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汽车市场研究分会官网
今天是:    
【月度分析】2021年6月份全国乘用车市场分析
发布时间:2021-07-08 16:06:37    浏览量:13334次     下载



















1、6月全国乘用车市场回顾

    零售:2021年6月乘用车市场零售达到157.5万辆,同比2020年6月下降5.1%,而且相较2019年6月下降11%,前几个月的低基数增量在本月基本消除。

    6月零售环比5月下降3.1%,与历年的平均月度环比增速是明显偏低,稍弱于正常走势。

    6月零售受到多重因素影响而稍弱。疫情改善后的世界汽车供需缺口暂时压力较大。由于全球疫情确诊人数从4月日均75万人的峰值快速下行,5月的疫情后经济恢复带来全球购车需求旺盛。欧美车市需求回暖进一步加剧了芯片供给的缺口。国际车企芯片不足导致中国部分车企生产减产损失超预期。虽然芯片短缺在前几个月不明显,但6月批发端销量骤减,带来合资车企经销商进出不均衡、订单需求匹配和现有库存的不均衡等不利因素向零售终端传导,导致零售偏弱。

    欧洲杯延期到今年6月12日开赛,欧洲杯的观众与购车消费目标人群高度重合,部分影响6月进店情况。广深地区疫情贯穿6月全月,防控力度较强,对车市的暂时性客流影响也较明显。

    传统头部车企燃油车优势已经转变为油耗积分压力,新能源销量必须支撑庞大体量需求,加剧了新能源车与传统车的分化。油耗等压力逼得车企逐步放弃入门级没有利润的车型,部分传统车企在推出入门车型方面动力越来越弱。

    今年1-6月的零售累计达到994.2万辆,同比增长28.9%,仍处于乘联会2011年以来1-6月同期增速的历史高位。1-6月超强增长的原因首先是2020年1-6月全国乘用车市场累计零售下滑23%的低基数效应。其次是新能源车的增长贡献度不断加大,贡献1-6月同比增速9个百分点。

    6月豪华车零售约25万,同比下降1%,环比5月下降4%,但相对2019年6月增长28%。豪华车继续保持结构稳定特征,体现消费升级的高端换购需求仍旧旺盛,竞争影响不大。

    6月自主品牌零售约60万辆,同比增长16%,环比5月增长2%,相对2019年6月下降6%。自主品牌批发市场份额42.8%,较同期份额增长11%;且国内零售份额为38%,同比增7个百分点。自主品牌头部企业产业链韧性强、有效克服芯片短缺压力,且在新能源获得明显增量,因此比亚迪、广汽埃安、长安、红旗、奇瑞等品牌同比高幅增长。

    6月主流合资品牌零售约73万辆,同比下降18%,环比5月下降7%,相对2019年6月下降22%。6月的日系品牌零售份额23%,同比下降2.5个百分点。美系市场零售份额达到10.8%,同比增加0.6个百分点,表现较好。德系品牌仍处于调整蓄势的阶段。

    出口:6月乘联会乘用车整车与CKD出口11.2万辆,同比增长175%,新能源车占出口总量的8%。其中自主品牌出口达到8.5万辆,同比增长185%,合资品牌出口2.1万辆,同比增长100%。从欧洲市场反馈的上汽新能源表现很好。

    生产:6月乘用车生产150.3万辆,同比2020年6月下降13.9%,其中豪华品牌生产同比增长1%,合资品牌生产下降35%,自主品牌生产增长20%。1-6月累计生产954.7万辆,同比2020年增长28.1%。近期芯片短缺影响生产节奏,但各大厂商适应了过紧日子,以更多的灵活措施稳定产销。尤其是自主品牌强化供应链优势,有效化解芯片短缺压力,取得6月的生产同比增长的良好表现。

    批发:6月厂商批发销量153.1万辆,环比5月下降4.9%,同比去年6月下降10.2%,较19年6月也下降9%。1-6月累计批发销量981.7万辆,同比增长28.0%,较2019年同期减少10万辆。

