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汽车市场研究分会官网
今天是:    
售后服务第74期
发布时间:2012-03-09 13:43:07    浏览量:2728次    

新 闻 概 要

1. 交行今年200亿元支持汽车金融

2. 四问大众DSG变速箱

3. 政协委员建议:需要完善豪车的保险机制

4. 汽车保修的“潜规则”多 有条件有范围

5. 三部门通知:使用新能源的车船免征车船税

6. 发改委:成品油价改方案已上报国务院

7. 得汽车后市场者得天下

8. 市场支持转向理智支持 软实力成未来竞争点



1.交行今年200亿元支持汽车金融

        昨日,交通银行广东省分行汽车金融中心正式挂牌成立。交通银行称,这一中心将以整车企业为核心,推行“一家做全国”的汽车行业客户合作模式,将为汽车产业链上各参与主体提供金融服务。
        据悉,除了广东地区,交行还将在吉林、安徽、湖北等汽车产业大省成立汽车金融中心。这种汽车金融中心模式在国内银行还属第一次尝试。
        交通银行相关负责人透露,今年将拿出200亿元的专项信贷额度支持汽车金融。
        而在与汽车消费者紧密相关的按揭贷款上,上述负责人表示,优质客户目前在交行能申请到首付五成、最低9折的利率优惠。



2.四问大众DSG变速箱

        随着3·15的临近,我们发起的“中国汽车3·15调查”活动也正在按部就班地进行,在网络版和外采版的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大众DSG问题是2011年以来一个十分受关注的问题。在3·15来临之际,我们从消费者权益的角度出发,为大家解读大众DSG问题。
        一问:TSI DSG=黄金组合?
        大众TSI DSG组合一直被称为“黄金组合”,这也是近年来汽车行业一个比较先进的技术,这项技术也为大众汽车带来了巨额的利润,完成了超越丰田和通用的任务。而大众也将这项技术用到了极致,几乎旗下所有车型都装备了这一组合。
        虽然,TSI DSG的组合一直被称为“黄金动力组合”,然而,随着TSI DSG技术的市场检验的深入和普及,其暴露出来的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在中国网络电视台3·15在线投诉平台中,DSG变速箱存在严重缺陷的投诉已经有近百起,涉及大众近十个品牌几十款车型。统计显示,出现故障包括起步抖动、换挡异响、脱挡等;多项投诉故障中,最令车主恐惧的就是传说中的“死亡闪烁”。另外,在新浪微博上,也出现了“大众DSG变速箱维权”,粉丝数量已经过千名。
        二问:大众称DSG可能会有舒适性的问题,但绝对没有安全方面的问题?
        “的确,我们也收到了投诉。但是我可以肯定地回复:DSG变速箱可能会有一些舒适性上的问题,但绝对没有安全方面的问题。”近日,大众中国的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DSG技术推广和应用这么多年来,没有听说过任何一起因DSG故障而导致人员伤亡的事件。
         然而,记者调查显示,在众多投诉的车主中因“死亡闪烁”故障已导致了多起交通事故的发生;其中,泉州市车主魏先生、荆州市车主林先生和杭州市车主刘先生,他们都亲身经历过大众DSG变速箱的“死亡闪烁”,林先生和刘先生更是因此险酿交通事故惨剧。
        三问:缘何DSG保修期延长至4年/15万公里,且部分换装6AT?
        2011年,上海大众、大众中国和一汽大众就先后发布公告称:DSG变速箱的保修期限延长至4年/15万公里。
        2012年2月份刚刚上市的2012款高尔夫6的1.6L车型已经更换了变速箱,之前匹配的7速DSG双离合变速箱已经被换装为爱信的6AT变速箱。而一汽大众官方对此的解释称:高尔夫1.6L车型自动变速箱更换的唯一原因是7速DSG产能不足。
        然而,一系列的表现,让我们不得不联想到7速DSG双离合变速箱或许可能确实有质量缺陷。
        四问:软件升级能彻底解决问题吗?
        大众汽车中国3月2日称:在特定条件下,尤其是外界温度和湿度较高,以及车辆在长时间停放以后,个别车辆的变速箱机电控制单元阀门上可能会出现结晶现象,由此导致发动机启动后无法挂挡,车辆无法行驶。通过软件免费升级服务,即可避免车辆出现上述现象。另外还将享受到免费检查离合器(或者变速箱)的服务,以保证DSG变速箱换挡时的平顺性不受限制。
        从大众汽车中国的公告中,我们发现此次软件升级的主要任务是消除发动机启动后无法挂档,车辆无法行驶的隐患,而对于换挡平顺性的改善只是辅助任务。对于能否解决上面提到的“死闪”等问题,大众并未明确表示。
        大众的这则针对DSG的软件升级服务,让笔者想到了2011年备受争议的福克斯软件升级服务,升级之前福克斯怠速容易熄火,升级之后福克斯收油不减速、闯车,长安福特对福克斯的软件升级只起到了治标的效果,央视也在2011年11月27日以“召回的代价”为题,通过每周质量报告栏目对此做了报道。大众的做法会不会也是治标不治本呢?
        从专家对大众DSG的解读来看,DSG的死闪等问题的出现实际上是由于设计原因,散热不良而导致的。大众的软件升级会不会只是提高变速箱“应急模式”的触动时机呢?我们将会继续关注大众DSG变速箱的软件升级事件。



