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车市零售逐步回稳
1月车市开局较弱,第一周日均销量6.1万台,同比增长8%,表现偏弱。第二周的日均零售是5.3万台,明显不强,同比增长达到-17%。
第三周的车市增长进入相对正常期,日均零售6.36万台,同比增长-3%,考虑到去年的第三周已经临近春节,因此参照16年的1月进度看,本周走势基本符合预期。未来两周是17年的春节期,零售有望同比翻正,而且最后一周高增长。
2.1月厂家销售进度较快
1月乘用车厂家批发销量走势较强,这也是因为17年经济走势很强,GDP达到6.9%,乘用车的经济增长贡献不是压力很大,因此转移量相对较大,导致18年第一周的厂家批发达到8.3万台,同比增长22%,创出近期的增长高位。第二周的厂家销量回归相对常态,日均销量达到7.2万台,同比增长达到5.5%。
而第三周的厂家销量的转移量因素进一步减弱,但同期的因素也是在放缓,因此形成第三周的厂家销量达到7万台的走势,同比增长达到5%,1-3周的同比增速达到9%,市场表现较强。
3.反垄断不应只盯着汽车销售,而是盯着滴滴等新领域
近期的美团等开始进入网约车市场,这是很好的事情。随着滴滴对网约车市场的逐步垄断,其价格高、抽头重的问题让乘客和车主都是有压力。而滴滴垄断的形成需要打破,这对拉动新车消费也是有重大意义。17年的车市低迷,与滴滴的垄断也是有一定关系,大量网约车退出导致车市的新车销售不佳。随着烧钱的持续,防止形成滴滴的高估值是很好的事情,毕竟高估值的搞垄断是对消费者不利的事情,至少有几家竞争才是相对合理的体制。
4.充电体系的发展应该务实
家用慢充是最佳的节能模式,也是低成本的模式。而公共充电的发展仍是面临停车资源短缺带来的充电设施成本高、数量短缺等问题。尤其是新能源车的核心是低成本的利益导向,因此低成本的公共设施目前很难实现,消费者对高成本的充电设施接受度很差,修建过多的充电设施也是浪费。从目前的充电桩的超低利用率就能体现出未来更大范围普及公共充电带来的更低的充电利用率,形成恶性循环。随着电池技术的快速提升,充电设施的技术提升也很快,前期是低功率充电,现在是大功率充电,而过快布局充电设施的意义不大。
5.新能源车补贴的乘用车补贴仅占10%
2016年度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补助资金(第二批)清算审核工作。1月1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通信清算中心组织专家对第二批补助资金补充清算申请材料进行了技术审查,形成了《关于2016年度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补助资金(第二批)补充清算审核初审报告》。16年新能源车补贴截止目前补贴288亿元,其中河南省补贴65亿元,深圳市补贴38亿元,山东补贴37亿元,基本都是客车大省。目前的客车的新能源车补贴是占比75%,补贴量是占比27%。乘用车的补贴数量占比是73%,补贴金额占比是25%,形成较明显的对比。而第二批补充的车型的补贴是乘用车仅占10%,客车90%,专用车也是较低,未来应该提升乘用车补贴占比,促进产业技术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