    库存:今年去库存明显,部分厂商取消库存考核,6月厂商库存持续下降到低位。6月末厂商库存环比减少2万辆,渠道库存环比5月减少16万辆;2021年1-6月厂商库存减少23万辆,相较历年1-6月库存减少幅度偏大,形成连续4年强力去库存的特征。

    2021年1-6月的渠道库存相对减少66万辆,较2020年的1-6月去库存19万辆水平大幅升高。随着上游短期内芯片短缺的问题显现。在终端销售层面,或有进一步推动去库存、折扣回收等现象出现。

    新能源:6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达到22.7万辆,环比5月增长14.7%,同比增长165.7%,呈现强势增长的良好态势。其中纯电动的批发销量18.6万辆,同比增长175.0%;插电混动销量4.1万辆,同比增长130.4%,占比18%。6月电动车高端车型销量强势增长,中低端走势不强。其中A00级批发销量5.95万,份额达到纯电动的32%;A级电动车占纯电动份额28%,谷底回升;B级电动车达4.95万辆,环比5月增长6%,纯电动份额27%。6月插电混动的比亚迪销量达到20516辆,环比增长53%,成为插混增长新亮点。

    6月新能源乘用车市场多元化发力,大集团新能源表现分化,上汽、广汽表现相对较强。批发销量突破万辆的企业有比亚迪40532辆、特斯拉中国33155辆、上汽通用五菱30479辆、上汽乘用车10493辆。

    6月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销量达到22.3万辆,同比增长169.9%,环比5月增长19.2%。零售销量突破万辆的企业有比亚迪40317辆、上汽通用五菱31285辆、特斯拉中国28138辆、广汽埃安10403辆。

    6月新能源车出口呈现爆发式增长,特斯拉中国出口5017辆,上汽乘用车的新能源出口2300辆,比亚迪215辆,江淮汽车出口127辆,其他车企新能源车出口也正蓄势待发。

    6月的蔚来、理想、小鹏、合众、零跑等新势力车企销量同比和环比表现也很优秀。主流合资品牌中的大众品牌新能源车零售8875辆,占据主流合资47%份额。BBA豪华车企的纯电动车全面量产,产品接受度仍待大幅提升。6月普通混合动力乘用车批发4.7万辆,同比去年6月增长41%,环比5月持平,日系合资受到芯片影响稍大。

    6月新能源车国内零售渗透率14%,1-6月渗透率10.2%,较2020年5.8%的渗透率提升明显。6月,自主品牌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28.4%;豪华车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14.2%;而主流合资品牌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仅有2.2%。

    新能源车批发零售半年双破百万。1-6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108.7万辆,同比增长231.5%。1-6月新能源车零售100.1万辆,同比增长218.9%。乘联会5月预测的新能源乘用车240万的年度预测,目前看实际销量有望超出较多。

2.7月全国乘用车市场展望

    7月是全年销售的淡季,由于天气炎热和厂商高温假等因素,首购用户购车低迷,换购用户热情也不高,因此历年的7月都是国内车市销量的谷底。

    今年7月31个自然日中有22个工作日,带来更好的增长条件。由于部分车企前期芯片短缺等因素的休假较多,7-8月有更充裕的生产工作能力。

    车市购买力仍有待恢复。今年PPI和CPI剪刀差创新高,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传导仍未结束,对企业利润的挤压持续存在,尤其是中小企业短期经营压力更大,加剧中低收入群体收入恢复的难度。

