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汽车市场研究分会官网
今天是:    
工信部司局详解明年重点工作思路(产业司、科技司),将利用车联网产业发展专项委员会机制,推动车联网产业创新融合发展
发布时间:2018-01-12 12:46:30    浏览量:1365次    

      2017年,工信部产业政策司根据部党组的工作部署,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大部署,迎难而上、主动作为、开拓创新,扎实抓好新时期产业政策研究、推动工业设计健康发展、淘汰落后与化解过剩产能、加快产业组织结构调整、推动产业布局优化调整、营造公平竞争环境等重点工作并取得积极成效,完成了全年各项工作任务。

      2017年重点工作情况

      (一)创新思路,加强产业政策研究工作。一是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关于“产业政策要准”的要求,研究制订《关于新时期加强产业政策工作的意见》,明确新时期产业政策的重点和方向。二是印发《工业和信息化部产业政策工作管理办法》,明确部内产业政策制修订、实施、监督、评估等各个环节的要求,形成全过程管理。三是组织开展部重大软课题“健全新时期产业政策体系与作用机制研究”,探索建立产业政策框架体系。

      (二)多点发力,推动服务型制造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一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1+X体系,积极推动服务型制造发展。遴选出首批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30个、示范项目60个,示范平台30个;持续组织“服务型制造万里行”政策宣贯和经验交流活动,指导举办首届中国服务型制造大会;组织成立中国服务型制造联盟,形成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金融机构和媒体等多方力量共同支撑发展的局面。二是新认定47家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目前,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已达110家;研究形成国家工业设计研究院建设初步方案和标准要求;指导举办首届中国工业设计展览会,构建起中国工业设计发展成果的展示、发布的窗口和产业交流合作的平台;积极推进第二届世界工业设计大会筹备工作;与德国、意大利相关组织、高校、企业开展中德、中意工业设计中心建设工作。通过上述工作,制造与服务协调融合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设计创新对中国制造转型升级的支撑作用不断增强。

      (三)完善工作机制,把依法依规淘汰落后产能落到实处。联合淘汰落后产能工作部际协调小组成员单位印发《关于利用综合标准依法依规推动落后产能退出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十三五”期间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的总体要求、主要任务、政策措施和部门职责,实现工作方式由主要依靠行政手段,向综合运用法律法规、经济手段和必要行政手段转变。界定标准由主要依靠装备规模、工艺技术标准,向环保、质量、安全、能耗、技术等综合标准转变,构建多部门按职责协同推进工作机制和落后产能法治化、市场化退出长效机制。

      (四)健全工作体系,加快产业组织结构调整。一是充分发挥政策导向作用,创新工作方法,完善工作机制,切实推动产业组织结构优化调整。会同有关单位组织召开2017年全国企业管理创新大会,发布了第23届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对重点成果进行交流推广。二是组织开展“向企业送管理”等活动,开展了7期现场交流会,累计参会企业近650家,培训企业管理人员1200余人。三是开展海尔“人单合一”管理模式总结提炼工作并予以借鉴推广。四是遴选出第二批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71家、单项冠军培育企业20家、单项冠军产品35个。五是开展企业兼并重组政策评估工作,分析相关政策贯彻落实情况和实施效果,提出政策完善措施。

      (五)落实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推动产业合理有序转移和布局优化调整。一是印发《长江经济带产业转移指南》,编制《长江经济带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产业发展部分)》,修订《产业转移指导目录(2012年本)》,印发《关于修订〈产业转移指导目录(2012年本)〉甘肃省部分条款的决定》,加强对产业发展的引导和规范,着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二是推动跨区域产业共建合作,遴选产业转移合作示范园区。三是支持京津冀开展产业转移对接,指导举办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招商推介专项活动,现场签署10个重点项目意向框架协议,意向投资额311.7亿元。指导和推动雄安新区做好产业门槛设置、疏解和转型升级工作。

      (六)坚持试点先行,推动工业文化加快发展。一是贯彻落实我部和财政部联合印发的《关于促进工业文化发展的指导意见》,细化任务分工,加强与各地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协同合作,积极推动各项重点任务落实。二是在工业遗产项目丰富且保护工作基础较好的辽宁、浙江、江西、山东、湖北、重庆和陕西等7省(市)开展认定试点,认定11项国家工业遗产(第一批)。

      (七)开展政策文件公平竞争审查和反垄断审查,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为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市场体系,确保政策文件符合公平竞争要求,组织完成了41项政策文件公平竞争审查和62项经营者集中反垄断调查工作,并会同相关部门就部分重点案件组织召开专题座谈会进行研究,对促进公平竞争发挥了积极作用。

      2018年工作思路

      2018年产业政策工作将围绕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大决策部署,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落实中国制造2025和建设制造强国、网络强国战略。围绕“产业政策要准”,加强产业政策创新转型和顶层设计;围绕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服务型制造发展和工业设计创新;围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依法依规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围绕不断增强经济竞争力,优化产业组织结构;围绕实施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引导产业合理有序转移;围绕提升制造业软实力,大力发展工业文化;围绕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推动形成产业开放新格局。为实现制造业转型升级和制造强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科技司:聚焦技术创新 推动工业和信息化科技工作取得新成效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科技司认真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坚持创新驱动,聚焦技术创新,突出提质增效,夯实基础支撑,强化协同配合,推进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努力推动工业和信息化领域科技工作取得新成效。

      2017年重点工作和成效

      (一)完善技术创新体系,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加强专题调研,研究提出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领域总体布局和近期工作建议,制定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升级为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的条件。组建信息光电子、印刷及柔性显示、机器人等3个领域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指导地方认定培育近50家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领域明确、差异发展,区域竞合、上下衔接的建设格局初步形成。推动国家动力电池创新中心、国家增材制造创新中心加快全产业链创新资源整合和创新能力建设,年产2.5亿瓦时的动力电池中试线投入试运行。认定24个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联合财政部认定70家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