3.政协委员建议:需要完善豪车的保险机制

        中国已经成为劳斯莱斯在全球最大的市场,诸如宾利、保时捷、捷豹等豪华车品牌在中国的新车销量在全球市场名列前三。如今中国的公路上正开始出现越来越多的超豪华车,这些车的价格动辄几百万元,有些限量版车型售价甚至超过千万元。拥堵的交通环境下,与这些豪华车发生碰撞成了不可避免的现实。
        对于高档豪车的投保,保险公司都非常谨慎,甚至没有保险公司愿意“接招”。陈景秋曾了解到,一辆300多万元宾利轿车的车主想买保险,但很多保险公司都不敢承保。
        “两会”前,陈景秋专门就此作了调研,得知保险公司之所以不愿为豪车投保,一是因为豪车存在潜在的高赔付风险,二是维修程序太过复杂。
        除高风险之外,程序复杂也是豪车难投保的重要原因。陈景秋说:“客观上,高档豪华车投保的程序肯定比普通车要复杂一些,特别是跑车。这些豪车出事故以后,维修、赔付定价都很麻烦。简单地说,就是投入产出比太低。”
        建议 推出“豪车险”
        “有一种一夜返贫叫撞了豪华车”,网民直呼要离豪车“远远”的。为避免“豪华车”成另类“霸王车”,陈景秋呼吁尽快出台“豪车”险,并完善豪车的相关保险机制。
        陈景秋说,在加拿大等车险机制完善、发达的国家,一旦发生交通事故,“无条件赔付”和“无条件维修”是“铁律”,但全额赔付并非没有代价,投保人来年的保险费率就会大幅度提高。
        实事上,在我国,撞豪车事件发生后,许多车主纷纷增保三者险,但现有三者险最高赔付金额不过50万元,如今街上的豪车越来越多,倘若不幸“碰”上豪车,维修费达到100万元、200万元,区区50万元的保费,同样远远不够。
        为此,陈景秋呼吁,尽快出台专门针对豪车保险的险种。同时,完善豪车的相应保险制度,例如将“交强险”发展为“双强险”。“也就是说‘交强险’的‘强制’,一方面是强制投保人必须先投保,再上路,否则即算违章;另一方面则强制保险公司必须全额理赔,而不受交通事故责任比例等因素的影响。”
        陈景秋说,这种“双强制”使得每一辆在街头行驶的汽车都是“全险车”,一旦发生事故,不论责任归谁,都不至于无人“买单”,也就不至于让类似事故中的“穷人”一方负担过重,无力理赔。



