尚未封闭。除去神州、易到等对手在紧追外,不少传统出租车企业也已转型触网,竞争主体在增加而非减少。

      要相信企业的智商。即便占据优势地位、想追求高盈利,想必滴滴也不至于贸然大涨。一旦涨多了、涨快了,用户自然会用脚投票。订单减少了,最先着急的不是你我,而是滴滴。

      要相信监管的作用。交通部网约车新规明确,网约车价格要采用市场调节价或政府指导价,为各地政府调控价格预留了空间。

      相较之下,另一些担心反倒更为必要。比如平台企业占据了优势地位后,会不会随意提高订单抽成,让网约车司机的“份子钱”也居高不下?又如顺风车本应是合理分摊成本、免费或互助出行的方式,在其中作了信息撮合的平台到底该收多少钱?期待这些担心能够得到回应和解决,让企业、司机、用户都能从网约车的健康发展中受益得利。

      【简评】“新政”下的网约车要是不能摆正自己的位置、不能充分保障消费者权益,那么市场占有率也就会随着口碑的下降而不断下滑。

 

5.售11.68-13.38万 新款启辰T70X上市

6.售23.99-26.99万 迈锐宝XL混动版上市

汽车之家

上汽通用雪佛兰 迈锐宝XL 2016款 全混动锐尚版

           上市时间:日前            上市时间:日前
           销售价   :11.68-13.38万元            销售价   :23.99-26.99万元
           发动机   :2.0L            发动机   :1.8L+双电机
           变速器   :6速手动、CVT            变速器   :E-CVT无级变速
           车身尺寸:4582/1840/1644mm            车身尺寸:4923/1854/1470mm
 

7.售22.48-28.98万元 改款全新胜达上市

8.两种版本选择 全新别克GL8或11月上市

北京现代 全新胜达 2016款 2.0T 自动两驱旗舰型 7座

汽车之家

           上市时间:日前            上市时间:预计11月
           销售价   :22.48-28.98万元            销售价   :——
           发动机   :2.0T、2.4L            发动机   :2.0T
           变速器   :6速手动、6速自动            变速器   :6速自动
           车身尺寸:4730/1880/1686mm            车身尺寸:——
 
 

为中国汽车企业服务 为中国经济和汽车产业发展做贡献

 
上一篇:快讯3268-9月20日 下一篇:快讯3270-9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