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分会
今天是:    
商用车市场简讯第471期
发布时间:2014-04-03 17:10:19    浏览量:1589次    

新闻标题

 
1.商用车企加速力拓海外 投资建厂有风险  
2.斯堪尼亚推出新欧六V8生物柴油发动机  
3.超越墨西哥 巴西成拉美重卡最大生产国  
4.出口免检验 宇通客车获得殊荣  
5.新能源客车产量季节性回落 宇通让位恒通  
6.车用尿素市场: 专家建议进行财政补贴  

新闻详情

 
1.商用车企加速力拓海外 投资建厂有风险
  

  目前,中国商用车企对外投资建厂基本可以分为三种方式,第一种是和当地的合作伙伴合作(多为汽车生产企业或者经销商),由合作伙伴主导工厂建设、未来工厂管理、产品销售等工作,而中方企业则主要是给予合作伙伴一些技术支持、车型授权生产,以及对产品质量进行监督。

    第二种方式是参股国外的生产工厂,并且参股比例较大,对工厂具有一定的把控权。

    第三种模式则是在海外独资建厂。据不完全统计,2014年一季度已有5家商用车企确定或宣布将在海外建新工厂。

    商用车企加快海外建厂的步伐,除了自身战略发展的要求,同时也是海外市场政策倒逼的结果。值得注意的是,2014年,部分国家贸易壁垒措施影响了中国汽车的出口,如巴西的特别工业税、俄罗斯的报废税等都影响了中国汽车的出口。

    采取海外建厂等方式加速海外扩张,既能规避整车出口的高税率,又能拓展海外业务,利于更快地占领国外市场、提升出口利润率,提升企业的国际化水平。但业内人士指出,企业在进行海外投资时,应谨慎评估投资风险。

    目前我国汽车企业真正走出去的都是那些有实力、资金雄厚的大型企业,他们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以及两种资源,进行跨国经营。这些企业海外投资建厂的过程比较长,一般需要几年的时间,包括前期的考察、选址、规划设计以及后期的建厂、员工培训、投产等。这些环节都需要进行大量的资金投入。

    同时,到海外投资建厂需要对当地的各项政策法规、地理环境、风土人情有相当熟悉的了解,否则很容易产生各种经济风险,只有解决好这个问题才能顺利走出去发展。

 

 
 
2.斯堪尼亚推出新欧六V8生物柴油发动机 
 

   近日,斯堪尼亚推出了可以使用100%生物柴油的16升V8欧六柴油机,这也意味着斯堪尼亚进一步扩大其替代燃料技术领域的应用范围。

    V8发动机是斯堪尼亚在1969年引入的,当时提供350马力的强大动力,而这也是那个时候世界上最强劲的卡车发动机,从诞生之日起,就以一直备受好评。此次推出的此款16L升V8发动机其功率为580马力,它可以使用100%纯生物柴油工作。目前斯堪尼亚拥有五种不同系列的生物柴油发动机,功率范围覆盖320-580马力。

    此款发动机在1000转时就能够输出2950N·m的扭矩。为了满足更加严格的排放法规要求,此款发动机采用了SCR和EGR的废气处理技术。相较于普通柴油,生物柴油的自身特性使之在燃烧之后会产生更多固态颗粒物,导致车辆保养间隔变短,燃料消耗上升。当发动机使用100%生物柴油时,燃料和尿素的消耗量可能会上升。

    根据斯堪尼亚估算,当此台发动机以100%的纯生物柴油工作时,其功率损耗不会超过8%。使用生物柴油燃料可以减少高达80%的二氧化碳排放,同时还可以获得额外的成本效益,例如降低税率。生物柴油对很多客户而言是一个非常有吸引力的选择。

    生物柴油是一种全新简单的生态燃料,驾驶员只需要简单的将其加注到油箱,然后像驾驶传统柴油燃料的卡车那样驾驶车辆就行。而且生物柴油可以可普通柴油按照任意的比例混合使用,而且无需对发动机进行任何特别的调整。

 

 
 
3.超越墨西哥 巴西成拉美重卡最大生产国 
 

   据墨西哥《金融家报》3月24日报道,根据世界汽车组织数据显示,由于墨西哥国内市场需求减少,二手重卡进口增多,从而导致巴西超越墨西哥,成为拉美地区重型卡车最大生产国。

    根据该组织数据,2013年墨西哥共生产141458辆重型卡车,同比增长1.1%,在全球范围内居第六位。同期,巴西生产了190304辆,同比增长 43%,在全球排名从第九位上升到第四位。有关人士认为,与巴西之间的差距,主要受墨二手重卡进口影响,2013年墨西哥共进口19823辆,同比增长 70%,很多用户认为从美国进口二手车比购买新车更简便。墨西哥生产的重卡中的75%用于出口,主要出口目的国为美国和哥伦比亚。

 

 
 
4.出口免检验 宇通客车获得殊荣
 

  近日,从国家质检总局传来消息,郑州宇通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的出口客车、场(厂)内机动车、专用车、工程机械、环卫机械产品正式获得出口免验资格证书,这意味着宇通集团成为国内第一批获得“集团免验”的企业。