4.汽车保修的“潜规则”多 有条件有范围

        在汽车保修期内,其实并不是车主想修就修,想换就换,在保修合同中其实有注明:重要部件保修期、大型零件保修期、综合保修和全面保修等不同的范围。
        在汽车保修期内,其实并不是车主想修就修,想换就换,在保修合同中其实有注明:重要部件保修期、大型零件保修期、综合保修和全面保修等不同的范围。
        一般所说的5年10万公里的保修,主要是针对汽车的核心部件,如发动机、变速箱、传动系统、底盘等,这些部件的故障几率比较低,维修成本也较高,5年中车主的车很少会在这些核心部件上出现问题。而轮胎、轮毂、大灯、刹车等耗损件,车商则只提供3-6个月或5000公里保修。
        车商在保修期内也有三大条件:一是保修期内必须回到4S店或者厂家制定的维修点进行保修,必须按照合同约定时间,进行定时定量保养维修,中间不能有间断,更不能私自在外进行维修,否则车商不认。二是车主私自改装或加装零部件,车商也不认。三是由于交通事故造成的车辆损伤,不在保修范围,需由保险公司承担。



5.三部门通知:使用新能源的车船免征车船税

        为促进节约能源、使用新能源的汽车、船舶产业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车船税法》第四条、《中华人民共和国车船税法实施条例》第十条有关规定,经国务院批准,现就节约能源、使用新能源车船车船税政策通知如下:
      一、自2012年1月1日起,对节约能源的车船,减半征收车船税;对使用新能源的车船,免征车船税。
      二、对于减免车船税的节约能源、使用新能源车船,由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通过联合发布《节约能源使用新能源车辆(船舶)减免车船税的车型(船型)目录》实施管理。
      对于不属于车船税征收范围的纯电动乘用车、燃料电池乘用车,由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通过联合发布《不属于车船税征收范围的纯电动燃料电池乘用车车型目录》实施管理。
      三、节约能源、使用新能源车辆减免车船税目录管理规定
      (一)认定标准。
      1. 节能型乘用车的认定标准为:(1) 获得许可在中国境内销售的燃用汽油、柴油的乘用车(含非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和双燃料乘用车);(2) 综合工况燃料消耗量优于下一阶段目标值,具体要求见附件1;(3) 已通过汽车燃料消耗量标识备案。
      2. 新能源汽车的认定标准为:(1) 获得许可在中国境内销售的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包括乘用车、商用车和其他车辆;(2) 动力电池不包括铅酸电池;(3) 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最大电功率比大于30%;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综合燃料消耗量(不含电能转化的燃料消耗量)与现行的常规燃料消耗量标准中对应目标值相比应小于60%;插电式混合动力商用车(含轻型、重型商用车)综合工况燃料消耗量(不含电能转化的燃料消耗量)与同类车型相比应小于60%;(4) 通过新能源汽车专项检测,符合新能源汽车标准要求。具体要求见附件2。
      3. 节能型商用车和其他车辆的认定标准另行制定。
      (二)申报程序。
      符合上述认定标准的节约能源、使用新能源的车辆,包括目前正在生产(进口)及已经生产(进口)的车辆,由汽车生产企业或进口汽车经销商向工业和信息化部提出列入《节约能源使用新能源车辆减免车船税的车型目录》或《不属于车船税征收范围的纯电动燃料电池乘用车车型目录》(以下统一简称为《目录》)的申请。申请材料格式见附件3。
      (三)《目录》审查、发布。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将根据申请情况组织审查,不定期发布《目录》公告,明确不属于车船税征收范围的纯电动、燃料电池乘用车的车型,明确属于车船税减免范围的节约能源、使用新能源车辆的车型。
      (四)《目录》核查。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将组织开展《目录》车型专项检查,对《目录》车型产品质量、性能指标进行抽样核查。汽车生产企业、进口汽车经销商对申报材料的真实性和产品质量负责。对产品与申报材料不符,产品性能指标未达到要求,或者提供其他虚假信息骗取《目录》资格的汽车生产企业、进口汽车经销商,取消该申报车型享受车船税相关优惠政策资格,并依照相关法律法规予以处理。
      四、节约能源、使用新能源船舶的认定标准、目录管理规定另行制定。
      五、为促进节能和新能源技术的不断进步,根据我国车船的标准体系、节能评价体系、技术进步和型号变化,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将适时修订、调整节约能源、使用新能源车船的认定标准,完善相关认定办法。