    随着二季度疫苗接种加速推进,国内的疫情防控进入新的平稳阶段,随着欧洲杯的结束,7月的消费或迎来显著恢复。

    换车出游也是部分家庭的新选择。受疫情影响,海外游更多转为国内自驾游,很多家庭自驾游需要配备空间大、性能好的新车,新购与换购的需求近期也会凸显。

    由于持续的去库存,经销商的库存水平已经很低了,整体库存压力得到有效缓解,依托商务政策的目标激励和订单维护的质量提高,零售依旧保持良好较高水平。

    上半年是以去库存为主特征,下半年的补库存趋势将进一步显现。芯片的短缺会在三季度大幅缓解,批发市场在8月开始呈现强势上升趋势。

3.车市结构性走势分化

    今年以来随着汽车芯片供给严重短缺,由于企业的产业链体系对应能力差异较大,乘用车市场走势结构性分化加剧,自主品牌和新能源车抓住机会实现强增长。

    6月乘用车生产150.3万辆,同比2020年6月下降13.9%,其中豪华品牌生产同比增长1%,合资品牌生产下降35%,自主品牌生产增长20%。由于芯片供给是全球性的暂时不足,因此国际车企面临较大压力,而自主车企克服芯片短缺,形成危机下的良好增长态势。自主品牌主力企业适应芯片短缺的环境变化,加大供应链的强链补链,很多车企建立与汽车芯片企业的更紧密的合作关系,获得一定的芯片保障,同时自主车企加大二级流通市场的芯片采购,确保了部分芯片的有效保障。

    6月新能源车零售销量同比增长169.9%,传统车下滑20%,分化剧烈。目前新能源车市场主要是微型电动车和高端电动车走势较强,芯片供给的多方保障,确保了自主新能源车实现增量超预期的表现。

    由于部分头部企业芯片供给不足,加之传统车双积分受控压力较大,因此前期的规模优势难以体现,形成传统车市场的被动局面。

    由于自主产品新能源车的产销两旺,进一步保障了自主品牌的双积分指标平稳推进。也给自主品牌生产燃油车更多的油耗空间,因此自主品牌在SUV车型等消费者喜好的产品能有更大的产销空间。坦克300等部分高油耗的越野型SUV也有了更好的发展空间。

    今年国际市场的芯片短缺造成了车辆需求紧张,中国汽车出口表现超强,尤其是乘用车出口呈爆发增长。因为引擎和缺芯等因素带来的美国等地二手车价格暴涨,中国新车的性价比优势表现较强,尤其是针对中西欧、南美洲和大洋洲市场增长较强。

4.车企掌握自己灵魂的态度值得点赞

    在“新三化”的发展进程中,车企一定要掌握整车技术和数据的主导权,这是目前很多优秀企业所表现出的共同思路。车企要掌握自己灵魂的态度是值得点赞的。

    自电动汽车重新定义智能汽车后,车联网时代由此拉开序幕。汽车由原来复杂、多部件的燃油车往结构相对简单的电动车发展,同时电动车的电子电气结构能提供足够电力,让座舱更易实现智能,使汽车智能终端更完善,加快车联网发展步伐,使汽车成为新时代的移动“第三空间”。

    随着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的发展,研发流程和产业生态被拉长,主机厂价值似乎被弱化。新能源汽车行业仍处于高速发展阶段,整体格局尚未稳定,同时行业存在总体产能过剩、优质产能稀缺情况,为跨界造车企业进入汽车赛道提供契机。

    创新要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府搭平台,这是中央明确的政策方针。面对汽车行业的新变局,如何实现核心技术和数据资源的自主掌握,这是整车企业的共同思考。要想实现快速迭代发展,必须掌握数据和体系控制,独立自强是必然的选择。中国的强大,核心是自主自强地发展,才能成为世界领先的大国。近期的数据安全事件也体现数据的自主掌控的重要性。

    手机行业的整机为王很明显。苹果手机引领了智能手机的行业潮流,凭借强大的创新基因和自主掌控全产业链获得巨大的收益。中国的OPPO、VIVO、小米、华为等也是很优秀的手机独立企业。

    目前整车为王的案例应该是特斯拉。特斯拉凭借Model 3完成了向电动汽车平民化、大众化的转型,而且通过对用户行驶数据的深度挖掘和运算,实现了更快的产品迭代速度。近期特斯拉不用毫米波雷达仍取得最佳的自动驾驶效果,这只有整车企业才会如此低成本创新。