    出口免验是国家质检总局为提高中国商品和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授予出口企业的最高质量荣誉,被称为中国企业走向世界的“金字招牌”和“绿色通行证”,代表了行业最高水平。

    据了解,早在2006年宇通客车就成为了国内汽车行业首家获得出口免检资格的企业。

 

 
 
5.新能源客车产量季节性回落 宇通让位恒通
 

   在告别了2013年底新能源客车产量的爆发性增长后,2014年前两个月新能源客车产量持续走低。2月,国内客车企业共生产新能源客车118辆,环比下降81%,非插电式混合动力客车产量更是交出了白卷。第一电动研究院分析指出,新能源客车产量在2013年底出现透支现象,因此在2014年初会有一段调整时期,产量必然有所回落。
           
    数据显示,2014年2月,国内纯电动客车总产量为33辆,与1月151辆纯电动客车的产量相比,下降78.14%。且一贯充当领军企业的比亚迪、安凯等客车企业2月产量并不靠前,大连一汽与北汽福田分别以17辆和14辆的产量位居一、二位。据了解,由于政府对推广政策的补贴标准设置了退坡机制,企业为了获得更高的补贴,在2014年之前抢出部分订单,去年12月535辆纯电动客车的产量达到全年产量最高点。这也使得企业在高点之后必然会有一段生产调整期,市场的再次释放仍需要时间。

    纵观全年,纯电动客车的前景大为乐观。根据可查的全国前后两批共39个推广应用城市或区域申报推广计划,总的推广计划超过33万辆,其中有60%在公共领域,大部分为公交车。在北京、深圳、广东城市圈、成都、重庆,都计划推广数千辆的纯电动公交。因此,今年的纯电动客车预计还将继续攀升,或有大幅井喷可能。比亚迪已经公布其南京市650辆电动公交的订单,以及大连市两年1200辆电动公交订单。
           
    受补贴政策的影响,插电式混合动力客车从2013年底开始走热。然而同纯电动客车一样,在经历了产量爆发后进入休整阶段。2月插电式混合动力客车的产量为85辆,环比1月份的307辆大幅下降了七成多。值得一提的是,一直在插电式混合客车领域稳坐第一把交椅宇通客车,2月插电式混合动力客车的产量仅为25辆,落后于产量第一的恒通客车。在这也是近几个月以来宇通客车第一次在插电式混合动力客车产量上屈居亚军。

    尽管宇通客车董事长汤玉祥在今年两会上提出延续既有混合动力客车补贴政策,但从实际来看混合动力客车的补贴依然遥遥无期。2月,非插电式混合动力客车的产量彻底为零。这是否如第一电动此前预期的那样,非插电式混合动力客车将退出生产线?

    3月,安凯客车、宇通客车和金龙客车先后公布2013年财报,除安凯客车外,其余两家企业均处于盈利状态。宇通客车2013年营业收入220.94亿元,同比增长11.79%;金龙汽车实现营业收入208.12亿元,同比增长8.57%;而安凯客车2013年销售收入35.4亿元,同比下降7.87%。无论2013年的业绩如何,三家客车巨头均表示看好新能源客车的发展。

                             

 
 
6. 车用尿素市场: 专家建议进行财政补贴
 

   受重型车国IV实施大势不可逆转等因素的影响,今年车用尿素的销量预计在5万-8万吨之间,较2013年增长2.5倍。

    除此之外,重型车用户对于尿素产品的错误理解,也成为车用尿素市场发展的制约因素之一。陶家明介绍说,安装SCR后处理系统的重型车辆添加尿素,尽管长期来看可以节约运营费用,但不少司机和车主对此并不理解。出于短期的经济利益考虑,这部分司机或车主会选择使用劣质尿素,或者不添加尿素,或者添加水,更有甚者直接关闭后处理系统。

    采用劣质尿素会造成车辆催化剂中毒,进而堵塞喷嘴、管线,损坏SCR后处理系统,影响车辆的正常行驶,提高设备的维护成本和车辆的运营成本。

    为了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提高重型车用户正确合理使用尿素的积极性,对此四川美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技术研究院院长陶家明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国家应出台相应政策,一方面对符合条件的重型车辆添加尿素进行专项财政补贴;另一方面,相应的协会和企业应加强科普宣传,从经济性角度给用户算好节能减排经济账,让用户和车主明白装有SCR后处理系统的车辆更节省运营费用的道理,同时让他们知道添加劣质尿素或者不添加尿素对车辆的危害,提高他们购买和使用优质尿素的意愿与积极性。”

    此外,陶家明还建议国家应尽快推行车用尿素许可证制度,确保车用尿素生产供应商的技术水平和硬件设备水平能够满足尿素检测要求;并且只允许经销商销售具有生产资质的企业生产的尿素产品。

    “建立尿素产品抽查机制,加大违规处罚力度。监管部门对市场上的产品以及加注设备进行不定期抽查,不合格产品一律没收,并高额处罚,提高违法成本,确保行业健康发展。”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