6.发改委:成品油价改方案已上报国务院

        8日油价上调窗口再度打开,关于成品油价格机制改革在两会上也引发关注。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彭森7日参加全国政协经济界别小组讨论时对《经济参考报》等媒体记者说,成品油价格机制改革会抓紧时机推出,已将有关方案上报国务院。
      国家发改委副秘书长、新闻发言人李朴民7日也表示,我国将稳步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其中包括择机实施成品油价格改革。
      新方案主要是围绕缩短调价周期、加快调价频率、改进成品油调价操作方式,以及调整挂靠油种等方面的内容,进一步完善现行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据方案参与人士向记者透露,时间将由现行的22天缩短为10天,挂靠油种可能由美国W T I替代辛塔,而调价操作方式的改进则是选择一家中立机构来测算调整价格,企业以此为指导价自行调价。
      中投顾问能源行业研究员周修杰认为,对于久拖不决的能源价格改革而言,政府的表态可以说是一个较为明确的信号。
      近一段时间,受中东地缘政治局势紧张等因素影响,国际油价持续在高位震荡。伦敦市场北海布伦特原油主力期货合约自2月20日突破每桶120美元关口,已持续12个交易日在此高位上运行。截至3月6日收盘时,纽约商品交易所4月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收于每桶104 .70美元,4月份交货的伦敦北海布伦特原油期货收于每桶121.98美元。
      受此影响,三地原油变化率在2月24日突破4%之后仍持续快速攀升。据大宗商品数据商生意社的油价监测显示,截至3月6日,三地原油变化率已达7.70%。而中宇资讯测算的数据则已经突破了8%,息旺能源监测的三地原油变化率更是高达8.56%。而且到3月8日,“22个工作日”的调价时间条件也已具备,新一轮的成品油上调窗口再度打开。
      厦门大学(微博)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认为,短期来看,伊朗局势恶化仍是大概率事件,这决定了国际油价还将在高位震荡,而且大幅度上涨的可能性也很大。“新的方案离市场更近,在国际油价一路攀升的状况下,国内油价将会出现大的波动,调整次数要高于目前的情况,会对居民生活和经济发展造成很大压力。所以,只有当国际原油价格走低时,才是改革的合适时机。”



7.得汽车后市场者得天下

        近五年,中国机动车保有量保持较快增长速度,年均增量达1591万辆。2011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达到1500万辆,汽车保有量超过1亿辆。全国14个城市的汽车保有量超过100万辆,其中北京汽车保有量超过500万辆。
        经过30多年发展,尤其是最近10年跟随我国汽车市场的快速稳定增长,中国汽车零部件工业的整体实力大大增强,围绕整车配套和国际市场,全国形成了京津冀、东北、川渝、两湖、长三角、珠三角等六大零部件生产聚集地和11个国家级汽车零部件出口基地。目前我国的汽车零部件公司数量达到6万家左右,从业人员接近200万。2010年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总产值超过1.5万亿元,进出口额达到373亿美元。在保有市场汽车售后服务及汽车生产企业对汽车零部件的双重需求将带动该行业保持年均20%-30%左右的增速。未来零部件行业发展将快于整车行业增长。
        在一个完全成熟的国际化的汽车市场,有50%-60%的利润是在汽车后市场服务领域中产生的。而按照国际运行的标准,汽车行业整车与零部件规模比例应为1:1.7。根据现有数据,我国汽车零部件总产值却无法超越汽车整车制造业工业总产值,两者规模比例也仅为1:0.7。从这一点而言,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还存在较大的潜力可挖,得零部件者得天下。我认为在这样的发展情况下,必须打造一个能满足汽车零部件及后市场发展的展贸平台,由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中国国际展览中心集团、中国汽车汽配用品行业联合会举办的“2012第十三届中国国际汽车维修技术及设备、汽车零配件、汽车用品展览会暨中国国际汽车后市场精品展览会”正好填补这一空白,它将成为京津冀及华北地区最具规模和影响力的汽车后市场精品展会,必将影响全国会展市场格局,北京华港五汽展也必将成为广大汽车零部件厂商必争之地。
        品牌展会是指具有一定的规模,能代表和反映该行业的发展动态和发展趋势,对该行业具有较强的指导和影响力的展会。品牌代表了规模、信誉和企业形象。一个展会如果只办一次,通常来说是很难盈利的,只有创出品牌,一届一届地办下去,才可能盈利。北京华港五汽展已成功举办十二届,是业内有较高的知名度的品牌盛会,被誉为中国汽车售后服务产业发展的“晴雨表”,很大程度上引领着中国汽车后市场的发展方向。
        从国际知名展会的发展来看,定位是关键,我认为北京华港五汽展的定位非常好,那就是“规范、高端、品牌”。我希望中展华港能够广泛联合国内优势资源,积极引进国际资源,促使其进一步国际化、专业化、品牌化,向顶级的汽车后市场品牌展会发展。