      (二)加快高新技术创新,培育产业发展新动能。制定《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推动构建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体系。会同20个部门组成国家制造强国建设领导小组车联网产业发展专项委员会,研究制定《国家车联网产业发展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推进车联网示范区建设工作。举办世界物联网博览会,加快无锡国家传感器网创新示范区建设。统筹组织核高基、新一代宽带移动通信、高档数控机床等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统筹推动5G发展,促进5G的关键技术与标准研究、频谱规划、国际合作。积极参与科技体制改革和科技创新2030-重大科技创新项目,推动部属高校科研创新能力提升。

      (三)落实标准改革措施,服务产业发展需要。紧密围绕两化融合、军民融合、工业基础、智能制造和绿色制造等重点任务,扎实推进标准体系建设、标准制修订、标准国际化、团体标准培育发展等工作。全年批准发布2011项行业标准,废止2749项推荐性行业标准,印发太阳能光伏、移动互联网、机器人等重点领域标准化技术体系,遴选出首批106项百项团体标准应用示范项目,推动两化融合国际标准在ISO成功立项,发布实施3项两化融合国家标准,推动我国企事业单位牵头制定184项国际标准项目,其中97项成为国际标准。

      (四)强化知识产权运用,夯实产业技术基础。强化产业知识产权协同运用,累计遴选知识产权试点企业1425家,省级知识产权运用示范企业358家,树立工业企业知识产权运用标杆60家。近三年,试点企业建立知识产权管理制度的比例超过90%,专利数量平均增长率超过18%。确立17家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制定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运行工作指南。下达97项行业计量技术规范制修订计划,会同国家质检总局开展工业企业计量标杆遴选工作。

      (五)加快质量品牌建设,促进产业提质增效。会同国家质检总局开展2017年工业质量品牌行动,推动重点装备、消费品等10个领域质量提升。积极推广先进质量管理方法,委托中国质量协会组织编写全面质量管理教材,开展“全国企业员工全面质量管理知识竞赛活动”,累计参与员工数量达200万人次。遴选发布33项标杆经验,组织1600多家企业、2700多人次参与现场交流。深化工业企业品牌培育,新增近千家试点企业、44家示范企业,推动机械、轻工等10个行业制定品牌培育行业标准。促进产品实物质量提升,复核63家工业产品质量控制和技术评价实验室。推进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建设,新增34家试点单位。加大质量品牌工作宣传,开展“中国工业品牌之旅”,举办“2017中国工业质量品牌建设论坛”,联合举办“中国品牌日”活动。

      2018年工作思路和目标

      2018年,科技司将按照部党组决策部署,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贯彻新发展理念,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加快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强化科技创新,大力培育新动能,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提供有力支撑。

      (一)着力推进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进一步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制造业技术创新体系。一是以提高制造业创新能力、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为目标,围绕关键共性技术集聚创新资源,聚焦战略性、引领性、重大基础共性需求,建设3家左右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开展已认定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的考核、评估工作。二是推进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工作,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扩大示范企业辐射影响力度。三是强化制造业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构建完善制造业知识产权协同推进体系,组织实施产业知识产权协同运用推进行动和行业知识产权服务能力提升行动,开展工业企业知识产权标杆遴选,完善工业企业知识产权能力指标体系。四是促进制造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研究制定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措施,探索构建制造业技术转移体系,以及成果评估评价的新机制。五是加强产业技术基础能力建设,开展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形成行业与地方协同发展的产业技术基础体系,加强产业计量工作,提升工业企业产业技术基础能力。

      (二)着力推进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以适应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新时代要求为目标,固本强基、开拓创新,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一是坚持优化供给、融合发展、开放共享,统筹技术标准体系和重点领域专项标准体系建设,抓好重点和基础公益类标准、强制性国家标准、团体标准以及国际标准。二是夯实标准化工作的制度基础和组织基础,着力构建和完善政府主导制定标准和市场自主制定标准协同发展、协调配套的新型标准体系,持续提升标准的技术水平、创新能力和国际化程度,不断增加和优化标准有效供给,倒逼和引领产业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迈进。三是组织开展工业产品质量提升行动,形成合力,补足质量发展短板。推广行业适用的质量管理方法,加快完善适合行业特点的质量管理体系。四是发挥品牌培育行业标准的引领作用,加强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建设,推动企业品牌与区域品牌相互促进。五是营造环境激发社会质量创新活力,支持开展质量标杆经验交流和群众性质量活动,实施质量攻关工程,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工业产品质量控制和技术评价实验室。

      (三)着力推进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统筹产学研,发展高技术,促进产业化,突破行业关键共性技术,推动科技创新能力转变为产业实力。一是促进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组织实施《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依托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健康发展。二是聚焦物联网、车联网和5G等高技术发展,利用车联网产业发展专项委员会机制,推动车联网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推动物联网融合创新,抓好物联网领域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加快NB-IoT等窄带物联网技术应用和产业集聚。三是发挥部5G领导小组办公室作用,发布5G指导性文件,加强国际合作,推动创新技术成为5G国际标准。四是用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科技资源,统筹部内重大专项管理,推进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相关工作,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组织实施。五是做好部重点实验室等认定工作,支持部属高校参与实施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重大科研项目,提升部属高校和部属单位技术创新能力。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继续开展扩大自主权试点。推动部属高校科研诚信建设,促进大型科研基础设施和科学仪器开放共享。

      在新的一年里,我们要落实党的十九大的战略部署,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2018年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要求,凝心聚力,开拓创新,推动工业和信息化科技创新工作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