    苹果与特斯拉最大的特点是独立自强,以我为核心,自己造车、自己设计软件、自己设计芯片、自己掌握用户数据、自己建设苹果商店、特斯拉超级充电网络。

    整车为王是车企必须坚持的,车企们正与Alphabet的谷歌、苹果等科技公司及其他硅谷巨头争夺仪表盘显示和其他联网汽车功能的控制权。车企必须实现用户数据赋能的快速产品迭代,才能竞争胜出。如果没有数据的灵魂,车企的尊严就丧失了。

    世界最优秀的消费品公司都是独立自强的,不是简单的合作分工,而是以我为主的兼收并蓄。在车企掌握自己灵魂的基础上,实现互联网赋能,将会是很好的产业融合。

    随着风云变幻,我们更要自强自信。相信中国车企要想成为世界强大的公司,一定要有自己的灵魂和核心竞争力。这也是世界乃至中国很多成功企业的共同选择。

5.乘用车全周期汽油碳排放仅占3%,要促私车普及

    减少碳排放,尽早实现碳达峰及碳中和是每个企业的社会责任,车企在努力降低碳排放。从车企发布的社会责任报告来看,很多乘用车生产企业的生产环节碳排放控制的特别好,是大赢家。

    在讨论汽车温室气体排放的占比时,笼统的把卡车和乘用车的碳排放合并考虑是不合理的。因为卡车是以柴油燃料为主,是运输工具,是与铁路和水运竞争的。而乘用车是以汽油燃料为主的,是生活消费品。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中国统计年鉴:其中的中国能源消耗平衡表,中国2019年总体能源消耗47亿吨标煤,其中汽油1.3亿吨。而其中的居民生活用汽油3504万吨,交通运输用6068万吨,还有些其他工农业生产用途的汽油消费。

    也就是说,中国全部的汽油碳排放占全部能源碳排放的3.5%,据此,乘用车的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最多是占3.5%,居民生活的私车出行用的汽油占全国碳排放的1%左右。

    中国目前乘用车家庭普及率严重偏低,与中国国家的世界地位不相符。中国是世界工厂,目前的碳排放主要是工业领域和运输领域的排放。不应该简单说汽车排放的碳,而是要乘用车和卡车分开。过去几年的中国卡车销量暴涨,而乘用车暴跌。在双积分运行效果良好的状态下,社会不应为乘用车碳排放施加过多压力,而是想办法促进私车消费。

    不能模糊了乘用车与卡车的温室气体排放问题。

    解放思想、放下包袱,应该在加速碳达峰背景下,促进内循环消费是发展的基石,大力发展乘用车消费,促进车市销量增长,才能有更多力量解决其他领域的碳排放问题。

6.中国禁售燃油车不必一刀切

    随着愈加严苛的排放法规,以及各国各方对绿色驱动能源的推进,很多车企和国家都发布了禁售燃油车的时间表,内燃机貌似已经走到了尽头。

    目前世界石油资源相对丰富。不仅是世界陆地石油和页岩油等资源丰富,中国也不断发现大油气田。而且全球海洋油气资源十分丰富,因此石油产业仍是巨大的产业。

    石油被广泛用作燃油以及许多化学工业产品的原料,如溶液、化肥、杀虫剂和塑料等等。如果没有了石油,任何一个制造业生产国都将有面临危机的风险。正是因为有着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所以石油又有黑金概念。

    根据石油的炼制方法,石油提炼中的汽油是产品组合必然的组成。因此国内汽油需求仍需要合理保障。

    中国是地域大国,南北维度相差近50度,从热带到寒温带,相距约5500公里。西北、华北、东北地区的冬季供暖期4个月到8个月不等,燃油车的热能是刚需。

    中国作为世界制造业大国、地域大国和独立军事强国,禁售燃油车在时间上不应一刀切,要考虑中国的地域差别。在部分车企、部分应用领域、部分地区可能出现禁售或禁用燃油车。


*转载或引用本官网的原创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