8.市场支持转向理智支持 软实力成未来竞争点

        近年来,在进行润滑油市场扩展过程中,不管是经销商还是销售人员都非常关注“折扣率”,即市场支持。当市场环境不好的时候,似乎都归结为市场支持不足,力度强。如何让市场有起色,经销商和销售人员于是花尽心思进行“公关”,目的就是为了增加更多的市场支持,但结果只能解决一时之需,并不能解决长期的市场问题。也就是说在实际市场运作中,市场支持只是一时的资源倾斜,并不具备可持续性。所以要想长久的维持市场实力,就需要从本质上提升整体实力以应对市场挑战。
        21世纪已经不再是单单机会的时代,而是一个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知识时代在市场竞争中要想取胜,并有更好的发展,光凭资金和实力是不能解决问题的,更重要的还是智慧。在拥有一定实力的前提下,如果能够拥有更多智慧,将成为未来竞争中的强者。而真正的市场经营者是将理想和现实进行融合,才是真正的市场实践者。
      润滑油行业的经销商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80年代后期与90年代前期正值鼎盛时期,不少经销商凭借其过人的胆识、勤劳,市场政策好,竞争对手不多等因素,很快积累了丰富的资金和渠道网络。也正因如此,他们现在很多已经发展成为一方诸侯,更有优秀者现在已经发展成为企业家。
      到了90时年代,市场经济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行业处于高速增长时期,行业增加了很多参与者,大家比的是实力和规模,不管是厂家还是经销商,大家都是以这种资本,吸引上下游资源和客户资源。谁实力强,谁有资源,谁就有更多的机会,其中很多经销商也利用前期的资金和网络,在这场市场博弈中,获得了更多的市场利益。正是这种获利模式,对部分经销商后期的发展形成了制约。
      进入21 世纪,我们看到很多英雄不再拥有“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气魄。前期积累的很多财富以及硬件实力,并不能解决“竞争加剧、成本上升、渠道下沉、行业洗牌、利润下降、员工难招聘、公司每年只能保持现状” 等问题。而在以这些“硬实力”为前提理直气壮的同时,总想通过其他方面回避这些问题,实际上是自欺欺人。
      润滑油产品由一个原本对公众来说是陌生和神秘的工业产品迅速转化为一个人尽皆知的工业日常消费品。消费者自主意识的提高,以及品牌和价格在市场竞争中日益透明化,终端势力也在不断强化,很多经销商对于这些变化,还停留在以前的“老思想”状态,目前也没有太多的方式和方法改变这种现状,更有甚者想都没有想过,何谈解决的能力。大家谈更多的就是“这些问题我明白,但现在没有利润支持这些改变,招人、上个管理软件那都是要花钱的,厂家的支持不够,我支撑不起。”孰不知,这不是简单的市场支持可以解决的,关键的是市场智慧、经营智慧的问题。
      在市场经营中,生意不存在好做与不好做的问题,只有会做与不会做的区别。我们应该把这些问题归结到:以前的模式只能代表你在那个时期是成功的,但是环境在变化,目前的经营模式已经开始与经营现状格格不入,处处不兼容,说明老一套已经不再适应目前市场发展的状况,包括以前的很多资源和优势,已经成为制约发展的绊脚石。大家可以仔细留意一下,现在很多企业在选择经销商的时候开始关注经销商的学习力、市场管理能力、团队建设能力、市场策划能力、渠道控制能力、市场感召力等软实力。
上一篇:售后服务第73期 下一篇:售后服务第75期